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建筑职称论文怎么写「精选案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2012418081722750
  • 日期:2022-01-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建筑职称论文怎么写?本文为大家列举了3篇建筑职称论文范文,大家在写职称论文时可以参考,希望你能够评审职称成功。

建筑职称论文

建筑职称论文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一:论中国亭建筑的文化意味以苏州园林为例

亭,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与艺术形式并存的空间结构,其空间形态在园林中具有灵活性和独特性。亭建筑在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下,其构建方式、建筑结构以及整体造型上都体现出建造者的审美情思。在园林中亭建筑的地位更加不可忽视,并且能够从亭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上去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文章从亭建筑本身出发,从历史、艺术、文化等角度去探讨它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以亭的产生背景以及古人赋予其文化背景等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亭在古人笔下的风貌以及具有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从园林中亭建筑的规划和形态上寻找能够折射出亭所特有的文化辨识度。而江南园林中的亭小巧别致,更浸润了古人诗意般的情思。文章在此背景下,去深入探讨苏州园林中亭的特征,分析亭在建造时选址布局上的特点,以及在苏州独特的文化熏陶下亭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次实地考察并阅读了有关苏州古典园林的文献之后,论文着重解析苏州园林中亭建筑的文化构成,具体分析其形制与样式以及位置空间的安排等方面,并且对亭上的牌匾和楹联进行整合并分析其文化内涵,以考究亭在特定文化范式下的具体体现。此外,亭建筑的文化意味除了在苏州文化背景影响之外,更多的体现在其园主在造亭时的构想以及园主的生平经历。苏州园林中的亭建筑能够充分体现出古人的隐逸之情,并且能够呈现出古人俯仰宇宙之中澄怀观道的趣味以及艺术中特有的虚实相生之道的意境。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选题背景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亭建筑的概况

    第一节 亭建筑的发展历史

        一、亭建筑的演变

        二、亭建筑的特点

    第二节 亭建筑的文化意象

        一、古人笔下的亭

        二、纪念文人之亭

第三章 园林中亭的特征

    第一节 亭的建造布局形式特征

        一、亭在园林中整体规划上的特征

        二、亭在园林中构建形式上的特征

    第二节 亭的文化思想背景

        一、南北文化差异下园林中的亭

        二、中西文化交汇下园林中的亭

第四章 苏州园林亭的文化构成

    第一节 亭的形制与位置

        一、亭的形制与样式

        二、亭的选址与位置

    第二节 亭的牌匾与楹联

        一、亭的牌匾艺术

        二、亭的楹联艺术

第五章 苏州园林亭的深层意味

    第一节 体现归隐田园之情

    第二节 表现澄怀观道之趣

    第三节 显现虚实相生之道

结语

参考文献

[1]―传统苏州园林造景手法在湿地公园营造中的价值研究[D].唐丹丹.武汉纺织大学2019

[2]传统苏州园林在岭南地区的融合性应用[D].周广娟.苏州大学2018

[3]明清苏州园林中的”曲“美[D].陈晓亮.湖北美术学院2019

[4]苏州园林造园技法在展示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刘妍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

