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首先,形势背景方面。随着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日渐成为一张可以比肩长城的国家名片。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沿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条生命河流,也是一条文化河流。如今,由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大运河的开发又被提上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特别指出,要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利用文化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正是契合了这一形势,也迎合了当下中国人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首先,形势背景方面。随着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日渐成为一张可以比肩长城的国家名片。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沿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条生命河流,也是一条文化河流。如今,由于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大运河的开发又被提上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特别指出,要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利用文化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正是契合了这一形势,也迎合了当下中国人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其次,政策背景方面。由于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大运河流经地区的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大运河上段区域,2017 年,京津冀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大运河“龙头”争取到 2020 年实现旅游观光性质的通航。大运河上下段区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打造世界精品级的运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山东段是大运河的中段,又被称为“鲁运河”。是承接南北的运河段,也是整个大运河文化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河段。山东省政府十分重视大运河的旅游开发,一是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区域是山东省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需要寻找能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二是对于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正好契合了山东省目前在实行的“新旧动能”的转换的趋势。2016 年 12月 12 日,五地市宣布联手打造“鲁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2017 年 3 月,山东省政府下发建设山东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实施方案中包含了“鲁风运河”这个品牌。
最后,地方旅游发展背景方面。在目前地方经济发展既需要快速发展,又需要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了地方发展经济的不二之选。大运河山东段由于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于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也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区域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知名的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的开发将促进这个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形成。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搜集选题范围内的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关于运河文化旅游方面的理论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整理,以便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实地调查法:以现场观察记录、场景拍摄、当地旅游部门调研、当地旅游从业者调研、当地游客调研、专家座谈为主要手段,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记录,形成写作的客观资料。
(3)专家评价法:按照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专家评分,(评分专家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旅游局),依据国家标准的评价等级及分值指标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等级划分。
1.2.2 技术路线
.......................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搜集选题范围内的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关于运河文化旅游方面的理论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整理,以便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对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实地调查法:以现场观察记录、场景拍摄、当地旅游部门调研、当地旅游从业者调研、当地游客调研、专家座谈为主要手段,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记录,形成写作的客观资料。
(3)专家评价法:按照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专家评分,(评分专家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旅游局),依据国家标准的评价等级及分值指标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等级划分。
1.2.2 技术路线
.......................
2 运河文化旅游理论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是由于运河的开发,运河开发之后在承担漕运的同时,由于商业的繁荣,南来北往的船只和人群带来了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运河文化是多重文化融合而形成文化,是依托于大运河及沿线的风土人情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大体分为对运河文化本身的研究和运河文化与其他方面结合的研究。对运河文化本身研究方面,王永波(2002)指出运河文化是指沿运河各自然水系、不同文化区、不同民族、不同社团、不同阶层在运河文化系统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扬弃融汇,在哲学、宗教、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科技、艺术、民俗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现象????。李泉(2008)分析了中国运河文化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指出了开放性及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特点。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河文化
运河文化是由于运河的开发,运河开发之后在承担漕运的同时,由于商业的繁荣,南来北往的船只和人群带来了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运河文化是多重文化融合而形成文化,是依托于大运河及沿线的风土人情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大体分为对运河文化本身的研究和运河文化与其他方面结合的研究。对运河文化本身研究方面,王永波(2002)指出运河文化是指沿运河各自然水系、不同文化区、不同民族、不同社团、不同阶层在运河文化系统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扬弃融汇,在哲学、宗教、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科技、艺术、民俗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现象????。李泉(2008)分析了中国运河文化的特点,及运河区域人们的心理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指出了开放性及凝聚性的统一,流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是中国运河文化的特点。
2.1.2 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文化体制的改革,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和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融合效应越来越大,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传承地方的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出现比较早,它的出现实际上伴随着旅游市场的需求的转变。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的是 1987 年魏小安的《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但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很多,并且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有不同定义引申出不同的“文化旅游产品”或“文化旅游类型”。郭丽华(2006)认为,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任冠文(2009)在分析总结以上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将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比较合适。可以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马静(2011)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意识,是旅游经营者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一种创新思维,是一种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
............................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文化体制的改革,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和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融合效应越来越大,文化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传承地方的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出现比较早,它的出现实际上伴随着旅游市场的需求的转变。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的是 1987 年魏小安的《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但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很多,并且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有不同定义引申出不同的“文化旅游产品”或“文化旅游类型”。郭丽华(2006)认为,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任冠文(2009)在分析总结以上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将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比较合适。可以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马静(2011)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意识,是旅游经营者融入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一种创新思维,是一种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 6 个阶段。探查阶段:是旅游目的地的初始阶段,特征游客量很少,不存在特别设施,旅游没能带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增多,旅游市场加大,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如图所示:
2.2.1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 6 个阶段。探查阶段:是旅游目的地的初始阶段,特征游客量很少,不存在特别设施,旅游没能带来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增多,旅游市场加大,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如图所示:
..........................
