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会计学最初采用的计量模式为历史成本计量模式,2006 年我国颁发了新的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模式。2007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直接导致金融危机并向全球席卷而来,全球实体经济崩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增强。2014 年我国又重新修订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能够更好地反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充分体现了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逐渐被大众接受,人们在发现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操作空间。对于上市公司来讲,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而盈余管理虽然是一种调节利润的手段,但是它具有合法性,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在这个上面大做文章。 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势头较好,根据资料显示:至 2016 年,全国各城市住宅房价格均持续上涨,一线城市上半年累计上涨 12.16%;二线城市累计上涨6.99%;三线城市累计上涨 3.64%。虽增速放缓,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仍是不争的事实。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一号)显示:为达到少缴或迟缴税的目的,房地产行业仍存在虚增收入、少计成本费用等行为。另外,该行业的投资规模较大,资金主要来源于信贷,管理层可能出于债务契约或者资本市场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情况,对房地产行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改善我国房地产行业盈余管理问题有所启示。
........
1.2 相关文献综述
Barth(1994)通过观察证券行业的在公允价值下的计量,发现,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公允价值对该行业的影响较大,会影响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 Maurice Moonitz(1961)提出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上交易双方交易一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市场价格,因此公允价值会受交易市场及交易双方的影响。 Laux 和 Leuz(2009)提出公允价值固然有其优势,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在经济形势不好时,更容易导致经济形势的下滑。 Gauri(2008)提出公允价值与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被企业用来操纵利润。Barth、Beaver 和 Wolfson (1990)把选择对象定为上市银行,进行数据选择及模型构建分析盈余,企业在历史成本计量下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White (1991)认为相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金融企业并没有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 Danbolt 和 Rees(2007)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使用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后,他们认为房地产行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
第 2 章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概述
2.1 公允价值概述
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公允价值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2014 年《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修订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2]。由此总结得到,该种计量模式是资产或者负债在有效市场中的价格,具有公平性。因此,公允价值能够反映市场信息及企业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公允价值最早提出是在 90 年代的美国。美国在经历了 80 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发现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只能够反映过去的经营业绩,但不能反映未来的财务状况,于是他们开始研究一种能够反映未来财务状况的计量工具。1990年,公允价值计量工具便应运而生,并且随着人们对公允价值的不断探索,这一计量属性被广泛的应用开来。 然而公允价值在我国起步较晚,1998 年我国才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虽然我国公允价值出现的比较晚,但是也经过了十几年的曲折发展。在这十几年里,公允价值并不是一下子就被人们接受,而是根据我国经济市场环境不断作出调整,人们不断进行研究,才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下面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公允价值。
.........
2.2 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操作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管理层出于自身目的,利用会计政策,修改企业财务报表,向外界传递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合的信息。虽然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目的有时存在偏差,但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中改变交易性质、时间、金额;第二种就是在会计年度终了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估计变更,调节某些科目余额,影响利润。对于第二种通过改变折旧政策或者是改变计提转回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从长期来看,对于企业损益并无影响。根据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两种方式,可以将盈余管理分为两种,第一种方式对应的为真实盈余管理,另一种即为应计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调整企业财务报表,容易被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发现,风险较高,并且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本会计年度适用,但在以后会计年度,可能会由于波动对当前会计年度产生不确定性影响,进而影响自身利益。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可以从成本费用收入等各个环节调节,操作起来隐蔽性较高,不易被发现,可操作性较大。
.........
第 3 章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我国房地产........19
3.1 存货 .......... 20
3.2 投资性房地产 ........ 24
3.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26
3.4 债务重组 ......... 27
3.5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 28
3.6 金融工具 ......... 28
第 4 章 改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 32
4.1 改进企业内部机制 ....... 32
4.1.1 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 32
4.1.2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33
4.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33
4.3 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 35
第 4 章 改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4.1 改进企业内部机制
由于存在代理机制,企业管理层与控制者分离。公司的管理层可能会为达到自身目的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这是因为企业内部机制不完善。管理层与董事会利益目标不一致,董事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监督管理层。另外,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可能与上市公司管理层达成一致,只是单一的从财务指标方面进行判断,而没有结合企业具体行为判断是否操纵了利润。 基于以上原因,要改善企业盈余管理现象,首先要使管理层与董事会的目标一致,董事会对管理层实行奖励与监督机制,实行期权奖励,使管理层的目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一致。并且针对管理层的考察不仅要从财务指标来看,还要结合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战略规划等指标,还要规定各项资金用途、各项资产用途。 其次,针对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则要建立独立于管理层与董事会的监督部门,可以向独立于企业的第三方聘请人员承担监督职责,定期审查管理层的工作,审查企业有无过度盈余的现象,并定期向外界披露执行情况。证监会和企业要定期对内部监督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为了保持自身独立性,避免由企业直接向监管部门发放薪酬,而是由企业先提交证监会,再由证监会发放。 最后,要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做到职责分明,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不得越权,同时各个部门之间还要做到相互制衡、互相监督。公司内部职责明确,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减少管理层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作出表决,因此股东要严格按照公司规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避免职业经理人过度盈余管理,对企业财务信息弄虚作假,损害公司利益。
..........
结 论
随着国家相关会计政策的出台,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于上市公司外部的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是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途径,由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层或者是所有者都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 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说明了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公允价值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它可以从存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六个方面影响上市公司损益。 存货是企业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以及在各个年度之间的转回影响当期或者是下期利润;金融工具是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点的投资收益来影响企业损益;投资性房地产是通过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变动影响损益;债务重组是通过重组收益影响损益,上文以*ST 珠江为例,描述了企业在面临退市时会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利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通过交换损益影响;企业合并通过对资产、负债价值的确定影响损益。 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时会成为企业调节盈余的工具,为了改善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纳。 #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