[5]营造主体视角下苏州园林古亭研究[D].朱月晴.苏州大学2018

[6]苏州园林和昆曲的美学共通性研究[D].孙茜茜.浙江大学2017

[7]苏州园林文化元素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李丹迪.河北科技大学2018

[8]苏州园林装饰象征符号研究[D].大西幸子.苏州大学2005

[9]苏州园林造园手法对博物馆展示的启发性研究[D].杨果.中国美术学院2017

[10]论苏州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D].张文文.青岛大学2011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二: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比较研究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塑造优质的旅游形象成为各旅游地竞争的关键。山海关景区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成为秦皇岛市的龙头景区。随着党中央不断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号召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坚定文化自信,长城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关于以长城为资源的景区旅游形象的研究相对甚少,学术界大多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即需求方视角研究旅游形象,但旅游供给方对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有重要的影响。从旅游者角度所感知的形象与塑造者打造的形象的比较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从旅游者和景区开发者两个角度出发,以山海关长城景区为例,在网络平台上搜集游客评论以及发表的游记作为感知形象数据资料,以官方发布的网络资料、报纸、视频宣传等作为投射形象的资料。依据扎根理论范式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别构建出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构成模型。经过研究分析所得,在旅游者感知形象方面共提取出三个主范畴,分别为碎片形象、符号形象、综合形象;以及审美形象、服务形象、价值形象等十个副范畴和”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构成“一个核心范畴。在投射形象方面提取出的三个主范畴与感知形象类别相同,同时还有审美形象、服务形象、价值形象等九个副范畴以及提取出”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塑造“这一核心范畴。最后,基于对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的编码结果,从碎片形象、符号形象、综合形象三个层面对二者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碎片形象维度构成上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维度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感知形象方面比投射形象多出物价水平和旅游秩序两个范畴,投射形象其它范畴都与其保持一致;符号形象比较结果显示感知形象中以老龙头最具代表性,而投射形象中以天下第一关箭楼最为突出,代表性特征侧重点也略有不同;综合形象方面,投射形象中侧重的历史文化古城形象在感知中所占比重较小,二者大部分都具有相应的表达,但也有区别。感知形象差异的部分为物价高的景区、拥挤的景区;投射形象差异的部分为古老浪漫的古城。基于此对山海关长城旅游形象出现的差异提出了弥合性策略。本文从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对长城的旅游形象展开研究,丰富了关于长城的理论研究,也为今后对景区的形象传播与塑造提供借鉴。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市场环境:旅游行业发展迈入形象推动阶段

        1.1.2 政策环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动

        1.1.3 社会环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旅游形象的深入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进展

        1.3.2 旅游投射形象研究进展

        1.3.3 长城旅游研究进展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方法

        1.5.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1.5.2 文献分析法

        1.5.3 对比分析法

    1.6 可能的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感知形象

        2.1.2 投射形象

    2.2 理论基础

        2.2.1 心理学认知理论

        2.2.2 ”认知-情感“理论模型

        2.2.3 扎根理论

        2.2.4 传播学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概况

    3.2 研究工具的选择

    3.3 数据来源

        3.3.1 感知形象数据来源

        3.3.2 投射形象数据来源

    3.4 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操作步骤

第四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研究

    4.1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构成研究

        4.1.1 开放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

        4.1.2 主轴编码:提取主范畴

        4.1.3 选择性编码:提取核心范畴

        4.1.4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模型构建

    4.2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多维综合分析

        4.2.1 碎片形象分析

        4.2.2 符号形象分析

        4.2.3 综合形象分析

        4.2.4 感知形象分析总结

第五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研究

    5.1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构成研究

        5.1.1 数据处理

        5.1.2 开放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

        5.1.3 主轴编码:提取主范畴

        5.1.4 选择性编码:提取核心范畴

        5.1.5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模型构建

    5.2 山海关长城旅游投射形象多维综合分析

        5.2.1 碎片形象分析

        5.2.2 符号形象分析

        5.2.3 综合形象分析

        5.2.4 投射形象分析总结

第六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形象比较及偏差的原因分析

    6.1 感知与投射的碎片形象比较分析

    6.2 感知与投射的符号形象比较分析

        6.2.1 标志形象比较

        6.2.2 口号形象比较

    6.3 感知与投射的综合形象比较分析

    6.4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偏差的原因分析

        6.4.1 旅游形象的信息分化差距

        6.4.2 旅游感知的信息接收差距

        6.4.3 旅游投射的信息反馈差距

第七章 山海关长城旅游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弥合策略

    7.1 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7.1.1 提升景区形象传播的一致性

        7.1.2 创造长城景区品牌形象

    7.2 景区服务提升策略

        7.2.1 旅游资源的精细化开发

        7.2.2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7.2.3 建设景区旅游形象监测系统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感知形象结论

        8.1.2 投射形象结论

        8.1.3 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比较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虚拟社区信息对客家旅游整体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基于赣南地区的调查数据[J].金灿,朱美兰.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

[2]长城国家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和IPA法[J].闫瑶瑶,郑群明.林业经济.2020(01)

[3]渭南市旅游形象策划与定位—基于”形象遮蔽"的理论视角[J].孙萌,邓勇勇.智能城市.2018(20)

[4]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实证研究——以世界遗产地开平碉楼及村落为例[J].曾莉莎,陈淑贞,肖鹰,周慧欣.文化产业. 2018(08)

[5]旅游目的地投射开象与游客感知实证研究——以国家生态双示范区"浙江丽水为例[J].叶小青.丽水学院学报.2017(03)

[6]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基于情绪评价理论[J].涂红伟,熊琳英,黄逸敏,郭功星.旅游学刊.2017(02)