3.1 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 16
3.1.1 大运河山东段概况 ......................... 16
3.1.2 五地市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 16
4 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 SWOT 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26
4.1 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 SWOT 分析 .................... 26
4.1.1 优势分析 ....................... 26
4.1.2 劣势分析 ................... 27
5 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总体思路 ...................... 35
5.1 开发目标 ................................ 35
5.2 开发原则 .............................. 35
5 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总体思路
5.1 开发目标
文化旅游的开发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应紧紧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生态线,二是文化线,三是经济线。旅游开发的就像一个绳子,这个绳子有这三股组成,任何旅游园区、设施、项目的打造必须围绕“生态、文化、经济”来考量。运用现在科技手段,打造成世界知名的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娱乐养生等等与一体的运河度假旅游区。生态方面,依靠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湖泊、湿地、农田、森林资源,在此基础上提高绿化率,打造沿河“天然氧吧”“沿线绿肺”,文化上,深度挖掘沿线周围的历史遗迹、古建筑等等,动静结合挖掘各种文化形式。经济方面,依托于政府的政策和旅游产业基金,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便捷的交通,增加旅游消费,带动沿线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关于开发的战略,在前面SWOT分析后的战略已经给出,使用战略组合的方式。#p#分页标题#e#
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纵跨几个省市,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背景下,在全国文化旅游搞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前面的SWOT也已经分析到,大运河上下游都在搞文化旅游开发,那么突出个性化才是出路,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虽然在经济方面,运河山东段所处区域和天津、苏南杭州比起来还稍逊一筹,但是山东段有自己的特点,在名人名家、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美食养生、民俗文化等等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如何扬长避短,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就是得坚持特色开发的原则。在山东段有其他地方没有的巨大的内陆湖——微山湖、东平湖和东昌湖,打造山、河、湖、交融,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同时,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反映出当地的文化、民俗和地方特色,就会形成旅游目的地。
...........................
...........................
6 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以及对大运河山东段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旅游局从业人员和当地旅客的交流,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一是整理了大运河山东段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二是分析了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上首先确定了未来开发的战略,三是运用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并且依据评价结果进行了针对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并且提出了发展措施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大运河山东段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呈现沿河点状分布,单体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科考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非常高,文化旅游开发的潜力巨大,各个文化旅游资源应当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模式。
第二,目前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五地市的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水平层次不齐,各地市之间有很大差距,开发过程中也是各自开发,没有形成联动效应,笔者认为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当高瞻远瞩,应该视作山东的一个品牌进行开发,笔者通过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现状的分析,结合SWOT战略分析法,给出了品牌的发展战略。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以及对大运河山东段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旅游局从业人员和当地旅客的交流,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一是整理了大运河山东段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二是分析了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上首先确定了未来开发的战略,三是运用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并且依据评价结果进行了针对性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并且提出了发展措施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大运河山东段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呈现沿河点状分布,单体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是科考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非常高,文化旅游开发的潜力巨大,各个文化旅游资源应当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模式。
第二,目前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五地市的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水平层次不齐,各地市之间有很大差距,开发过程中也是各自开发,没有形成联动效应,笔者认为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当高瞻远瞩,应该视作山东的一个品牌进行开发,笔者通过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现状的分析,结合SWOT战略分析法,给出了品牌的发展战略。
第三,通过运用国家标准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评价,得出目前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对开发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匹配。针对下一步的整合提升,笔者对大运河山东段进行了分区域的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另外,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开发在旅游资金、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笔者根据相关理论,给出了一定的发展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