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政府补助对企业环保支出的会计带动效应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710161947428309
  • 日期:2017-09-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往往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普遍较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逐渐重视起来。而重污染企业作为社会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往往面临着产品技术成熟、创新动力低、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对重污染企业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重污染企业并不用为其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等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买单。虽然大部分企业能够注意到自身对于环境的破坏,但是对已经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环境成本,因此企业对环境保护行为缺乏积极性。更有一些企业本身就处于薄利甚至是亏损的状况,要求这些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更是难上加难。即便有些企业主动进行环境治理,仍无法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存在。搭便车问题往往导致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法达到效率。这种现象不仅无法改善不采取环境治理措施企业的行为,而且会打击采取环境治理措施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作为环保支出的三大主体,都应该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贡献较小,而政府和社会团体对环境保护的贡献较大。企业对是否应该承担环境责任这个问题,是通过比较承担环境责任的成本与收益之后来决定的。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承担环境责任对企业才是有利的。而这种情况在短期是难以实现的。随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及十三五规划也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其中。这些都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将会一直伴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2016 年以来随着国家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等环保行业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以来,企业势必会加速其环保的投入。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自身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带动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在企业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对于重污染企业的这些行为,政府除了以法律法规这种硬性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约束以外,为了减少企业的抵触心理和资金压力,政府对重污染企业实行相应的财政补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财政收入又来源于税收,因此对重污染企业环保补助的行为还需要得到广大人民、企业以及国家本身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因制度等因素引发的企业抵触心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带动效应,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最终实现企业、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承担环境责任、保护环境、清洁生产是很有必要的。从短期看,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污染治理等承担环境责任的行为会使企业增大成本、减少利润,阻碍经济目标的实现。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公众对环境关注度的提高以及相关环境法律的颁布,企业为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也就是说,政府在短期内要实现让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本文的目的旨在让政府发挥其带动作用增加企业的环保支出,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从国民健康问题出发,关注相关环境问题,发展最新的环境技术,利用环境补助金降低企业的研究开发风险。同时,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在提高企业生产清洁、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其次,向世界拥有先进环境技术和设备的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并与自身实际的相结合,发挥先进技术的最大效用。最后,政府应该优先于发展、更新企业的环保技术和资产。环保技术及资产的发展包括企业自身研发、合作开发、直接购买这三种形式。与其它的环境政策相比,环境补助金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革。同时,政府应该减少向企业发放如污染排放补偿等费用化的补助。因为,目前政府对于环境补助金的发放主要有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和补偿企业的费用化支出这两种特有的目的,如果政府发放的补助最终带动的是其费用化的环保支出的话,补助金产生的效果虽说能够进行测量,但是效率性这一方面就存有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把补偿企业费用化支出作为目的的话,与不用使用国民税金的环境税收和政府直接的管制相比,对于必须要使用国民税收且与污染者负担原则相违背的政府补助金来说,这是缺乏效率的。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从卢卡帕乔利的复式记账的体系出现以来,会计领域的研究逐渐向多样化、多领域的方向发展。而环境会计在会计学的发展史上仅仅占有很小的一部分。虽说如此,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凸显。因此,环境问题作为会计学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被广大的学者所关注,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约 20 年里,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国外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手法,最早主要是围绕着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同时结合与地域和环境相关联的事项进行调查。虽然,这些调查结果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变化。但是,与环境会计相关的研究常常是对之前研究结果的总结与延续。也就是说,基于先前研究,对事例进行分析,然后对事例进行重新调查考虑,是不断调查和解释的重复,现在我们仍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不断进行丰富。 本文以 Mathews(1997)[1](2000)[2]对环境会计的分类为基础,按照时间的顺序把环境会计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黎明期:1971-1980) 环境会计的历史能够追溯到以 Beams & Fertig(1971)[3],  Churchman(1971)[4], Linowes(1972)[5]等为开端的 1970 年代的社会责任会计。为什么呢,因为环境会计最初是由社会责任会计中的环境问题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当时也就是环境会计发展的黎明时期。 
........
 