[7]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差异分析——以西安为例[J.程圩,郭映岚.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8]基于IPA分析的常德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刘娟,贺亚兰,胡冬梅.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9]基于中外游客感知形象差异的承德旅游形象提升策略研究[J].王鑫,杨妮,穆建新.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

[10]体验视角下的湿地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江苏姜堰漆湖湿地为例[J].贾丹,沈苏彦.绿色科技. 2016(04)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三:地域性特色街区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以常德老西门为例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域性特色街区把集体记忆作为打造城市品牌的营销策略,但却忽略了在人、空间、时间层面存在的”失忆“”伪忆“和”断层“的问题。本文基于街区记忆的现存问题,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出发,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对比研究和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提出地域性特色街区中集体记忆的建构系统和建构原则。其中,地域性特色街区的记忆系统被记忆主体、记忆客体和时间维度建构,并详述了记忆主体的内容和建构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记忆客体的建构层面(物质层面、非物质层面)和时间维度(共时性、历时性)三个方面。通过上海新天地、上海田子坊、成都太古里、表参道之丘和常德老西门的记忆系统对比分析,明确21世纪地域性特色街区集体记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并深入剖析了常德老西门这一具体案例的记忆系统,总结常德老西门对当代地域性特色街区的发展贡献和不足。提出在街区记忆发展的人文化3.0阶段,更具人文关怀和温暖记忆的地域性特色街区的设计原则——需要关注记忆主体的人文再续和社区营造,需要关注记忆客体的地域化、多元化和日常化,需要保持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国际、设计与自生长三者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平衡。以记忆主体的”原真性“、记忆客体的”地域性“和时间维度的”延续性“来抵抗地域性特色街区在人、空间和时间维度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来源

        1.1.1 ”失忆“

        1.1.2 ”伪忆“

        1.1.3 ”断层“

    1.2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相关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1.3.1 集体记忆相关文献研究

        1.3.2 街区集体记忆相关文献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框架

        1.6.2 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集体记忆的建构系统及目标

    2.1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集体记忆的建构系统

        2.1.1 记忆主体

        2.1.2 记忆客体

        2.1.3 时间维度

    2.2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集体记忆的建构目的

        2.2.1 记忆主体的原真性

        2.2.2 记忆客体的地域性

        2.2.3 时间维度的延续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集体记忆建构的案例对比研究

    3.1 地域性特色街区发展历程

    3.2 地域性特色街区案例

        3.2.1 上海新天地

        3.2.2 上海田子坊

        3.2.3 成都太古里

        3.2.4 表参道之丘

        3.2.5 常德老西门

    3.3 地域性特色街区案例对比研究

        3.3.1 地域性特色街区记忆主体的对比

        3.3.2 地域性特色街区记忆客体的对比

        3.3.3 地域性特色街区记忆的时间维度对比

        3.3.4 地域性特色街区记忆的选择倾向

    3.4 21 世纪地域性特色街区集体记忆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常德老西门为例

    4.1 常德老西门街区概况

        4.1.1 常德老西门的前身

        4.1.2 常德老西门的重生

        4.1.3 常德老西门新的困境

    4.2 常德老西门街区的记忆主体

        4.2.1 常德老西门街区记忆主体的内容

        4.2.2 常德老西门街区记忆主体的建构方式

    4.3 常德老西门街区的记忆客体

        4.3.1 常德老西门街区记忆客体的内容

        4.3.2 常德老西门街区记忆客体的建构层面

    4.4 常德老西门街区集体记忆的时间维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集体记忆的建构原则

    5.1 记忆主体的建构原则

        5.1.1 人文再续

        5.1.2 社区营造

    5.2 记忆客体的建构原则

        5.2.1 地域性

        5.2.2 多元化

        5.2.3 日常化

    5.3 时间维度的建构原则

        5.3.1 历时性: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5.3.2 共时性:地方与国际的平衡

        5.3.3 设计和自生长的平衡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1]常德老西门复兴(一至三期),湖南,中国[J].曲雷,何就,王强,童佳明.世界建筑.2019(01)

[2]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J.汪芳,吕舟,张兵,张松,董卫,刘沛林,黄震方,吴必虎,陆邵明,徐菲菲,甄峰.地理研究.2017(01)

[3]拉住即将消失的城市记忆[J].陈建娜.城市问题.2013(04)[4]―北欧旧城居住区的更新与改造[J].谭英.世界建筑.1996(02)

职称论文怎么写

职称论文怎么写

以上是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如果想了解职称论文的写作或者职称论文发表相关问题,可以在线咨询。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