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职称论文怎么写?本文为大家列举了3篇职称论文范文,大家在写职称论文时可以参考,希望你能够评审职称成功。
语言学职称论文
语言学论文范文一:表情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PPT中的应用研究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倡导发展新时代课堂,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这时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切入点来进行突破。PPT教学呈现常态化,在教师讲课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如何制作更加优质的教学PPT,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满意度是值得思考的。而表情包是一种兴起的信息传递的介质,是与言语表达相互补充的交流工具,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其特性来传达文本之外的信息。那么在教学PPT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表情包对学生学习有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是多少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研究表情包与PPT中图片应用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得出将表情包与信息技术教学PPT结合的优势所在,在多媒体学习理论、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图文结合式”表情包、“图像式”表情包和“文字式”表情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PPT。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教育实验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实践,以初中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4班的教学采用添加“图文结合式”表情包的教学PPT,6班的教学采用添加“图像式”表情包的教学PPT,而11班的教学采用添加“文字式”表情包的教学PPT。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添加“图文结合式”表情包的教学PPT来展开教学能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满意度。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研究背景
2.问题提出
(二)研究现状
1.表情包研究现状
2.PPT中图片应用的研究现状
3.现状分析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重难点
1.研究内容
2.研究的重难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六)论文框架
二、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1.多媒体学习理论
2.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
3.认知负荷理论
4.双重编码理论理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PPT添加表情包的可行性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PPT现状
(二)表情包的优势
1.对关键内容增加提示
2.使教学过程增加趣味
3.使师生之间更加亲近
4.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师情绪
(三)表情包的作用
1.提示启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凸显重点,引发学生重视
3.警醒预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鼓励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四)表情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学习兴趣
2.学习成绩
3.学习满意度
4.认知负荷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PPT添加表情包实验研究
(一)实验准备阶段
1.实验目的与假设
2.实验变量与控制
3.实验对象
4.实验环境
5.实验材料
6.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工具
(二)实验实施阶段
1.实验前期
2.实验中期
3.实验后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信息技术水平数据分析
2.学习兴趣数据分析
3.学习成绩数据分析
4.学习满意度数据分析
5.认知负荷数据分析
(四)综合分析结与结论
五、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择用表情包的审美趣味及思想引导[D].邹娜8.广州大学2018
[2]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仑的化学多媒体设计策略的构建与实制[D].张学宴.云南师范大学2018
[3]囹文结合类表情包的语言学研究[D].丁丽凤.湘潭大学2017
[4]―微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韩爽爽.天潮币范大学2017
[5]―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仑的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邹韦琴.赣南师范学院2015
[6]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兴趣研究[D].丁凡华.山东师范大学2014
语言学职称论文范文二:2010年至2019年媒体新词语研究
过去几十年,有关媒体新词语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研究者开始倾向于以年度新词语为研究对象。2006年国家语委公布的“年度媒体新词语表”将媒体新词语研究推入热潮。自此,出现了许多以此为基础的媒体新词语研究成果,时至今日已有超过十年的研究历程。但这十年多的研究中缺少时间跨度长的历时梳理与年度对比研究。因此,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媒体新词语的发展状况做一次总括式的梳理与探讨,同时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糅合”与“截搭”的观点,对媒体新词语语义生成的机制做了集中的分析研究,归纳出媒体新词语两种类型的语义整合方式,从而进一步准确认识和把握当下媒体新词语。研究发现:1.媒体新词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与以往研究相比,最突出的表现是四音节词语占比的增加。这也说明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新概念、新现象越来越趋于复杂化,双音节和三音节式词语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2.媒体新词语语义的构建和理解是概念整合的结果。其中,以单域型糅合和简单型糅合的整合为主,这一点与已有的年度媒体新词语研究结果相吻合;而双域型整合生成的新词语创新度最高;“截搭”型整合生成的媒体新词语则以缩合式为主要形式。3.媒体新词语使用的频次及生命周期变化各不相同。其中,高频词语少,低频词语多,分别占词语总数的7.59%和65.06%。总体来说,当下媒体新词语的存活率约为23.10%,其中具有以下特点的媒体新词语更有可能进入到现代汉语普通词汇的行列:①能够弥补新事物、新现象在当下词汇形式上的空白;②形式新颖但又在认知接受范围内;③随着其使用频率的增加,打破原有语境的限制,可在其他或普通语境中使用。通过系统地考察媒体新词语的构成、产生机制及发展动态特点,从而对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有助于预测未来媒体新词语的发展走向,同时也将为今后媒体新词语研究及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1.2.2 有关媒体新词语的研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媒体新词语的概貌
2.1 媒体新词语的界定
2.1.1 媒体新词语的定义
2.1.2 媒体新词语的分布
2.2 媒体新词语的特征
2.2.1 媒体新词语的音节特征
2.2.2 媒体新词语的结构特征
2.3 小结
第三章 概念整合与媒体新词语的生成
3.1 语义生成与概念整合
3.1.1 语义的生成
3.1.2 概念整合理论
3.2 媒体新词语的语义生成
3.2.1 “糅合”型整合与媒体新词语
3.2.2 “截搭”型整合与媒体新词语
3.2.3 协同整合与媒体新词语
3.3 小结
第四章 媒体新词语的生命特征
4.1 媒体新词语的词频特点
4.2 媒体新词语使用动态走向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1]近十年三音节新词语仿拟造词研究[D].何红艳.云南师范大学2020[2]
[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研究[D].王欣欣.天津大学2018
[3]新司新语中旧词新义探究[D].李平.郑州大学2017
[4]2006-2015年间汉语新词语中l旧词新义现象研究[D].李爽爽.淮北师范大学2017
[5]2013年度新i词语研究[D]. 张静.华中科技大学2016
[6]“年度媒体十大新词语"研究[D].孙晶.安庆师范大学2016
