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称论文怎么写?本文为大家列举了3篇职称论文范文,大家在写职称论文时可以参考,希望你能够评审职称成功。
农业职称论文
农业职称论文范文一: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秦岭山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以周至县四镇为例
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要求。为深入探讨并解决生态敏感区人地关系的问题,本研究选取周至县秦岭山区四个镇,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时空上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域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而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目前主要存在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城乡建设用地不断侵蚀农业和生态用地、农村宅基地闲置率高等问题。(2)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子主要分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大系统,包含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9大方面共计20个因子。其中,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地理环境是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较为重要的指标。(3)研究区域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承载力等级。其中主要区域是低承载力等级,面积达到总研究区域的80.01%;其次是中低承载力等级区域,占总研究区域面积14.71%。四个乡镇中,陈河镇和厚畛子镇承载力最高,分别为中高承载和中等承载等级。得到研究结论:处于秦岭腹地生态敏感区的周至县四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低承载等级,应从科学合理划定“三区三线”、严格保护生态用地、打造特色农业用地、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充分盘活闲置宅基地、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等方式优化土地利用,从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强化底线管控、平衡自然资源与利用三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1.2.2 土地利用优化研究进展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2 生态经济理论
1.3.3 移民理论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资源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秦岭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3.1 土地利用现状
3.1.1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
3.1.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
3.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3.2.2 土地利用演变特征
3.3 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3.3.1 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
3.3.2 大量农村闲置宅基地
第四章 秦岭山区土地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3 周至县秦岭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4.3.1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3.2 子系统承载力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秦岭山区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和发展建议
5.1 秦岭山区土地利用优化和发展方向
5.2 秦岭山区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5.2.1 合理划定研究区“三区三线”
5.2.2 严格保护生态用地
5.2.3 打造特色农业用地
5.2.4 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5.2.5 充分盘活闲置宅基地
5.2.6 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5.3 秦岭山区未来发展建议
5.3.1 推进生态移民搬迁
5.3.2 强化底线管控
5.3.3 平衡自然资源与利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1]长沙市土地利用及生态安全变化评价研究[D].郭强:湖南师范大学2020
[2]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杨柳.天津商业大学2020
[3]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优化[D].普军伟.云南大学2019
[4]基于DPSIRM模型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D].刘敬东.四川师范大学2019
[5]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承载力研究[D].蔡东燕.浙江大学2016
农业职称论文范文二:基于无人机的玉米生长情况监测的研究
玉米作为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泛的三种谷物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且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测对于作物的培育种籽、指导耕种和产量估测等农事任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田间玉米作物的观测手段主要是人工观测,对于玉米这种高株密集型作物而言,人工观测难度大,时效性低,不利于玉米的种植管理,且传统经验化的种植管理模式缺乏准确的农业信息数据作为种植管理的指导依据,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农业信息化,规模化的发展,所以针对田间玉米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选用无人机遥感平台来实现对田块图像的精准采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来完成玉米生长情况的智能化监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无人机能耗的路径规划。由于后期玉米生长情况监测对于图像质量有一定要求,因此要结合图像质量要求与能耗因素对无人机进行路径规划,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无人机能耗。根据实验图像质量要求及无人机携带的摄像头精度情况确定了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取值范围。由Cabreira提出的无人机能耗模型可知,影响飞行能耗的主要因素有转弯转角,路径长度和飞行速度。分别对这三个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最小转弯次数算法结合改进的栅格覆盖法,确定最优飞行路线。然后利用路径长度与飞行速度的能耗关系建立最佳飞行速度的选取模型,根据该模型选定最佳飞行速度。最后通过设定飞行路线和飞行速度实现了基于能耗优化的路径规划。实验选取面积为111187.5m
