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进入 21 世纪以来,农业就不仅仅是 “播种、收获”这一简单的操作步骤了,而是延伸至“休闲农业” “科技农业” “农业采摘”等诸多产业。旅游业也不只是“观光、拍照”这一单纯目的了,现在旅游者更注重的是“休闲、情怀、体验”。农业作为“三农”之一,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朝阳产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一词作为近两年的 “热词”,成功地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政府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也提供了较明确的指引,其中,农旅融合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由于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便产生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两者皆为是产业经济的创新产物,有效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创新,助力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这一举措意味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业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发展条件,旅游业促进农业进步,带动农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农业与旅游业所代表的“一产” “三产”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农业与旅游的耦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宜居指日可待。
一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进入 21 世纪以来,农业就不仅仅是 “播种、收获”这一简单的操作步骤了,而是延伸至“休闲农业” “科技农业” “农业采摘”等诸多产业。旅游业也不只是“观光、拍照”这一单纯目的了,现在旅游者更注重的是“休闲、情怀、体验”。农业作为“三农”之一,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朝阳产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乡村振兴一词作为近两年的 “热词”,成功地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政府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也提供了较明确的指引,其中,农旅融合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由于农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便产生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两者皆为是产业经济的创新产物,有效促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创新,助力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这一举措意味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业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发展条件,旅游业促进农业进步,带动农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农业与旅游业所代表的“一产” “三产”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农业与旅游的耦合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宜居指日可待。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农旅融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三农”发展趋势、要求。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十九大报告也侧重于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主要的课题之一是推进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旅融合就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融合模式的不断深化,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有利于丰富农业产品类型,有利于发挥农业的自身优势。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带动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从而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目前来看,农旅融合发展势头和前景都较好,是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产业优化提升的最优途径之一。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经过时间证实的,但从全球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仅靠农业是不够的,农业有其自身的弱势。即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也有其局限性。从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关系看,农业与旅游耦合发展是一种较好的双赢途径,因此,在一定时期农旅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农旅融合不仅是业界的关注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二者均立足于“三农问题”,发展目标一致,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可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推动。农旅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的实现进程。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热火朝天,休闲农业也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关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交叉研究较少,大多进行独立研究,且从研究成果看,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远远多于休闲农业,而对二者之间耦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实践意义
现实来说,对于有意将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地区来说,两者的融合发展可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对促进乡村建设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如果能够达到耦合协调的最佳阶段,便可以实现产业、经济、资源的高质发展。河南省作为旅游强省,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毋庸置疑的,同样地,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方面的发展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因此,本研究以 2008-2017 年为时间轴线,以河南省 18个省辖市为空间轴线,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案例研究的方法较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其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及耦合态势,为河南省农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河南省乃至其他地区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一)农业 广义上的农业是指包含农林牧副渔的产业,狭义上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而收获产品的生产部门。本文所指农业是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并采取现代技术提供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的新型农业。在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核心意义是调整面向市场的农业产业结构,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农业功能,整合一、二、三产业,促进农业价值链的延伸,为农业和农村提供综合社会服务。
(二)旅游业
旅游业主要是指旅游产业,借助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吸引和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产业[84]。旅游业是一种无边界产业,其产业界限可以无限延展,可以借鉴其他产业发展手段,并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多样化的新型产业。
(三)耦合协调
耦合说明系统间相互影响现象的出现,协调是系统要素之间的一种良性关联,体现了系统要素之间的一种相互配合、良性循环关系[85]。因此耦合协调就是表明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就是对系统间协调发展的一个度量。本文所要评价的就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首先从旅游业体系和农业体系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综合考量,并构建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两大体系的耦合协调度来评价农旅耦合的协调关系。
...............................
