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股权结构对会计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5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1182053348374
  • 日期:2017-12-1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决策有用观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计量时所需要遵循的目标,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研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目标就是要分析得出会计信息能否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决策,只有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能够在投资者投资时提供准确判断信息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才能够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观点。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促使了公司治理机制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治理两者之间不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不能分离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相互的,只有让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完善才能得到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要保证会计信息是真实跟公司业绩相关的,可以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进行影响,因为在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股东、管理层之间的权利是各自相互制约的,他们为了保障各自的自身利益,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来制约其他三方的作假行为,这样在会计工作中就能保证真实的会计信息发布(赵筠[1])。作为会计信息中的一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允价值越来越重要,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很大关注,2006 年颁发的会计准则中,重新说明了要在会计实务中采用公允价值来度量,其被广泛运用到了金融市场的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衍生金融资产。随着 2008 年的金融风暴爆发,这一场源于金融风暴的讨论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导致金融风暴又一次爆发的罪魁祸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甚至因此发布了针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57 号《公允价值会计》的指导意见。在 2014 年重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又被重新提出,这个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使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将“计量单元”的观点引出,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公允价值进行规定。由此可见,在这一范畴内它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我们在以往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研究结论还是统一认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最经典的 Barth[2]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间证券公允价值和股票价格的数据放入股价模型中回归,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增量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公允价值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若用得不好,则会让大家考虑会计信息到底是不是真实可靠的反映了实际的资本市场情况。所以,要如何才能够提升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呢?本文认为可以从公司治理的方向来入手。
........
 
1.2 研究意义
公司治理狭义上的解释就是“内部法人治理”,这是公司制的“核心要素”,是规定股东、董事、监事和经理层之间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及使他们之间相互制衡的“关键要素”。而公允价值具有“人为主观性”,出于管理层的自身利益,极易成为管理层盈余操纵的手段。而为了加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可以从公司治理层方面入手,通过权利制衡让股东、董事对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进行制约。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弥补了现阶段对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权结构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的研究的不足。重新采用公允价值来衡量实际财务数据,最主要是因为比起持续用历史成本来计算财务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财务指标的实际价格,所以在投资者看到会计信息后,能够最直观的了解企业的业绩,能够做出最有利的投资决定。在过去几十年已有的各学者做的研究中,与“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和“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实证研究中,股权结构对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的关注点还不是那么全面,在仅有的研究文献中,各学者对于研究方向的侧重点也还不全面,因此本文的研究,弥补了“股权结构对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影响”研究的不足。(2)从实证方面对股权结构是如何对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进行影响进行了补充说明。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一方面能够让投资者准确的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并且通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分析,还能对企业未来可能获得的利益以及亏损进行预测,以此判断该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相比于以历史成本来度量财务信息,公允价值更加的灵活,并且能够快速反映市场变化,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因此,在关于股权结构的特征中,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允价值,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公允价值,这都仍然需要我们去研究。良好的股权结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本文从股权结构对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影响进行回归研究,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可行性政策制定的依据,这对于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公允价值与价值相关性的概念
会计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是计量,不同计量模式的采用会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结果。在过去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运用最广泛的,在计量属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资产的增加,不确定事项的增多,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计量的需要,不能准确反映资本的真实价值,所以产生了公允价值。采用公允价值来度量会计数据,一方面能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状况,同时及时反映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并且还能够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获利情况进行预测,这弥补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满足了资本市场资产负债动态变化的需要。公允价值在不同时期各个国家有各不一样的概念规定。最早提出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是在 1898 年的美国,在史密斯于阿迈斯一案中,高等法院判决投资者应该获得投资财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真正的利润。而在会计实务中,最早提出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会计学家 William Paton,他在《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一文中正式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虽然美国在1953年会计程序委员会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中就已提出公允价值,但当时并没有对公允价值进行解释。而上世纪七十年代颁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中提到,公允价值是“当在包括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包含的货币金额,以及不包含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的交换价格的近似值。”这个对描述已经能够反映,历史成本模式已经不能准确计量资产和负债,无法满足决策有用观的需要,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帮助了。之后,公允价值经历多次修订与完善,最终美国在 1990 年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唯一的计量属性,并在美国的众多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比较薄弱,大部分还在参考国际上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会计理论。从中国第一次把公允价值放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开始,期间由于各种经济环境、会计法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允价值被不法分子拿来成为自己牟利的手段,直接导致公允价值退出我国资本市场。2006 年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我国才重新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广泛运用到了衍生金融资产中。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公允价值的引入也让中国的资本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8 年的金融风暴中,源于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导致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在 2014 年重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又被重新提出,重新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和层级,提出计量单元这一观点,并且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公允价值进行修改,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是具有深远的影响的。
.........
 