2的凸多边形区域进行仿真,当图像地面分辨率要求为0.5cm时,基于本文路径规划的能耗相较于基于凸多边形路径规划法的能耗减少了29.291千焦。(2)对于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选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玉米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重要农事活动安排将发育期分为幼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并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滤波去噪,数据增强等处理,得到一个质量较优的分类数据集。选用目前在分类网络中运用较为广泛,先进的三种网络模型Res Net-50,Dense Net-121和Efficient Net-B0进行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根据实验结果可见,Res Net-50,Dense Net-121和Efficient Net-B0的识别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7.15%,90.01%和91.13%,可见Efficient Net-B0分类准确率是最高的,因此选用Efficient Net-B0进行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3)根据幼苗期及拔节期的玉米生长状况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对玉米幼苗期和拔节期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判断的方法。首先利用幼苗期及拔节期的玉米植株颜色特点,对超绿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改进的超绿算法来增强图像中健康植株和其他背景之间的差异,然后利用阈值分割法得到健康植株的分割二值图,统计二值图中的健康植株覆盖度,针对幼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设置不同的覆盖度阈值来判断幼苗期是否存在缺株情况和拔节期是否存在枯萎植株情况,并建立了拔节期的健康评估标准。若经判断确定幼苗期存在缺株,则对存在缺株的图像进一步处理,提取图中幼苗骨架,确定茎秆位置,根据茎秆位置拟合得到作物行拟合线,建立估测模型来估测缺株数量,经实验验证该模型得到的缺株估测值与真实值误差非常小,所以该模型可作为幼苗期的缺株数量估测模型。(4)在玉米成熟期阶段,玉米产量与穗花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可通过对穗花计数来估测产量,但由于田间玉米穗花往往没有固定大小,背景复杂,难以计数,因此确定了一种Grab Cut算法结合Tassel Netv2网络模型对穗花数量进行估测计数的方法。首先利用Grab Cut算法将玉米穗花作为前景图像从原图中提取出来,减少光照和复杂背景对估测计数的影响,然后利用基于局部回归计数的Tassel Netv2网络模型对田间玉米进行局部计数,并对Tassel Netv2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进行了改进,经实验对比发现,Grab Cut算法结合改进后的Tassel Netv2在测试集上的平均准确度达到了94.3%,相比原Tassel Netv2提高了3.2%;均绝对误差为4.539,相比原Tassel Netv2降低了0.805;均方根误差为5.257,相比原Tassel Netv2降低了0.668,可见改进后的Tassel Netv2在计数的准确度上和模型的鲁棒性上都得到了提升。模型拟合效果的评价指标决定系数R
2为0.948,相比原Tassel Netv2提高了0.028,证明了改进后的Tassel Netv2的回归拟合效果更优。最后利用改进后的Tassel Netv2结合田间玉米总产量估测模型实现了大田玉米的产量估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
1.2.2 无人机路径规划的研究现状
1.2.3 计算机视觉在农业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无人机能耗的路径规划
2.1 无人机精确能耗模型
2.2 基于能耗优化的路径规划
2.2.1 飞行高度和速度取值范围的确定
2.2.2 转弯转角的优化
2.2.3 路径长度的优化
2.2.4 飞行速度的选取
2.3 实验过程与结果
2.3.1 实验条件设置
2.3.2 实验路径设计
2.3.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发育期的识别分类
3.1 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
3.1.1 ResNet网络
3.1.2 DenseNet网络
3.1.3 EfficientNet网络
3.1.4 网络模型的对比
3.2 数据集的获取与建立
3.2.1 图像数据的获取
3.2.2 数据集的建立
3.3 模型训练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平台与参数设置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幼苗期及拔节期的玉米生长状况评估
4.1 数字图像处理
4.1.1 颜色空间的选取
4.1.2 图像分割预处理
4.1.3 图像分割
4.1.4 形态学处理
4.2 健康植株覆盖度的提取
4.2.1 幼苗期有无缺株的判断
4.2.2 拔节期健康状况的判断
4.3 幼苗期缺株数量的估测
4.3.1 骨架提取
4.3.2 茎秆定位
4.3.3 植株行骨架线拟合
4.3.4 缺苗数量计算
4.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熟期的玉米产量估测
5.1 基于局部计数回归的原理
5.1.1 密度图生成
5.1.2 局部计数的合并和归一化
5.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计数回归模型
5.2.1 TasselNetv2网络结构
5.2.2 TasselNetv2损失函数的改进
5.3 计数数据集的优化及建立
5.3.1 图像前景提取
5.3.2 数据集的建立
5.4 玉米产量估测的实验与分析
5.4.1 实验流程及参数设置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1]基于无人机遥感玉米生长动态监测[D].杨进石河子大学2019
[2]基于无人机图像的小麦生物里与产里的估测则研究[D].陈晨.扬州大学2019
农业职称论文范文三: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测度及短板分析
