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生态旅游容量管理估算初探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102608570819373
  • 日期:2019-10-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不仅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增长、解决就业、传播文化、形象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还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冲突等等,并且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愈发凸显出来了。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业并不是“零污染”产业,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逐渐重视旅游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世界性关注的问题。因此生态旅游活动出现和兴起了,它以旅游景区内的自然资源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为对象进行的旅游活动,它更强调游客要有环保观念、责任感、具有教育意义,强调旅游活动给旅游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上,旅游资源种类众多。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水平的高低,受旅游目的地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总体上来看,那些自然资源类型的旅游景区大多集中于一些地处偏远且落后地区,这类景区的开发力度不大,景观的原生态风貌保留完整。发展旅游业是带动资源丰富且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的选择。然而这些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来讲是极为脆弱的,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和淡水湖泊、河流不仅容易受到破坏,还很难恢复。因此对各景区的生态旅游容量的确定极其重要。它可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是否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
此外,2010 年 1 月 29 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2012 年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启动了“塔克拉玛干——塔里木河胡杨林”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前期工作。2015 年进入具体实施的阶段。2016年国际专家到巴州进行两次实地考察,并且召开申遗论证会,轮台胡杨林和尉犁沙漠这两个片区的胡杨林都进入了提名地的范围内。这是新疆的第二个申遗项目,也是新疆建设厅和科技厅下一个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一候选。这里极具典型性:一方面是典型的沙丘地貌,另一方面它是塔里木河迁徙摆动和植物适应干旱化气候的典型例证。
...............................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的回顾
1963 年,拉佩芝(Lapage)首次提出了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但是并未作更深入的研究[1]。1964 年,美国学者韦格出版了《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他对游憩环境容量给出了定义。这时旅游环境容量的系统研究才算真正的出现。1971 年,里蒙(Lim)等人认为旅游容量概念主要包括管理目标、旅游者态度以及旅游者活动对资源的影响。还将旅游环境容量分为:生物物理、社会文化、心理和管理容量这四个方面[2];1974 年瓦格尔认为对于娱乐区域进行限制使用,管理者需要勇气、良好概念框架供其决策,以及高度可见的证据,证明有一套机会系统可满足不同或相互冲突的访客群体的需要。1980 年史迪科提出的解决环境容量问题“首要关注点是放在控制环境影响方面,而不是控制游客人数方面”,并基于此概念提出了解决旅游环境容量的新思路,即 LAC 理论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方法。1991 年 Willims .P.W 和 Gill. A 的《旅游环境容量管理:一种旅游增长管理过程》。1996 年 Kreg Lindberg 等人对承载力进行了重新思考,他们认为在过去 20 年承载力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三方面的局限:对实际操作提供指导较少;它的相关判断标准都是主观的;聚焦于使用率或者游客数量。2004 年费尔南多以亨吉斯伯里黑德为例研究了旅游目的地环境承载力替代模型的概念,并提出了一套确定、管理、控制和提高旅游目的地环境承载力的解决方案。2013 年弗兰科萨勒诺等人对萨加姆国家公园的旅游容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旅游承载能力 (TCC) 的概念是如何从一维方法转向纳入环境、社会和政治方面的。他们认为 TCC 在保护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来讲,国外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 20 世纪 60 到 80 年代;第二个高峰期是 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经历了从旅游资源容量到设施容量再到自然容量、经济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的发展过程,研究重点主要是为了探讨环境容量概念,并且尝试性的推出旅游容量的经验计算公式。从研究方法上来,国外许多研究学者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涉及到一系列相关的变量,因此很难计算出旅游地合理的环境容量的具体数字,进而发展到出现了一系列摆脱数字困境的景区管理模式。比如“可接受变化极限LAC(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 Visitor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以及“游客影响管理(VIM- visitor ImpactManagement)”、“游憩机会序列”方法(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equence)、“旅游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等。这些技术方法、管理模型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尤其是解决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上。
...........................

