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西藏旅游者的场景记忆与意象建构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70311504919080
  • 日期:2019-06-0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的研究目的分为两部分:首先梳理旅游者记忆范畴下的一般性的概念并加以讨论,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者如何回忆旅游中的场景,在各回忆方式中、信息的储存与唤起等阶段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在历时性的回忆过程中,记忆刺点与偏差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等问题,方法是相关资料的分析与思辨相结合;第二部分欲说明对旅游者记忆内容分析所能够对接的一个研究方向,即目的地意象建构的内容及过程。这一部分的结论关涉具体的目的地,应用性强。综合上面两个部分的研究问题,以西藏为案例地,就是想要探讨旅游者如何记忆西藏的场景,又都记住了什么?

1选题与研究方法

1.1选题依据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曰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同样,对旅游者而言,他能记住目的地是什么样,对他来说目的地就是什么样。旅游者的记忆是其对目的地最终认知、情感的体现,故记忆的内容成为我们认识其对目的地意象建构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另外,游客通过游前资料的查询对目的地产生期待与想象,形成有选择的关注,通过在场体验对目的地各旅游场景的氛围、元素产生认知、情感,最终形成旅游者关于目的地的记忆。所以说,记忆的过程是其游前想象与在场体验综合作用的结果。
确定了旅游者的记忆作为问题域后,继续向下深入则选择旅游者的场景记忆作为研究对象。因在正式实施入藏的调研前,作者就“详细回忆并描述某段旅程”为题对身边的朋友做了一个探索性调查,共得到6份录音材料,每份分为两段,先另其自主回忆某段旅程,不借助任何i具,录下一段录音,后给其充分的时间去翻看之前的照片、写下的游记等再重新回忆,录下第二段。统观这些材料,无论是否借助辅助工具,总体来看,旅游者回忆的主体部分都大体由一个个场景组成,再由时间或空间等线索进行串联而成整体的目的地记忆。故本文认为,旅游者的目的地记忆是以场景为主要依托的。
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记忆具有建构性,个人会根据其认知、需要、记忆能力等对同一段旅程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记忆,在这种建构性的思想指导下,旅游者的记忆刺点、偏差、回忆的过程等问题便成为本文第一部分的关注主题。在旅游情境下,旅游者在体验后会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回忆,场景中不同的信息元素在储存、唤起等环节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在长期记忆中,时间的作用对原本的记忆做出了什么样的篡改,什么力量在发挥影响,会不会出现记忆的刺点等问题的探索形成了本文的第一部分想要分析的内容,这部分由于主要涉及长期记忆的内容,故关注的资料主要为能体现西藏旅游者长期记忆的访谈、网络游记及图书资料,通过其中浮现的与记忆的方式、刺点的出现与唤起、偏差的影响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归结提炼。
.........................

1.2研究方法
1.2.1二手资料收集
由于进藏时间与资金成本较高,在入藏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故在正式开展调研之前,作者收集了图书馆中所有关于西藏游记的图书与杂志,兼收集部分网络游记,将其中所有关于西藏旅游场景的相关描述复制下来作为储备资料。在入藏调研过程中,对天堂时光旅行书店与古修那书屋中关于西藏旅行的书籍作为资料进行编码,并对书屋与玛吉阿米餐厅的留言簿中的长篇游记进行了筛选、拍摄及分析。在出藏后,又补充收集图书馆中游记类图书及网络游记,并对调研过程中结识的西藏旅游者的朋友圈游记进行了摘录。
1.2.2一手资料收集
本文结合三种收集方式:访谈、观察和实物,其中,访谈和观察为主,物为辅,力图收集所有关于游客对这些场景的详细回忆及描述的材料。在方面,作者采用四种笔记(实地、个人、方法、理论)的方式对各场景进行深描,用具身的思想作指导,对场景中的各要素及其变化进行挖掘,旨在挖掘这些场景在旅游者短期记忆中呈现出的样子。访谈主要想探究游客长期记忆中的场景元素及其附着的性质、游客对这些元素的赋彩以及旅游者对场景的回忆方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游客在入藏前的场景想象,一部分是出藏后的场景回忆。重心放在后者上,引导受访者对各类场景进行回忆,挖掘游客心中对于西藏各场景的记忆,并探索不同的场景游客的回忆方式是否有所不同。实物包括旅游者购买的纪念品如明信片、拍摄的照片等,做辅助说明作用。
.........................

2文献综述

2.1心理学中记忆的基础性研究
2.1.1记忆的一般模型
认知心理学中对记忆的研究已有一大部分为人所公认的理论。其中包括阿特金森和谢弗林在1968年提出的记忆的一般模型。他们指出记忆包括三个阶段:感觉登记、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经历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检索。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我们所收集的信息需要通过我们的感官才能获得,但这种信息保留的效果是非常短暂的,主要是作为感知和真实记忆之间的缓冲器。由于感受器持续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很多信息,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聚焦于那些可能有意义的要素上。这种选择通过“注意”的感知过程得以实现。短时记忆指保留相对短的时间,最多保留15秒钟。为了积极保存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需要进行不断地复述,包括保持性的复述即非常简单地或机械性地重复这个信息与精细复述即按照某些方式去操作刺激信息的积极加工过程。材料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工,从尝试感知的特征(视觉表现、声音)到强调信息的图式内容(意义)。短时记忆持续时间非常有限。而长时记忆则保持相对长的时期,通常是数小时、数天或数周。长时记忆具有潜在持续性,信息是按照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被保持,而不是简单随意地存储起来。在长时记忆中,保持既与信息本身相关,又与信息如何编码相关。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提出存在不同的长时记忆的类型,他们具有独立的加工过程和贮存形式,分别为:情节记忆、语义记忆与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储存“怎么做”的信息,语义记忆涉及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情节性记忆包含个人的经验,按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组织起来。
..........................

