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6181548227535
  • 日期:2016-06-0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企业管理方式的复杂化,内部控制越来越成为公司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安全网”和“防火墙”。 本世纪初美国的思科、通用电器、安然公司以及英国巴林银行等顶级上市公司财务丑闻相继出现,国内的上市公司问题也屡见不鲜,影响较恶劣的有中航油新加坡监管不到位、澳柯玛违规操纵资金、华夏证券违规挪用保证金等。分析这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舞弊案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不仅是监管机构的监督不力,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缺乏严密的内控制度。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增加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这不仅仅会给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更为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公司走上一条“不归路”——破产。因此,监管者在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开始着手研究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等。1992 年 9 月 COSO 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提出了理论体系和实践发展,多次被国际和各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采纳。1995 年加拿大 COCO 发布了内控框架性指引——《控制指南》,认为内控应该更多的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对过去的评价。2002 年,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了《萨班斯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提供了合规性要求,使上市公司将各种风险考虑在内。2004 年,COSO 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内控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认识。2007 年 2 月,日本金融厅颁布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这一准则将内控制度以法律化的形式规定下来。2013 年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修订,扩充了报告和经营目标。 
...........
 
1.2  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在公元前已有雏形,到了中世纪随着庄园会计的发展,为了满足庄园主对财产物资保全的需要,出现了账务分离、职位分工等,内部控制渐渐接近现代社会。经过百千年的发展变迁,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公司制的出现,内部控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提炼出现代控制理论,内部控制也愈来愈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J.Efrim Borit,Ping Zhang(2006)和Yiran(2011)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董事会主席及总经理的薪酬、董事的教育水平及监视会人员的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监事会规模和董事会规模无关,并且前者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发现内控披露的信息投入成本与回报产出不成正相关。Kim Ittonen(2010)通过研究发现对投资者而言,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前内控缺陷信息披露是“好消息”,而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前没有披露的内控缺陷则是“坏消息”并且认为管理层应当积极披露内控缺陷。Dina F. El-Mahdy(2014)研究发现,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次级贷款市场(如银团贷款,帮助信贷评级,财务契诺,贷款规模)上内控缺陷信息披露会增加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但是对内控缺陷的披露不仅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可信度而且有利于缓和因内控缺陷导致的经济后果。Reggy Hooghiemstra,Niels Hermes,Jim Emanuels (2015)发现国家民族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内控信息披露,而且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影响内控信息披露。 
.........
 
第 2 章   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要素与内部控制缺陷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复杂性增加,内部控制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目标也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查错防弊到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对内控阶段目标的深入挖掘,可以更好的关注企业经管活动的变迁。 第一阶段是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的发轫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文化时期。早期内控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系统阶段。保证组织机构的合理科学设计、保障财务数据记录的可靠性是这一阶段的目的。第三阶段是会计控制管理阶段。将内部控制缩小为企业会计控制阶段显然是片面的,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更为宏观的是关注会计层面以外的与企业的经管政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第四阶段是内部控制结构阶段。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出现了审计诉讼爆炸,1988 年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结构是由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为了实现特定公司目标而提供的合理保证。第五阶段是内部控制框架整合阶段。1992 年由美国COSO 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它认为内部控制具有整体性宏观性。第六阶段是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4 年由 COSO 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涵义 2013 年 COSO 更新了这一框架,更为注重实质性和自主性。 从内控发展阶段探讨内控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从单一的、片面的会计控制转化为多元化、系统的公司活动管理控制。2013 年,COSO5 月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及 2014 年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的出台,与此前最大的不同是更加强调外部报告目标。  
..........
 
2.2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价
“盈余”一词最早出现在证券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会计热点问题。2002年,Beave认为盈余质量是反应过去的某段时间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计算方法是指从所有收入中减掉生产要素成本之后的剩余。但是盈余质量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在应计制前提下,公司的收益数额与现金流的弥合程度”。Walther和Wills(2001)以及Dechow和Dichev(2002)都是基于现金流的角度来研究盈余质量的,前者是关注现金流的预测性,后者是关注现金流的匹配程度。在我国,柳木华(2008)在探讨盈余质量的含义时,分别从计量观和信息观的视角出发,计量观下认为盈余是在完美市场上反应客观存在的经济成果,信息观下认为盈余是财务报告盈余与预期盈利关联程度。 从盈余的产生环节来看,完善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是高质量盈余的制度性保障,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是高质量盈余的技术性保障,高效的社会监督是高质量盈余的稳定性保障,他们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
 
第 3 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管理现状........ 18 
3.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18 
3.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22 
第 4 章  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24
4.1  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24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筛选...... 26 
4.3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28 
4.4  实证分析研究......... 31
4.5  实证分析小结......... 41 
第 5 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升盈余质量的政策建议....... 45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体系........... 45 
5.2  提高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水平........ 46 
5.3  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 47 
5.4  提高信息传递质量.......... 48 
5.5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49 
 
第 5 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升盈余质量的政策建议
 
导致企业内控缺陷的因素众多繁杂:一是观念上具有片面性,企业管理当局常常把内控制度建立等同于与内控建设,实际上内控建设不仅仅包括制度建设,制度只是内部控制的一个载体;二是部分企业管理当局常常把内控建设当作是被动的消极的防范机制,把内控建设当作是企业的一项负担,没有真正利用好内部控制这个防范机制;三是把内部控制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分裂开来,没有很好的结合,其实内部控制是源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但是又高于平常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应当防范和抵御风险,完善内部控制。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体系
内控环境是其他四个构成要素的基石,在企业内控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控环境要充分体现企业业务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树立正确的风险理念,将风险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到企业各项活动中。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存在这组织架构设计不完善的问题,如南华生物(000504)董事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机制不健全。组织架构的设计一要符合法律规定,要合理解决各方利益的分配问题。二要符合公司的战略要求,这是由企业目标的多元性和系统性决定的。例如苹果公司的成功,从1976年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形成到2007年超级智能手机的重新发明,无论是在市场细分还是营销模式,苹果公司都与竞争对手有显著不同。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审视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以有力的内部控制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锻造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者相互协调,共同配合,为实现企业内控目标服务。 #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视角研究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 理论部分主要从两大视角进行研究,一方面从代理理论的观点出发,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董事会管理层是企业经营的直接实施者,此时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如制度设计不全面、内控制度失效等都会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增加代理成本进而导致低质量盈余,亡羊补牢,悔之晚矣;另一方面,从内控五大要素的理论出发,良好的组织架构与公司文化、及时的风险评估、严谨有序的控制活动、合理的规划信息沟通渠道以及严格的监督都会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减少内控缺陷的发生,进而形成高质量的会计盈余信息,保护投资者利益。 实证部分选取了 2012-2014 年度深沪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强制性披露情况下,上市公司存在内控缺陷会降低企业的盈余质量,从而降低财务报告的可信任度。进一步研究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通过对内控缺陷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细分,并分别研究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结果大有不同:按照内控缺陷的重要程度细分的一般类缺陷和特定类缺陷中,一般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一般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较小或根本不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一般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具有正面影响,部分一般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具有负面影响,二者相抵就会产生一般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影响不显著的现象。特定类内控缺陷的存在,会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且显著性非常明显。根据上市公司对缺陷的描述,并按照内控缺陷产生的性质分别研究设计类内控缺陷和运行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运行类内控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大于设计类内控缺陷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需要特别关注这三类内控缺陷。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