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城市滨水区旅游管理休闲功能提升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60312390917094
  • 日期:2018-05-3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滨水区是城市中的特殊地段,本身构成具有复杂性,其存在和发展对城市文化景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大影响。开封市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其历史发展与城内水域的合理开发利用密不可分。如今,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调整滨水区功能,从休闲的角度积极进行开封市滨水区功能提升,关系到开封市能否在国内外旅游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也是展现开封古都宋韵的重要之举。目前,开封市正在大力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此举为开封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城市滨水区凭借开阔的水面被称为“蓝道”,在缓解城市气候变暖、调节湿度、涵养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及其他生态问题方面均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与绿化带共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社会状况角度来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要求扩大休闲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在优化市民居住环境、满足居民休闲需求、促进城市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城市滨水区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和空间规划,有助于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延续历史文脉以及引导居民建立良好的休闲方式等;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滨水区的合理开发可以带动水域周边地区的商业、房地产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从城市形象角度来看,城市滨水区通过塑造优美的休闲环境、丰富的旅游业态,有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强城市居民的地方认同感。诸多方面要求对城市滨水区功能做出更新提升。
...........
 
1.2 文献综述
通过整理近十年来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有关滨水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关于滨水区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根据研究内容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以园林学、建筑学、生态学、旅游学和规划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城市滨水区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大致可以将研究视角归纳为五种类别:滨水景观设计、滨水生态环境治理、滨水空间设计、滨水旅游休闲、滨水区更新等。总体而言,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研究文献数量占有较大比例,而有关滨水空间和滨水旅游休闲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滨水区更新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对国外滨水区更新治理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运用对比研究方法,提出对国内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借鉴意见。陆毅(2007)[1]以城市滨水安全和水系自然属性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滨水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终构建出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的理论框架。黄凤宾(2005)[2]通过对“滨水景观特色”概念的阐述,阐释了挖掘与塑造滨水景观特色的现实必要性和技术可操作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滨水景观特色的衡量尺度——效益景观。张家铭(2009)[3]从城市滨水景观的历史文化性角度探讨城市滨水景观中对于历史人文景观的创意设计问题,剖析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现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作了一些理性的探讨。董秋燕(2013)[4]基于节约型景观的设计理念,系统分析了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建设节约型景观之间的关系,从绿地、工程技术和人文三个角度探讨了城市滨水区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具体策略。王敏(2015)[5]通过对滨水区工业遗产地的场地要素、特征和价值的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价值级别的工业遗产地要使用与其相适应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根据场地价值载体的具体类别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以实现保护场地重要遗产价值和发挥场地再利用价值的目的。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解析
2.1.1 休闲
休闲的定义在休闲研究领域一直被争论不休,至今有关休闲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尚未在学术界得到统一。随着休闲现象以各种形态在整个人类家庭生活、社会劳动以及文化领域中的不断渗透,对休闲概念的界定也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者基本从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等不同的角度对休闲进行了详细阐释,目前学者们对休闲作出的定义已经有二十余种,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休闲研究鼻祖凡勃伦把休闲定义为“非生产性的时间消费”。他强调休闲动机不同于工作,休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美国学者赖布比尔认为:“休闲是需应付生存之外的时间,做完必须做的事情,生物上维持生计……及谋生必须做的事情后……它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根据个别的判断或选择利用的时间。”[29]法国学者杜马兹迪埃认为,休闲应包括“一系列在尽到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娱,可以是非功利性的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对社团生活的主动参与。”[30]美国戈比教授对休闲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31]美国《里特莱辞典》对休闲的解释是:离开正规的业务,在正规的时间里进行娱乐和活动。我国著名休闲研究专家马惠娣对休闲的理解是:休闲是人生命的一种形式,一般意义上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体力上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广瑞、宋瑞对休闲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物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快、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
..........
 
2.2 基础理论
1989 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这样的表述方式来描述非洲的发展,随之,各大研究领域开始广泛应用“治理”一词,早期的治理基本上与政府管理的内涵相同,治理的任务主要由国家政府来承担。由此,在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中“治理”开始频繁出现。“治理”实际上是通过各类机构和个人的联合共治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其管理是一个持续过程,目的是实现对事务的高效管理。(张红樱,张诗雨,2012)[49]。早期学界曾从多个角度理解城市治理的含义,陈振光和胡燕(2000)[50]对此进行了归纳,将相关理解主要总结如下:(1)城市治理在本质上等于好政府,而民主、人权、透明度和负责任等指标是判断好政府的标准;(2)城市治理的重点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社会关系;(3)城市治理是向市民社会主体和机构赋权的过程。另外,通过对比各种定义,最终发现治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治理不是某种正式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1995);[51]第二,治理过程的目的在于协调而非控制;第三,治理主体同时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机构。但随着人们认知不断完善和城市治理范围的扩大,不少学者认为城市治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治理主要涉及治理主体间互动,重在协调和消除各种利益冲突,强调构建政府、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网络。而广义的城市治理涉及城市定位、规划和有序发展等问题,将城市范围内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关注点。
........
 