[7]《中国i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0-2014)媒体新词语研究[D].冯苗苗.天津币范大学2016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三: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调查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大学,通过积极发挥地缘优势,构建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师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熟练的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然而从实习和就业情况来看,真正能达到这一人才培养标准的学生数量非常少,说明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课程及其教学,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主干课程的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选择云南师范大学为案例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本文以课程评价理论、CIPP课程评价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含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对问卷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进行总体评价和每门课程的详细评价,以发现课程存在问题,并结合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情况,选取典型课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课程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希望通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研究案例的分析,一方面能够树立起示范,学习其长处和优点;另一方面达到警策作用,能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的改进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二章课程评价理论依据、第三章课程总体评价调查分析、第四章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调查分析、第五章课程案例分析、第六章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经调查分析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未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缺失来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重复;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类课程偏多,汉语本体类课程偏少,对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不足;课程开设顺序不够合理;生源专业背景多样,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缺乏与课程相匹配的针对性教材。基于以上问题,提出课程改进建议:一、调整课程比例,增加汉语本体知识类课程;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课时;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四、立足学校特色,增加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五、鼓励专家或教师编写适应性教材。本研究将为各培养院校提供改进课程的经验、借鉴和参考;有利于改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将对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于培养更多能够满足海外汉语教学需求的高质量国际汉语教师,产生重要意义。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课程评价理论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主体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和目的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和过程
四、课程评价的模式
(一)目标评价模式
(二)差距评价模式
(三)CIPP评价模式
(四)回应性评价模式
(五)本研究选择 CIPP 模式进行评价的原因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教学理论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三、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小结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总体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发放回收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总体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一、问卷信效度判断标准
二、量表信度分析
三、量表效度分析
四、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小结
第四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单门课程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学位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各门课程评价情况分析
(一)第二语习得
(二)跨文化交际
(三)汉语语言分析
(四)汉语课堂设计
(五)汉语课堂教学法
(六)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七)语言要素及其教学
(八)汉语教学资源及其利用
(九)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十)中华文化与传播
(十一)外语教育心理学
(十二)教学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各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
小结
第五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案例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研一)
二、教学调查与分析
三、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研一)
四、汉语课堂教学法
五、小结
第六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导致课程内容重复
二、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类课程偏多
三、忽视汉语本体类课程
四、研究方法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五、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
六、生源专业背景多样,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七、缺乏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
八、缺乏与课程相匹配的针对性教材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改进建议
一、调整课程比例,增加汉语本体知识类课程
二、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课时
三、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
四、立足学校特色,增加国别和区域特色课程
五、鼓励专家或教师编写适应性教材
结语
参考文献
[1]天津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D].王佳祥.天津师范大学2018
[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课程设置研究[D].刘思远.辽宁师范大学2018
[3]基于学生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郝辰玉.四川师范大学2017
[4]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语言课程设置问题研究[D].李尧瑶.云南大学2017
[5]黑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李彦菲.黑龙工大学2017
[6]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中华文化实果程设置研究[D].陈忱 重庆师范大学2016
职称论文范文
以上是语言学职称论文的范文,如果想了解职称论文的写作或者职称论文发表相关问题,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