第三章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机制 ....................... 19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经过时间证实的,但从全球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仅靠农业是不够的,农业有其自身的弱势。即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也有其局限性。从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关系看,农业与旅游耦合发展是一种较好的双赢途径,因此,在一定时期农旅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农旅融合不仅是业界的关注点,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二者均立足于“三农问题”,发展目标一致,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可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推动。农旅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的实现进程。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热火朝天,休闲农业也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关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交叉研究较少,大多进行独立研究,且从研究成果看,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远远多于休闲农业,而对二者之间耦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实践意义
现实来说,对于有意将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地区来说,两者的融合发展可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对促进乡村建设和实现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如果能够达到耦合协调的最佳阶段,便可以实现产业、经济、资源的高质发展。河南省作为旅游强省,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毋庸置疑的,同样地,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方面的发展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因此,本研究以 2008-2017 年为时间轴线,以河南省 18个省辖市为空间轴线,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案例研究的方法较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其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及耦合态势,为河南省农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河南省乃至其他地区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一)农业 广义上的农业是指包含农林牧副渔的产业,狭义上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而收获产品的生产部门。本文所指农业是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并采取现代技术提供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的新型农业。在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核心意义是调整面向市场的农业产业结构,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多种农业功能,整合一、二、三产业,促进农业价值链的延伸,为农业和农村提供综合社会服务。
(二)旅游业
旅游业主要是指旅游产业,借助旅游资源和配套设施,吸引和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产业[84]。旅游业是一种无边界产业,其产业界限可以无限延展,可以借鉴其他产业发展手段,并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多样化的新型产业。
(三)耦合协调
耦合说明系统间相互影响现象的出现,协调是系统要素之间的一种良性关联,体现了系统要素之间的一种相互配合、良性循环关系[85]。因此耦合协调就是表明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就是对系统间协调发展的一个度量。本文所要评价的就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首先从旅游业体系和农业体系分别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综合考量,并构建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两大体系的耦合协调度来评价农旅耦合的协调关系。
...............................
二 相关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正式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86]。发展是必要的,但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不能只注重追求经济增长的量,而忽视经济发展的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和保护的理念,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要想实现农业和旅游业二者的可持续发展,应严格遵循持续性、高效性、协调性和公平性的基本原则[87]。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农村等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及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在效益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产业耦合发展过程中,要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二者的发展,因此两大产业耦合发展能否长久,能否实现共赢,关键在于二者的耦合发展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正式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86]。发展是必要的,但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不能只注重追求经济增长的量,而忽视经济发展的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和保护的理念,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要想实现农业和旅游业二者的可持续发展,应严格遵循持续性、高效性、协调性和公平性的基本原则[87]。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农村等资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及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在效益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产业耦合发展过程中,要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二者的发展,因此两大产业耦合发展能否长久,能否实现共赢,关键在于二者的耦合发展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要严格按照持续性、高效性、协调性及公平性等原则,寻求产业耦合之间的平衡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在追求区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资源和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理论
系统性简单来说就是事物的整体性、全局性、联系性,系统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意为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论源自 20 世纪 40 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是一个“整体”或“统一体”,其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按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且链接在一起的有机整体[88]。该学者认为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层次性、时序性、适应性。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关键词,即各元素构成的整体就是系统,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元素功能之和;联系性,在系统中,元素总是处于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层次性,指系统内部各元素的层次结构;适应性,指系统在外界环境的改变中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时序性,指系统的生命周期包含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消亡五个部分是不可改变的。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为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运用到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系统性简单来说就是事物的整体性、全局性、联系性,系统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意为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论源自 20 世纪 40 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是一个“整体”或“统一体”,其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按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且链接在一起的有机整体[88]。该学者认为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层次性、时序性、适应性。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关键词,即各元素构成的整体就是系统,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元素功能之和;联系性,在系统中,元素总是处于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层次性,指系统内部各元素的层次结构;适应性,指系统在外界环境的改变中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时序性,指系统的生命周期包含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消亡五个部分是不可改变的。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为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运用到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p#分页标题#e#
一 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机制 ....................... 19
(一)农业对旅游业的作用机制 ........................ 19
(二)旅游业对农业的作用机制 ............................ 20
第四章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23
一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确定 ...................... 23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3
(二)构建农业与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 ................................ 23
第五章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 31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1
(一)研究对象概况 ...................... 31
(二)河南省农业概况 ............................. 31
第六章 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路径
一 优化结构,推动农业内部耦合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它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可以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保证农业的基本地位。例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新发展。如:郑州市经济发展处于全省前列,但是农业综合评价值只有 0.1455,在全省排名靠后,应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基础农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它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可以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保证农业的基本地位。例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面积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新发展。如:郑州市经济发展处于全省前列,但是农业综合评价值只有 0.1455,在全省排名靠后,应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基础农业的发展,进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不同城市地理位置和特点,加强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产品的发展,积极推进茶叶、中药等基地建设,根据当地条件发展特色种植农业,如水果、鲜花等。建设高效立体农业工程,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示范园。完善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支持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优质养殖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实施特色农业种植补贴,逐步扩大农业生产补贴规模。深入开展粮油作物高产量高标准生产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区建设。如:积极推动信阳茶叶基地建设,扩大“信阳毛尖”茶叶的市场影响力;继续支持南阳、三门峡、许昌等市的中药材种植,带动加工制药企业的发展及中药材市场的繁荣。
................................
第七章 结语
一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略)
第七章 结语
一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