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股权激励强度对外部审计需求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2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10311100027853
  • 日期:2016-10-2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有效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决定性意义,并且能够进一步促进政府作用的发挥。对证券市场进一步深入改革,逐步加深市场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施股权激励所产生的真实盈余管理效应,促进了股权激励的实施。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规则在公司运作中发挥的效力就越大,从而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就越高,公司就越愿意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在股灾时被当做证监会救市的“五大良方之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最为活跃的年份是 2011-2015 年。从 2011 年开始,企业实体业绩逐渐好转,为了进一步刺激业绩的提升,上市公司纷纷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同时,证监会在 2015年 4 月对股权激励的全面放开,使其无需再报会审批。我国证监会随后颁发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2006 年)。截至 2015 年底,沪深两市已有 786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权激励方案,从时间角度来看,公告关于股权激励的实施信息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股市的发展是有跌有涨,牛市与熊市交替出现,2011 年之后随后的三年基本上比较稳定,市场很多潜在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高管对股市是弱市预期。这种稳定的股市环境能够为股权激励对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时机。股权激励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支出,从而提高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股权激励契约设计时会设定一些绩效考核指标,而绩效考核指标基本上来自于公司日常经营情况,这些经营情况均反映在财务报告中,那么管理层管理下公司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可靠呢?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衡量又离不开公司的制衡机制和外部审计的监督机制。股权激励机制与外部审计机制二者已经是现代化公司治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站在理论的角度分析,现代化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促使高管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公司会利用股权激励这一契约机制,但是契约是不完全的,当股权激励发生异化,引起管理层个人自利行为,这样会引起公司代理冲突严重,审计需求作为公司治理中外部监督机制的一种方式,审计需求也理应发生变化。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如何,股权激励的强度大小对审计需求有影响吗,股权激励的作用机理如何,不同强度下的股权激励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如何?这些都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探析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强度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框架如图 1.1 所示:本文的研究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最近几年来股权激励政策实施的背景,关注股权激励产生的效应是近年来关注的话题,企业把管理焦点放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上,提出更好地降低公司治理成本的方案,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文章着重探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与对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相关性。随后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最后提出论文中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是有关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需求的文献综述。这部分内容分国外国内关于股权激励、外部审计及二者关系进行文献评述。介绍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契约内容、影响契约条件的因素及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审计契约产生及审计需求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重点主要针对激励契约与审计需求二者关系的研究归纳与总结,为后文的假设提出和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是股权激励与审计需求两者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假设提出。该部分首先界定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的概念;然后介绍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审计保险理论等;最后通过合约的不完全性与合约制度的互补性来阐述本文要研究的两者之间理论关系;最后,本文通过上述分析提出文章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该部分主要介绍股权激励强度与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的思路,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变量的选取和模型设计等内容。第五部分是检验结果与分析。该部分介绍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股权激励强度与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回归分析,并分析了加入交乘项产权性质后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第六部分是结论。该部分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果,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同时也列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
 
2.1 国外文献
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导致企业两权分离,进一步诱导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从而使得股东对代理人的激励成为必要。股权激励的出现很大意义上是为解决现代公司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导致代理冲突问题。国外的研究中关于股权激励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股权激励中契约要素的确定、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股权激励效应研究上。Jenson and Murphy(1990)提出认为高管激励的本质问题在于怎样对经理层实施激励,由此产生了高管激励契约观。国外学者通过研究也逐渐认识到要想实现股权激励的研究初心,重点在于如何选择适当的契约要素在既定的规则约束之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恰当的契约结构。研究所涉及的部分大多集中于契约本身,比如激励的模式、选择激励对象、激励条件、激励期限、行权价格及设置行权时间的决策权。布莱恩等(Bryan et al,2000)研究存在企业差异性特征时,考虑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的匹配性。随后,墨非在 2002,2003 年的研究表明当股权激励是一种额外支付时能发挥其最大激励作用,并且发现企业成长性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有影响。詹森和考克林(1976)与霍姆斯特姆(1979,1982) 早期对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探讨主要建立在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国外在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范畴涵盖控制权、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比例等方面。Mehran (1995)探究公司外部大股东持股比率与公司实施薪酬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呈反方向变动。Benz,Kucher 和 Stutzer (2001)在深入研究了标准普尔 500 家公司得出,公司股权集中度与授予经营者的期权二者之间为负相关性。Mehran (1995)理论分析得出外部董事在企业的股权中所占比例越小,企业越青睐于采取股权激励方式来激励高管。国外在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效应影响方面的研究包括:Mehran(1995)的研究对象是美国上市公司的 CEO,文章主要研究CEO 获得的从股权激励方式下的报酬与其所任职公司的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成果表明公司的经营效益与高管所获得的股票期权占报酬的比例为正向变动关系。Mehran (1995),Hall 和 Liebman (1998)的研究中同样佐证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 CEO 薪酬中股权激励所占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
.........
 