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水利现代化建设分阶段分地区稳步推进,自东部部分省市率先探索实践起,到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其在治水理念、基础设施、技术手段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从整体来看,各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程度不同、指标之间不协调、短板效应影响明显,建设现状与发展目标尚存一定差异。因此,开展各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及短板分析,对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明确水利现代化内涵和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指标的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基于云模型分析了其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利用阻碍度模型对各省水利发展短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升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横向区域对比了 2018年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通过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聚类,31个省份可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北京、上海、江苏以及天津,其水利现代化程度最高,已达到Ⅳ-级;第二梯队中各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为Ⅲ+级,梯队内部包含三个层次,重庆、山东以及浙江等地更加偏向于Ⅳ-级,贵州、山西以及河北等地处于Ⅲ+级中位水平,陕西、甘肃以及黑龙江等地占比达该梯队的61.54%,其水利现代化水平更加偏向于Ⅲ-级;第三梯队仅包含西藏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为Ⅲ-级。(2)从五大维度分析了 2018年省域水利现代化差异。水生态修复滞后与水管理能力差异是导致省域水利现代化仍存在不均衡的主要因素,省域间差异性明显,水生态修复整体水平较低,仅8个省域位于平均线以上。水资源控制、水环境治理及水安全保障方面,各省域间评价结果相差较小。(3)从纵向年度分析了省域水利现代化发展趋势。水利现代化建设特征由2011年的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变化为均衡发展,等级聚集度逐渐增高,各省域间水利现代化水平差距逐步缩小,41.93%的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部分省份的水生态修复与水管理能力指数出现回弹,表明各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增长仍属于依靠增强水安全保障力度与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效的粗放型增长,而非全要素提升的集约式增长。(4)基于障碍诊断模型分析了省域水利现代化短板并提出了提升策略。水生态修复滞后是我国各省域水利发展普遍面临的短板,水资源控制是东北、京津冀、西北地区的突出短板,水环境治理滞后是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较突出的短板,水管理能力低下对水利发展的阻碍作用暂无明显的地区差异。并结合各区域水利现代化短板,分别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升策略,为提升我国新时代水利现代化水平提供一定的支撑。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水利现代化概述
2.1.1 水利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
2.1.2 水利现代化内涵研究
2.1.3 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
2.1.4 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
2.2.3 系统评价理论
2.3 评价方法及模型
2.3.1 确权方法
2.3.2 云模型
2.3.3 障碍诊断模型
2.3.4 最小方差法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3.1 评价框架研究
3.2 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选取
3.2.1 指标选取原则
3.2.2 评价指标设置
3.3 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3.3.2 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检验
3.3.3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3.4 基于云模型的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评价模型
3.4.1 数据标准化处理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省域水利现代化评价模型
3.4.4 评价准则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测度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预处理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
4.2.2 熵权法计算权重
4.2.3 客观组合权重
4.3 基于云模型的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横向区域分析
4.3.1 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的聚类分析
4.3.2 五大功能模式现代化水平分析
4.3.3 综合区域水利现代化水平分析
4.4 基于云模型的省域水利现代化水平纵向年度分析
4.4.1 基于省域年度均值的跨期分析
4.4.2 基于五大功能年度均值的跨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省域水利现代化短板分析及提升策略
5.1 水利现代化阻碍度模型
5.1.1 阻碍度模型
5.1.2 基于最优值的阻碍度模型
5.2 省域水利现代化障碍因子诊断
5.3 省域水利现代化短板分析
5.3.1 基于最小方差法的阻碍模式分析
5.3.2 单系统阻力模式短板分析
5.3.3 双系统阻力模式短板分析
5.3.4 三系统阻力模式短板分析
5.3.5 四系统阻力模式短板分析
5.4 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提升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水安全评价及保暲模式研究[D].李奕霖.西安理工大学2019
[2]济南市城市水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罗莎.济南大学2019
[3]―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水治理研究[D].于慧.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估[D].王若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5]基于云模型的区域水资原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苏阳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6]经齐发达地区县域水利管理现代化评价研究[D].孔嘉.浙江大学2018
职称论文怎么写
以上是农业职称论文的范文,如果想了解职称论文的写作或者职称论文发表相关问题,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