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忻州温泉景观变迁之旅游管理研究--以忻州奇村、顿村、北合索温泉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42317580918836
  • 日期:2019-04-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景观的生成和变迁是由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的文化状态决定;忻州温泉景观呈现叠合式发展,主要受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政治与社会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忻州市的温泉景观变迁是线性的且能动的,即变迁的结果是可预知或可预测且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人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社会富裕程度较大幅度地超越温饱水平时,具有很强的健康性、显著体验性和舒适性的温泉资源即迅速地从诸多的旅游资源中出现,它在欧洲兴起,在北美洲迅速发展,在亚洲特别是日本得到大繁荣。在温泉旅游过程中,重点是感受在温泉浸浴过程的文化和精神,温泉旅游已经作为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的主要形式。虽然温泉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民真正把温泉浸浴作为一种旅游形式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行温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当下,温泉旅游已成为我国新的旅游形式之一,并成为旅游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对温泉景观变迁进行分析。通过对温泉景观的变化过程、各个时期温泉的鲜明特点和社会文化关系的细致分析,揭示了温泉旅游景观的变化的原因,细致探讨是否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定性探究影响温泉景观变迁的因素及深层原因。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有助于人们了解温泉旅游景观的变化内容及过程、不同时期温泉景观的变迁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希望对未来景观建设提出些许建议,更好的促进温泉旅游发展。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时空分析、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温泉景观变迁中变迁历程,发现景观变迁要素、演替规律及每个时代的特征,探索温泉景观变迁的驱动因子,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通过对忻州温泉景观变迁内容的梳理,得出温泉景观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尤其是 70 年代初,我国温泉旅游发展以来景区当中景观变迁的现实,基于对温泉景观迁过程的梳理,以文化景观变迁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温泉景观的变迁现象的特征分析和总结,探讨温泉景观的变迁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是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社会文化变迁如何导致温泉景观变迁。也就是说,文化景观的生成不是没有原因的。文化景观变迁与社会文化变迁息息相关。所以研究温泉景观的变化实质上是探讨文化景观与社会文化产生的因果关系。
......................

1.2研究方法
①实地调查法
进行基本数据采集,获得第一手资料,更直观地了解温泉地的文化景观。对奇村镇、顿村温泉度假村、北合索温泉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有:温泉地管理处采访、温泉田野调查等。
调研的主要内容:温泉景观建设大致的变迁轨迹的了解、历史资料收集和现场资料收集。
②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忻州温泉景观历史情况的文献资料、电子资料,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共性,从而梳理出景观变迁脉络。
③PEST 分析法
本文对温泉景观变迁的研究利用 PEST 分析法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PEST 分析是对宏观环境的分析,P 是政治(politics),E 是经济(economy),S 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进行 PEST 分析需要掌握大量的、充分的相关研究资料。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有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增长率、政府收支、通货膨胀率等。政治方面有政治制度、政府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关法律及法规等。社会方面有人口、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技术方面有高新技术、工艺技术和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研究理论
2.1.1 文化景观理论
文化景观是人类通过自身生产活动从而引起的景观的变化,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文化系统和地理特征。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文化景观形成和变化,分析研究这些动因对于景观变迁研究意义重大。
1963 年英国地理学家 J.E.斯潘塞和 R.J.豪沃思比较了 3 个现代农业区(美国玉米带、菲律宾椰子区和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农业和文化的演变。得出了形成这些文化景观的 6 个要素:①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②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③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④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⑤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⑥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并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来划分出文化区域。
除了具体的外在动因,文化景观的内容也会因为一些非物质因素进行改变。比如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文化景观的改变可以清晰地反映在地域特色上。
2.1.2 文化变迁理论
文化变迁理论的两个维度。本文选择两个维度作为文化变迁理论的分类基础,一个是文化变迁的过程,二是变革的驱动力。根据文化变迁的过程,文化变迁可以分为线性变迁和非线性变迁;根据变迁的动力,文化变迁可以分为决定性变迁和能动性变迁。线性变迁是指文化变迁的结果是能够预先确定的,变化的结果是可预测的,而非线性变迁是指变迁过程的是不确定的,变迁的结果是随机的。决定性变迁意味着文化变迁是历史必然结果,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能动性变迁意味着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人们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温泉景观变迁遵循文化变迁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不同类别的文化都有相似或相同的变迁结果,并且在变迁的过程当中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温泉景观变迁也具有能动性,因为在这个变迁的过程当中具有方向性,而且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理想自主建构文化。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温泉景观研究
近 30 年来,温泉旅游的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并已成体系。温泉旅游研究从文献类型上看,主要是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学术性不强。其中 30 多篇已发表在旅游期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上。温泉旅游硕士学位论文共有 32 篇,但都主要研究的是温泉的经济开发价值,其他方面涉及较少,理论上几乎没有突破,但就其选题方向上来说,研究明确、立意重大。
国内外温泉旅游研究综述主要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王艳平教授的研究最为全面、详实、权威。总体以我国的温泉旅游研究为背景,研究其开发现状、利用形式、生长演变、发展阶段、空间演变及营销模式等,具体研究温泉景观历时变迁的研究成果较少。
王艳平和山村顺次(2002)首先将中国的温泉资源利用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温泉疗养是第一阶段,上世纪 70 年代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温泉旅游地逐渐从疗养功能向旅游、娱乐、休闲方向发展。
王华和彭华(2004)提出了“两代温泉度假区”的说法,第一代是以疗养设施起步的游泳池加澡堂子模式,第二代是大型资本开发的以露天温泉为标志、集观光和多种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度假村模式。①业内专家更是详细地划分出温泉发展的五个阶段产品,第一代温泉产品是原始生活型产品,第二代是粗放疗养型产品,第三代是温泉沐浴型产品,第四代是温泉度假型产品,第五代是温泉主题文化型产品,温泉旅游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温泉主题文化的竞争。
黄向和徐文雄(2005)把中国温泉旅游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为第一阶段,处于“工人温泉疗养院”阶段,温泉疗养机构主要由国家主导开发,用于接待高级干部或工人伤员,用于其进行疗养,受众人群是特定群体、范围不大,未进行对外开放经营;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体制的改革,温泉开发由保健功能向休闲娱乐功能进行转化。同时,面向市场,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建立了很多温泉休闲中心,消费群体趋向大众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由疗养院转向开发大型温泉度假区,旅游产品日趋丰富、功能划分更加合理。除了疗养功能外,还可以进行娱乐休闲、商务接待,集住宿、餐饮、度假、休闲娱乐、培训为一体。它可以概括为“疗养—保养—修养—休闲娱乐”的历史发展轨迹。现代温泉旅游产品也由疗养功能向保养、观光、休闲、娱乐转变。它已成为一个以温泉为基础的综合性产品,以温泉浸浴为主,还包括饮食、生活、旅游、旅游、购物、娱乐等方方面面。
.........................
第三章 忻州温泉景观叠合式变迁分析...............................10
3.1 忻府区温泉景观变迁案例分析.............................10
3.1.1 忻州地区的案例选择......................................10
3.1.2 忻州地区温泉旅游概况.............................11
第四章 温泉景观变迁研究的结论与展望..........................33#p#分页标题#e#
4.1 研究结论............................33
4.2 研究展望.......................................34