2.2 国内文献
2005 年,我国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此之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限定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股票期权激励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激励方式” 为了寻找最优的股权激励方式,国内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主要着重于比较股票期权激励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这两种激励方式的不同。李曜(2008)采用财务、会计、税收等维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这两种激励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对证券市场采用事件研究法,看证券市场对于这两种激励信号发出后的不同反应,并进行比较。刘浩、孙铮(2009)探究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与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之间的差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分别是对公司高管激励能力大小的影响、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以及税收和现金流节约产生不同的效应。有关于选择股权激励对象的范围探讨,国内学者也作出了努力。徐海波、李怀祖(2008)认为对公司中掌握关键技能的员工也应该进行股权激励;伍春来等(2009)主要研究了股权激励的对象及股权激励股票数量。王克敏、王志超(2007)的研究中佐证了股权激励的诸多优势,认为股权激励可以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高管的私人收益联系起来,能够长期地对高管进行激励,使得高管更愿意为企业的长期价值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的盈余操纵行为,避免损害公司价值。黄桂田,张悦(2008)的样本为 2007 年上市公司(38 家样本公司中有 28 家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非参数配对研究方法来进行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各种方式的有效性,检验证实了采用股权激励的样本组的绩效指标和风险变量的均值都比不采用股权激励方式的样本组要高。张宏敏等(2009)认为私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成果要比国有控股与央企上市公司实行的效果更显著,向高管支付股票期权薪酬在各种激励方式中最受偏好。#p#分页标题#e#
........
 
第 3 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11
3.1 相关概念界定..........11
3.1.1 股权激励......... 11
3.1.2 审计需求......... 11
3.2 相关理论基础..........12
3.2.1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 12
3.2.2 审计需求理论...... 14
3.2.3 股权激励与审计需求关系理论分析.......... 15
3.3 研究假设......17
第 4 章 实证设计........ 19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9
4.2 变量选择与度量.....19
4.3 模型设计......22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24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24
5.2 相关性分析........25
5.3 多元回归分析..........26
5.3.1 股权激励强度与外部审计需求关系.......... 26
5.3.2 产权性质对股权激励强度与外部审计需求关系的影响.........27
5.4 稳健性检验........30
5.5 小结.........30
 
第5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运用 2012—2014 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与 Hausman 检验对股权激励强度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确定为随机效应模型。面板数据分析能够解决由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并且能够克服截面数据分析较易出现的误差项序列相关性与异方差性等问题。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全样本 5035,是将 A 股上市公司中只要有管理层持股,全部包含在所研究的范围中。以下为描述性统计结果:Auditor 变量为虚拟变量,选择国内“十大”事务所取值为 1,否则为 0,均值为 0.609,说明在研究样本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国内“十大”来进行外部审计。股权激励强度(Incentive)是按照前述公式计算的,最小值为 2.00e-06,最大值为0.997,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498500 倍,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激励的强度是有很大差距的。其中,持股激励强度最大值为 0.988,均值为 0.361,Incen-OR 均值为 0.0258,比持股激励强度小的多,说明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激励方式还是直接持股激励,采用期权等方式激励的比较少。产权性质(state)中国有企业取值为 1,非国有企业取值为 0,平均值低于 0.5,说明样本中非国有企业居多。资产负债率 Lev 的均值为 41.48%, 最小值为-19.47,最大值为 202.4,因为行业不同,上市公司的还债能力不同,存在很多负值,降低了平均值水平,样本中资产负债率跨度很大。企业的成长性最小值为-90.86,最大值为 880.9,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获利能力的差距非常大,差距的大小影响股权激励实施及审计师选择。通过对其他控制变量数据的观察,可以看出这些数据的分布都比较符合实际状况,都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各个指标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广泛,说明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各不相同。2. 各个指标都比较符合企业正常经营的状况,符合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盈利的状况。因此各个控制变量指标具有真实性。
..........
 
结论
 
股权激励实施作为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热点,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认为该契约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但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股权激励契约会出现异化,反而使得代理冲突加大,为了降低代理冲突,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度,对股东负责,上市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监督。在此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选用我国 A 股上市公司 2012-2014 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利用 Stata 软件进行相关实证分析,分析企业股权激励强度对公司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如何。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
第一,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直接持股激励、期权激励及限制性股票激励。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强度越大,实施高质量外部审计就越有必要。股权激励与外部审计需求都是解决企业委托代理冲突的途径,由于股权激励契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容易产生激励异化,没有达到最优契约的目的,容易造成代理冲突的增大,这时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监督的出现就会降低代理冲突,进而保护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第二,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后,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不明显。在我国,民营企业公司规模有限,投资者股权分散,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公司管理层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选择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而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治理健全,对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