2.2 相关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率先提出。随着公司制的发展,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属一人的弊端,因此提出两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拥有资源的委托人将资源所附带的权利交给代理人,并根据日后所获得的利益来评估代理人的服务质量,并支付相应报酬的过程。在当今资本市场上的公司制结构中,股东和经营者的两权分离,一方面在股东中股权的分散,而在公司日常资产运作中难以集中股权对公司的经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股东中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对自己的所有权进行运用,有的甚至不愿意对公司进行管理,于是就产生了专业的经理人,来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运作的需要;而股东仅有对自己所持股份的剩余追索权,同时对经理人的经营工作进行监督。而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工作,就逐渐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股东处于公司运作过程的外部,无法直接获取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经理人的能力更多是靠公司业绩进行反映,通过经营业绩来获得相应报酬,所以为了防止经理人为了自己获得更多报酬而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股东应该加强对经理人的日常监督,以此来保护自身权利。根据代理理论,公司的管理者提高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程度,可以缓解二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减少代理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p#分页标题#e#
..........
 
第 3 章 研究设计...........21
3.1 变量的说明...... 21
3.2.1 被解释变量..... 21
3.2.2 解释变量......... 21
3.2.3 控制变量......... 22
3.2 模型设计.......... 23
第 4 章 实证结果分析..........25
4.1 描述性分析...... 25
4.2 相关性检验...... 25
4.3 回归结果分析......... 28
4.4 稳健性检验...... 30
第 5 章 研究结论、启示及展望........34
5.1 研究结论.......... 34
5.2 政策建议.......... 34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35
 
第 4 章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模型 1 全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 4-1。由表 4-1 可以看出整个样本量一共 7058 个,其中上市公司股票年收盘价平均为 12.923 元,最大值为 45.490,最小值为 1.680,之间差距很大;每股公允价值计量净资产均值为 0.001 元,最大值 1.300,最小值-0.577,具有显著的差异;每股公允价值收益均值为 0.021 元,扣除公允价值变动后的每股收益平均为 4.268 元。国有股比例最大达到 84.11%,均值为 7.138%,说明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有股的统治地位,但是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高管股比例最高为 68%,法人股比例最高为 90%。股权集中度最大值达到 96.388%,平均为 52.075%,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很高,有机会侵占中小股东权益。表 4-2 是关于全部变量的 Pearson 相关性检验,是对于模型中解释变量和所有被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在表中显示,FBVPSit和 Pit正相关,说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与年收盘价存在相关性,并且每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越,企业的股价越高。而控制变量方面,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公司成长性、流通股比例与公允价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同时,可以看出各控制变量之间虽然相关性比较高,但相关系数的值均比较小,且各变量之间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没有超过 10,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被重新引用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正向国际会计准则逐步靠拢,并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弥补了历史成本运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直观的会计信息。本文运用 Ohlson 价格模型以及相应演化模型,对 2007 年至 2014 年以来我国 A 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实际控制人性质和控制权比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利用年收盘价与每股净资产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扣除公允价值收益后的每股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然后加入股权结构中各因素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相交互,来分析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得出主要的结论有:
(1)2007 年至 2014 年之间的 A 股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具有相关性,并且显著正相关。由此我们可知,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于会计信息的本身是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而我们对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则提高了会计信息对股价的解释能力。
(2)国有股比例会降低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说明我国国有股不能制约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的行为;高管股比例、法人股比例能显著提高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以此牟取私利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更低。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