第三章 忻州温泉景观叠合式变迁分析

3.1 忻府区温泉景观变迁案例分析
3.1.1 忻州地区的案例选择
山西六大温泉有四大温泉分布在忻州,从上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忻州形成了四个温泉群:奇村、顿村、大营、汤头,且在周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忻州温泉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是数十亿年的地热资源。对治疗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忻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温泉体验,在山西温泉旅游市场方面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是市场的领导者。
奇村上世纪 70 年代初,率先开发温泉,建设奇村疗养院,疗养院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疗养院均以水疗为主,以理疗(电疗)、太阳疗为辅,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医疗场所,亦是集旅游、疗养、度假、休闲、健身、会议和培训最理想的综合场所。奇村温泉企业现状具有“历史性”特征,整体环境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联合、工人大众、工业化大发展等时代特点。
顿村温泉度假村 1992 年筹建,1993 年开工建设,1994 年 11 月开始运营,现在已有十八家客商进村投资,成为集疗养、旅游、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
2011 年北合索村打出温泉水,现已打成温泉井 5 眼,北合索温泉的主题是“健康、休闲、娱乐”,突出“温泉养生旅游”、“运动娱乐游”、“休闲度假”三大特色,温泉度假区、温泉健康体验区、会议商务区、创意文化孵化区、养老公寓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七个区。
忻州三处温泉对于不同时期忻州市的温泉景观变迁极具代表性,奇村温泉代表70 年代我国工人疗养院以疗养、医疗为主的温泉形式,顿村温泉代表 90 年代我国温泉度假村的景观模式,北合索代表 21 世纪后露天娱乐的现代温泉旅游模式,时代界限及景观特征明显,极具代表性及推广价值、分析研究价值。

..........................

第四章 温泉景观变迁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我国是一个温泉大国,但真正发展温泉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它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温泉疗养发展阶段到综合温泉旅游度假区的阶段演变。旅游者也从特殊群体向大众化转变。温泉旅游设施和项目方面,从简单化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环境建设方面,从不讲究环境景观设计到对环境营造高质量、高品位的追求,从室内的洗浴环境到露天温泉池的建设;旅游功能方面,从单一的纯温泉治疗,到温泉治疗到强调娱乐功能的多元化,进而全方面发展。旅游者从最初单纯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
一直以来,大多数温泉景区都主要是由政府牵头主持开发的。随着社会体制改革、旅游市场的发展、融资渠道的扩宽,温泉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温泉的发展在我国也正是从单一的疗养转向综合休闲度假区模式发展。
从前面我们探究的忻州三大温泉景区景观变迁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景观变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共同影响。温泉文化景观的变迁同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动因对温泉景观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因素主要影响对温泉景观的规模、种类等方面的变化;技术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泉景观的设计、结构、科技含量等方面;社会因素对温泉景观的影响主要的体现景观形象上的审美、设计等方面的变化。
文化变迁可分为线性变迁和非线性变迁,依据后者,文化变迁可以区分为决定性变迁和能动性变迁,而忻州市的温泉景观变迁是线性的且能动的,即变迁的结果是可预知或可预测,在文化变迁过程中,人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温泉景观变迁也具有能动性,且在这个变迁的过程当中具有方向性,而且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理想自主建构文化。景观变迁是具体乡村地域人口迁移、社会重组、经济转型和空间重构的反映,同时还受到经济环境变化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