3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解析.........21
3.1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发展的背景............21
3.2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发展的必要性.......23
3.2.1 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特殊角色................23
3.2.2 滨水区休闲功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特殊作用..........24
3.3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发展的特征表现...............25
4 开封市滨水区休闲功能分析——以大宋御河为例..............27
4.1 开封市滨水区现状................27
4.2 开封市大宋御河滨水区休闲功能现状分析.....29
4.3 开封市大宋御河滨水区休闲满意度分析..........33
5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路径............47#p#分页标题#e#
5.1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的原则.............47
5.2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的目标.............49
5.3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的策略.............51
 
5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路径
 
5.1 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的原则
5.1.1 游憩性
游憩性是休闲空间的本质特征,人们进入休闲空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憩来放松身心、调节自身状态,因此,城市滨水休闲空间的景观环境和设施建设必须以游憩性为导向。与其他城市景观相比,滨水区休闲空间更加具有特色性和观赏价值,它的建设能够促进城市整体发展,增强市民活动与水域的联系,缩短城市生活与大自然的距离,除单一的人造景观之外给城市带来别样的滨水自然景观。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依托其自然特性和观赏价值,更能够为游憩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缓解居民工作压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在规划中应将游憩性原则放在首要地位,关注使用者的休闲需求和行为习惯,注重空间整体和特色营造,拓展游憩功能,如休息座椅、林荫步道、专项自行车道、中心广场、儿童娱乐区和餐饮区等。
 
5.1.2 公共性
“公共性”原则,指的是城市滨水区应当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是可以供社会个体随时享受的城市公共性资源。不容置疑,无论是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等任何角度来分析,城市资源在分配上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平等性。这种在享有城市空间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现象,无形中造成了人的不平等,并且由于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不平等性将会持续加强。在强势群体享有更多空间权利的同时,弱势群体逐渐被社会边缘化。“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全体市民享有平等的空间权利。”[66]城市滨水区岸线资源本身具有社会共享性,应该向公众免费开放,因此,在进行休闲功能开发过程当中,公共性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保证滨水空间能够被公众共享,警惕由于过度商业开发对滨水资源造成的掠夺性占用。公共性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尽量提供连续性的滨水开放空间。当前,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中,由于开发者大量建设封闭性较强的休闲度假村和高级住宅,区位条件较好的滨水岸线地段基本被分割占用,使用权被集中在少数内部业主手中。因此,要严格控制私人领域对滨水区的侵占,如果由于城市滨水区混合功用的需要必须设置居住用地,也应最大化地将滨水岸线留给城市的公众,而不是通过地产开发将公共滨水资源据为私有;第二,提供足够的公共用地和公共设施。通过滨水区土地的混合利用,合理布局城市滨水功能分区,加强公共娱乐设施和休闲项目建设。增加公共空间用地,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平性和开放性的实现。一定数量的商业、办公、娱乐、文化、休闲、体育和餐饮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对休闲者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
 
结论
 
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城市滨水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城市滨水区是指水域与陆域相连的一定区域,其是城市构成的重要结构性要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滨水区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在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的必要性和特征表现。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环境角色、经济角色和社会角色等多重身份,发挥其休闲功能,在客观上有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水利经济,引导人水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满足本地和外来游客的休闲需求。随着城市滨水区的更新和提升,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逐渐表现出以下特征:休闲功能分区逐渐合理化,休闲产品结构逐渐完善,休闲功能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实证研究部分,以开封大宋御河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宋御河滨水区的发展历程、休闲功能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了大宋御河滨水区的资源概况、功能分区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宋御河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的具体策略。宏观层面,制定城市滨水区综合发展方案,建设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城市滨水区投融资渠道,构建以休闲为导向的城市滨水区管理体系,形成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城市滨水系统;中观层面,主要在于提高居民在城市滨水区中的参与度。微观层面,针对游憩者的评价和需求提升滨水区游憩功能。关于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如何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城市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尝试性构建了城市滨水区休闲功能提升路径。城市滨水区应当坚持以“整体规划、系统发展”、“综合开发、协调发展”及“绿色开发、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游憩性、公共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提升原则。在具体提升策略中,完善滨水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注重滨水区文化特色的塑造,促进滨水区用地功能的重组,构建滨水休闲空间系统管理行政体系,提高市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修养。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