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研究立足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尊重传统文化根基,以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以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个案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2 年 11 月 8 日,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执政理念出现,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全社会齐参与、共建设、同享有的事业。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在乡村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际行动。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全面发力,以期实现乡村社会综合性、整体性、前瞻性发展。“五位一体”中,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提供思想保障,并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牢固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广大乡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着力点是达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落脚点是实现乡村的振兴。海南省拥有全国一流的生态、自然、环境和绿色优势,这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对加强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实现海南省全域旅游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海南省正在加紧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对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迫在眉睫,不仅可以避免走入美丽乡村建设千篇一律的误区,而且能传承好美丽乡村宝贵文化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和谐共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论文对于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研究,初衷和目的是为中廖村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承提供一些浅显指导,为三亚市、乃至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一条可供选择道路,以期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和谐共生。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一是美丽乡村文化资源传承研究目前还处于薄弱环节,可一定程度上补充对该方面的细节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传承理论体系,充实美丽乡村建设领域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益处;二是中廖美丽乡村建设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文化传承方面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缺乏经验的总结;三是寻求建立中廖村文化传承载体,夯实该研究领域的物质载体实体。
1.2.2.2 现实意义
一是梳理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指导美丽乡村建设、避免乡村建设性破坏具有借鉴意义;二是可用于指导中廖美丽乡村制定文化传承的规章制度,对其他美丽乡村具有一定应用意义;三是对于丰富美丽乡村内涵、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内在文化层次,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着力推进三亚市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第 2 章 研究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研究基础
2.1.1 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把从中得出的实践和历史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从而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以及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来对中国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建设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视角转换,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新经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充足智力支持。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联系,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文化认识上坚持规律本源性,在文化主体上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发展上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体制建设。为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的自觉性、增强文化发展的前瞻性、实现文化发展的持续性提供重要保证。以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时代重任。
.....................
2.2 概念界定
2.2.1 “美丽乡村”的概念界定
乡村的概念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居住群体以从事农业为主、人口分布与城镇相比较为分散的地区综合体。伴随社会进步与发展,乡村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丽乡村的概念开始出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在 2008 年创新提出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通过 4 年左右时间的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效,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受到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影响,全国很多省份纷纷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付诸行动,海南省也于 2012 年明确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并以此为抓手,助推全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解决、“三农”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的崭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任务、标准、内涵等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升级。
2.2.2 “乡村文化”的概念界定
文化,“以文教化”,概念广泛,是一种通过人类长期创造而成的历史现象,是在国家或民族社会历史不断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能够被传承的一种产物,是人类普遍认可的并可以进行交流的一种意识形态。文化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乡村文化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民俗民风、生产规律、生活哲学与处事原则等,包含了乡土性、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具有强大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有助于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坚守田园生活方式,有助于传承农耕文明精髓,对于牢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第 3 章 国内外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经验借鉴……………………11
3.1 国外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经验…………………11
3.1.1 法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经验…………………11
3.1.2 德国乡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经验……………………11
第 4 章 中廖村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现状……………………19
4.1 中廖美丽乡村基本情况……………………19
4.1.1 中廖村基本概况……………19
4.1.2 中廖美丽乡村建设情况……………20
第 5 章 中廖村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31
5.1 中廖村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31
5.1.1 文化传承规划缺失…………………31
5.1.2 文化传承内涵缺少……………………31
第 5 章 中廖村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5.1 中廖村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5.1.1 文化传承规划缺失
美丽乡村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效的乡村规划来“保驾护航”。由于对中廖乡村文化传承缺少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没能形成顺畅的文化传承路径,文化传承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远性。现有规划将着力点几乎都放在了环境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五网”等规划做得都很详细,但是在挖掘村落历史、黎族民俗、特色风情等文化资源方面力度不大、程度尚浅,乡村建设规划之中没能以最佳的方式凸显出文化资源的表象符号和显性元素,民族、自然和地域特色没能得到充分彰显。#p#分页标题#e#
5.1.2 文化传承内涵缺少
中廖美丽乡村文化传承选择的渠道较少,对于那些一般性乡村文化资源不够重视,在挖掘、开发和传承方面没有倾注精力,大多把目光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找到具体的、科学的文化传承渠道。导致中廖美丽乡村建设一直围绕着环境整治、硬件设施建设、旅游项目的开发等,却忽视了文化传承的内涵。因为没有对传承方式进行科学探索,忽视了内在美的建设,使得中廖村诸多传统文化资源载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第 6 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