第二章 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轮台县(维吾尔语为布古尔),维吾尔语里的意思就是“雕鹰”。它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它位于北纬 41 度 05 分至 42 度 32 分,东经 83 度 38 分至 85 度 26 分,南临巴州的尉犁县,东接库尔勒市,西靠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北依科塔乌山霍拉山与和静县毗邻。此外,还有 314 国道横贯全县,长达 110 公里。
轮台县的总面积为 14184 平方公里,全县共设了 7 乡 4 镇、65 个行政村、2个农牧场,总人口达到 11.8 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90%以上。
轮台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汉时期张骞凿空之旅的壮举,开辟了陆上古丝绸之路。于公元前 60 年,西汉中央政权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统摄天山南北,轮台成为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镇及重要的支撑点,是西域 36 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有多种文化在此地交织:汉唐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在多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轮台县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盛产小麦、棉花、油料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产棉区。这里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日照时间长,热量条件好,无霜期较长,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得益于其气候条件,有杏子、核桃、香梨、葡萄、桃子、石榴等 16 种果树种类,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轮台白杏”,有“中国白杏之乡”之称。此外,轮台县资源富集,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晶盐、金、铜、铁、石膏、石灰岩、云母、水晶、石碳等丰富的矿藏。境内已探明石油储量 1 亿吨左右、天然气 1000 亿立方米左右,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首站,煤炭储量 44 亿吨、晶盐储量 845 万吨;境内还有壮美的世界级原始胡杨林保护区 43.6 万亩,胡杨林公园已建成国家 4A 级景区。这里还有三个“最”: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这里有最长的沙漠公路;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有塔里木河流经县境内 106 公里,它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另有 9 条山溪性河流,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达 8.73 亿立方米。
..........................

2.2 轮台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2.2.1 自然资源优势
轮台县发展生态旅游,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轮台县境内的森林面积 14.72万公顷,草场面积 100.47 万公顷,有国家级保护动物 20 余种。这里有几个世界之“最”和国家之“最”:这里有占地面积 40 余万亩的胡杨林,它是“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一;它还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最为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有"第三纪活化石"之称;这里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这里还有塔里木河,它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还有“大漠中的香格里拉”之称的草湖:它是塔里木河流域的一个胡杨水乡,它是大漠胡杨文化的经典品牌,是最佳的生态旅游胜地。在轮台县轮南镇东南 62 公里处,面积 1900 平方公里,东西长 54 公里,南北宽 40 公里,这里还居住着民情淳朴、古老的罗布人后裔。
2.2.2 文化优势
轮台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俗风情和古老的胡杨文化优势。首先,它是历史上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其境内分布着数量较多的汉唐古城遗址、古代墓葬,古峰以及伊斯兰文化遗物,已推出西域都护府、拉依苏汉唐烽燧遗址府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其次,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有世界上在流动性沙漠中修筑的最长等级公路—沙漠公路、轮南石油小区等。再次,在轮台县轮南镇东南的草湖,居住着民情淳朴、古老的罗布人后裔,其独特的民俗风情。#p#分页标题#e#
位于轮台县城西边约 20 公里处是拉依苏烽燧的遗址,这里不仅矗立汉代和唐代的烽火台,还有小型戊堡的遗址,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塔里木沙漠公路,全长 522 公里,横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其中位于沙漠中的路段长为 446 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一条在流动性沙漠里修筑的等级公路。它的修建历时 5 年之多,1990 年 6 月 3 日开工,1995 年 9 月竣工通车。1999年 9 月还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
第三章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体系................................14
3.1 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体系................................14
3.2 旅游环境容量的相关概念.........................15
第四章 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生态旅游容量的实证研究.................................... 23
4.1 旅游景区资源概况...................................23
4.2 国家制定的标准.................................24
第五章 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生态旅游容量存在的问题......................... 35
5.1 景区资源开发局限性,资源利用不到位的问题................................ 35
5.2 景区管理不规范的问题..........................................35

第五章 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生态旅游容量存在的问题

5.1 景区资源开发局限性,资源利用不到位的问题
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采用的是线路型的游览方式。景区内的主要的游览道路为红柳大道、环形轨道。红柳大道是乘坐区间车的方式观赏沿途不同的胡杨风貌,而环形轨道则是乘坐小火车的方式游览。虽然沿途个别位置设置了游步道,但是由于开发规划等影响,导致由于景区资源开发不均衡。根据旅游空间容量的计算结果,环形轨道的日容量为 44022 人次/日,红柳大道的日容量为 41750 人次/日。但是根据数据显示,目前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的游览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10-11 月,在此期间的日容量约为 3000 人次/日。由此可见轮台县胡杨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还处于非饱和的状态,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利用率相对就低。虽然景区内部规划项目较为丰富,有胡杨观赏、红柳观赏、芦苇观赏、沙漠休闲、塔河漂流等。但是实际游览过程中,很多项目没有开放,无法体验。经过笔者实地考察,整体上类型较为单一,目前景区内游览只能是欣赏胡杨风貌、红柳及芦苇,主要是区间车沿线游览、小火车环线游览、游船欣赏水上胡杨及观景台欣赏胡杨林景区的全貌。此外,据游客反映,沿途的很多景点只能在区间车上观看,在红柳大道沿线没有设置区间车的停靠点,并且道路相对较窄,如果路边停靠会影响车辆通行。因此游客们想要近距离观赏却不能下车,使得游客体验不到位。
.............................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