2.2后旅游体验行为与旅游者记忆
2.2.1后旅游体验行为
后旅游体验行为涉及旅游者对游览过程中收集的体验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生产出体验展示品的行为。本文中将后旅游体验行为的涵盖范围扩展为与游后体验概念相对应,指旅游者游程结束后对游程的回忆、材料的加工、与他人的分享、与目的地或同行者的联系等一系列行为,从而将本文同样置于后旅游体验行为的研究范围下。李淼从表演的视角审视旅游者在游程结束后为展示体验所进行的博客舞台设置活动,博主将网络平台作为自己的舞台,利用各种网络部件如文章、音乐、图片等实现博主自己的个人印象管理、角色塑造、剧目呈现等目标。余莉以背包客在其网络论坛上分享旅游体验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频数分析,总结出了背包客分享行为的特征。吴艺娟则以香港为案例地,通过对网络游记的词频整理,总结出了后旅游体验行为的内容结构。
国内文献中此主题研究还相对较少,马剑瑜以四个关键词(乐趣、幻想、感觉与记忆)来探索难忘的愉悦体验如何设计,并呼吁学界对体验记忆形成关注。潘澜等探讨了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将视角放在了记忆的深刻性与生动性方面,主要关注愉悦感、参与感、新奇感和特色化4个因素的作用。桑森圭以赴韩游客为研宄对象,探讨了体验记忆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记忆偏差,提出构建体验记忆的3种核心概念,分别是感情要素、认知要素和关键时间点要素,游客的记忆偏差主要体现在记忆内容的消逝上和游客通过二次建构的体验记忆对现场体验的评价以及态度的变化上。此外,白凯描述了旅游记忆的产生与遗忘,并提出了营销人员应如何加强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记忆的策略。国内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于旅游体验的记忆领域,利用神经心理学的知识,对体验记忆的研究也从探索影响体验记忆的因素向旅游体验的记忆的机制不断深化,出现了一些给人以启发的文章,理论知识也在走向系统化。
..........................
3旅游者的场景记忆................16
3.1旅游场景回忆的方式................16
3.1.1具身模拟................16
3.1.2模仿-习惯................16
4从记忆的内容看西藏意象建构...........34
4.1抽取意象元素及其附着特征...........34
4.1.1场景想象...........34
4.1.2实地观察材料分析...........34
5扩展讨论与研究局限
5.1遗忘的再出场...........34
5.2记忆的社会影响..........35#p#分页标题#e#

4从记忆的内容看西藏意象建构

4.1抽取意象元素及其附着特征
识别西藏旅游意象元素有两种路径,一种是通过对有关西藏的相关游记、图片等进行元素提取,如高山、寺庙、朝圣者等,统计各元素出现次数,由高至低进行排序,从而列举出在其中占比最为重要的元素。这是一种量化实证的方法,也在现有研究中多次出现;另一种路径将元素的提取放置于情境下,每个情境都是独立的,元素与情境是不可分离的。各情境由什么样的元素构成,各元素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形态呈现,情境中元素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变化?本文在元素的提取方面采用第二种路径。正如文献综述部分所提到的,西藏“神圣性与神秘感”的整体形象已为大家公认,本文则在于解释为什么游客会觉得西藏是神圣与神秘的,这种整体形象由哪些具体场中的意象打造,是如何建构于旅游者的记忆中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在符码提取时,不仅要知道构成场景的意象元素都有哪些,更需要知道附着在这些元素上的性质、特征有哪些,元素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这幅场景中,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有什么不同。
这部分的分析材料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场景想象的访谈资料,一是有关短期记忆的实地笔记材料,最后是有关长期记忆的访谈与二手资料。首先分别对三部分的材料作情景分析提取场景元素,回答意象建构的问题,以保证材料的丰度与客观性;再对三部分材料中对相同场景的描述进行对比,以发掘旅游者在不同阶段对场景元素认知的差别,以解释意象建构的过程变化。
........................

5扩展讨论与研究局限

5.1遗忘的再出场
遗忘通常被作为记忆的对立面,是一种人人想要逃离的“恶”。有研究表明,遗忘只是一种不在场的记忆,即没有进入我们当前的生活而处于潜伏的状态。作为退场的记忆是否可能再出场、需要再出场、何时再出场以及以何种面目出场都处在未来的不确定之中。遗忘大多时候并非真正的遗忘,而只是暂时性的退场,成为记忆的潜伏状态,依然具有在某个时候重新出场的可能性。
在本文的实地笔记材料中,虽7人的经历、所处场景大致相同,每人都以尽可能详细的把所记亿的场景呈现出来,但笔记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一是个人在场景中的关注点不一,在场体验的状态不一;二就是一些信息元素随着时间被旅游者遗忘了。但是在互相交换阅读他人笔记后,由于同为亲身经历,旅游奢中已被遗忘的部分再次返场,旅游者的记忆被重新建构了一次。这也说明,遗忘只是一种暂时出场,成为潜伏,其在出场只需某种场合或元素的唤起。另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退场的记忆能否再出场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