2.2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才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我国的环境会计起步也较晚,直到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才算正式开始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之后的二十年间,环境会计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研究环境会计的文献主要刊登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为主的期刊上,本文根据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影响因子由大到小选取了 4家核心期刊。对 1992 年至 2015 年在其发表的环境会计文献共 316 篇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归纳。并对中国环境会计现今的不足、未来的发展以及本文之后的实证部分提供一些依据。 首先,对环境会计的论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统计,从图 2-1 可以看出我国环境会计从 1992 年开始产生,总体呈现发展的趋势,在 02 年以前,环境会计的论文平均每年约有 3.5 篇,尤其是在 02 年以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环境会计论文平均每年达到了 20 篇,在 2012 年和 2014 年达到最高 42 篇。 
.........
 
第 3 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模型研究 .......... 19 
3.1  概念的界定 ....... 19 
3.1.1  政府补助 ...... 19 
3.1.2  企业环保支出 .......... 20 
3.2  理论基础 ......... 21
3.1.1  市场失灵理论 .......... 21 
3.1.2  杠杆效应和挤出效应 .... 22 
3.1.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23 
第 4 章  实证研究 ........ 24 
4.1  研究假设 ......... 24 
4.2  研究设计 ......... 27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7 
4.2.2  研究变量 ...... 27 
4.2.3  模型设定 ...... 29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0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2 
5.1  研究结论 ......... 42 
5.2  政策建议 ......... 42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44 
 
第 4 章   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随着 1991 年,野村综合研究所提出“环境经营”这一概念以来,环境成本管理这个环境会计的分支就逐渐受到关注,环境成本的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企业在环境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对环境成本管理活动进行探索,从日常的环境成本管理活动中开发总结出新的关于环境管理的理论,利用这些理论优化企业环境管理的流程。并且能够从企业中对关于环境成本管理和相关经营理念进行总结和发展,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成本理论。在成熟阶段,环境成本管理逐渐转向政府引导下的创新驱动。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与环保相关的无形资产,独立开发周期较长、难度大、资金消耗较多、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而与环保相关的固定资产,需要前期一次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成本的收回缓慢。只有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企业才能完成。从外部性的理论来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自然环境具有外部性。虽然,法律上有很多限制企业污染的条文,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在生产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并不需要污染企业来承担,企业会采取环境污染的方式降低其产品的成本,因此产品的利润=收入-生产成本+环境成本。而环境成本不需要企业来承担,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越大企业的收益就越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企业或组织对环保投入往往持消极态度。而对与绿色经营的企业来说,由于需要在环保上投入额外的资金,并且随着产出的增加环保的投入也随之增加,这样会导致 AVC 较污染的企业向上移动形成△X(如图 4-1),就会导致环境经营的企业的产品成本大于没有采用环境经营企业的产品成本,多出的部分即为负外部性所带来的,最终只会让环境经营的企业由于经营成本过高退出市场,或者放弃环境经营的理念。#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环保支出的带动效应,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补助对企业环保支出有带动效应,说明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企业也会增加自身在清洁生产、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从政府补助对费用化的环保支出和资本化的环保支出的回归结果来看,随着政府补助的投入增加,企业的费用化的环保支出增多,也就意味着企业会加大生产,然后支付更多的污水处理费,或者对环境污染的补偿(包括罚款、绿化环境等),但是,政府补助对资本化环保支出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说明现阶段政府环保补助金的增加与企业资本化的环保支出没有很大的关系。从不同的滞后期下政府补助与企业环保支出的回归结果来看,基期的回归结果与 T+1 期的类似,而 T+2 期的回归结果不如基期及 T+1 期显著,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滞后期的延长,政府补助对与企业环保支出的带动效应是逐渐减弱的。从政府补助与企业环保支出增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企业环保支出增量也会随之增加。也就是说每年除了政府补贴的部分,企业还会增大环保投资中自由资金所占的部分。 
2、基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视角分析,中、东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环保支出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即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越大企业对环保的投入也就越多,同时研究还发现,中部地区的政府补助对企业环保支出的带动效应比东部地区更显著,主要原因可能中部今年来经济发展显著,政府也对环境问题更加重视,所以中部地区的带动效应与东部地区相比较更加显著。而西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环保支出的关系不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 1、重污染企业往西部迁移,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不愿意投入资金对自身的环保设施及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升级。2、西部地区的政府也愿意以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当地的经济。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