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运用的思索
〔摘 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对会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阶段演绎法仍旧应当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主流,故应构建以演泽法为主的会计研究方法体系。
〔枢纽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实证研究法
研究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而选择适合的会计研究方法构建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对我国的会计学科的反展十分重要。
一、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三大流派及评析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指会计研究过程中,研究职员在资料收集、论证分析、形成结论以及对结论的检修等步骤所运用的方法的总称。一般而言,这些方法步骤中所运用的方法很难作到完全一致。代写会计论文因此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通常是指某一学者或者某一研究项目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或者是指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分析方式。良多学者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归纳他们的观点,大致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法规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道德法、事项法和系统法等九种。从实际研究成果来看,法规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道德法、事项法和系统法只是夸大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分析题目的角度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即会计实务的不同需要和研究目的。因此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分类尺度应该是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本质的、深层次的抽象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出发,笔者以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即“归纳性方法”(或称描述性方法)和“演绎性方法”(或称规范性方法),由此形成的理论流派分别称为“归纳会计学派”和“演绎会计学派”。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罗切思特学派的鼎力推动下,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西方会计学界的主流,形成了“实证会计学派”。从形成结论的内在思维方式来说,实证研究法与归纳研究法如出一撒,都是在总结现象的基础上,形成一般结论。但鉴于实证研究法产生结论的过程与传统的归纳法的明显不同,及其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会计界的研究思惟、观念以及研究重点的改变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将其单列出来加以研究。这样,归纳法、演绎法和实证法是会计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其他方法都可以归入这三种方法之中,下面将分别加以论述。
1?归纳会计研究法:早期的研究方法。归纳会计研究法是指对会计实务进行观察、计量、分类,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的会计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归纳法是通过对大量的实务进行观察、分析,选取合适的样本,然后科学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符合一般规律的相关概念,并将这些概念以合符逻辑的简练语言表述出来。其基本模式是:观察实务———选取样本———分析归纳———推导一般概念或原则———验证推导出的一般概念、原则。研究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从会计理论的萌芽阶段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量的会计理论著作都是归纳法的产物,如哈特非尔德(HenryHatfield)的《会计学———原理与题目》(1927)、佩顿(W. A. Paton)和利特尔顿(A. C.Littleton)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1940)、利特尔顿(A.C. Littleton)的《会计理论结构》(1953)等。归纳法在会计理论研究的早期之所以如斯盛行,与西方会计职业界长期以来一直以为会计是一门艺术(art),需要依赖会计职员的经验和判定的熟悉紧密亲密相关。传统的会计理论基本上是对会计实务中所运用的各种惯例进行解释、论证和描述,不能、也不可能对会计理论进行公理化或公式化界定。基于这一思惟,会计理论就应当是描述性的,他要着重说明会计“是什么”,包括实务中所普遍使用的会计原则有哪些,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等等。采用归纳法不受预定模式的约束,并可以将会计理论研究形成的观念或理论建立在大量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作为会计研究者可以自由地进行观察总结,而且结论一经得出,还可以用演绎法加以验证。但归纳法有其显著的缺点;一方面它研究的样本空间有限,难以穷尽会计实务所有的可能性,其理论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逻辑缺陷,利特尔顿的会计理论观点已多被目前的会计学家否定;另一方面研究者的起点老是实务或现行惯例,使他们老是自觉不自觉地对现行实务产生了较高程度的认同,终极难以形成内在一致的理论框架。因此,归纳法在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逐渐式微。#p#分页标题#e#
2?演绎会计研究法:最严密的研究方法。演绎会计研究法是指从一般公认会计原理出发,按逻辑结构推导到个别结论的方法。运用演绎法首先要从公认的条件即无疑义的准确命题出发,接着论证所要推导的会计结论与准确命题之间的关系,再运用逻辑推理得出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其基本模式是:会计目标———基本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程序。演绎性方法产生的背景是:不同企业采用不同会计方法和程序,会计实务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的公司合并浪潮时期,因为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可以使公司的年度收益和每股收益显示较大的差异,会计报表的可比性较差,引起社会公家的强烈不满。因此,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会计学家极力推崇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主要目的就是消除不同会计方法和程序之间的差异,进步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演绎性方法从几个核心的概念出发,陆续研究发表了六篇《财务会计概念公报》,确立会计基本理论。运用演绎法制定会计准则的研究思路目前已被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采纳。与归纳法比拟,演绎法的逻辑性和内在严密性都要强得多。但因为作为演绎法条件的少数概念往往较为抽象,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的间隔,所得出的结论和详细化的方法,因为缺少经验而造成“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
3?实证会计研究法:目前最流行的方法。对实证会计研究法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论,但正如奠定实证会计理论基础的会计学家瓦茨(RossL. Watts)和齐默尔曼(JeroldL.Zimmermam)在《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一文中所说的:“‘实证’源于实证经济学,将实证用于对所从事的研究的概括比如选择一个‘商标’一样,其立意是区别于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仅此而已。”与实证会计研究的定义比拟,重要的是其思索方法和研究模式。实证研究法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题目———建立假设、设计研究程序———取得数据———检修假设———解释结果———形成结论。与传统会计研究方法比拟,实证会计研究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归纳推理,夸大经验总结的重要性;二是定量分析,广泛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收拾整顿数据,正确勾勒现象之间的关系;三是不断改进,研究的课题非常详细、微小。实证会计研究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传统会计研究特别是规范研究缺乏事实依据,对会计实务几乎不产生实质性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投资组公道论、MM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总价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代办代理理论等,为实证会计的产生起到了“红娘”和“催生”的作用。实证会计研究法产生后在各界人士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主流。实证会计研究法不受传统会计理论的种种束缚和限制,只要存在适当的理论和假说,就能依赖这种理论和假说的气力,对会计理论进行积极探索和立异。但他仍旧具有显著的局限性。一是无法避免归纳逻辑的缺陷,实证会计研究本质上仍旧采用归纳性思维,研究者能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究竟有限,不可避免产生被哲学界以为“休谟题目”的归纳缺点。二是过分简化研究对象的复杂因果关系,使其对实务的指导程度大打折扣。三是过于夸大结果的可验证性,使其只解释和猜测所研究的对象和为什么如斯,并不推导为什么如斯,这就很难促进会计理论产生结构性的突破和提高。二、会计研究方法在我国运用的思索1?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与西方会计界比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收效甚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会计理论研究的气氛开始活跃,凸起地表现为对会计基本理论中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目标等题目的研究,会计研究方法题目也随之引起会计学界的留意,一些学者按照马克思主义熟悉论的观点,提出要更新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并主张运用辨证逻辑和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会计理论,但这一时期专门研究会计研究方法的论文并未几。20世纪90年代初期,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引起会计学界的普遍关注,在有关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会计研究方法的文章。《会计研究》在1991年第6期就发表过徐兴恩的“论会计研究的方法”一文,以后又陆续发表关于会计研究方面的文章, 1997年还专门发表了一系列先容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这些论文除了先容会计研究方法外,对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取舍也进行了分析。对实证研究的运用进程也与理论研究的进程相适应。1996年沈艺峰的《会计信息批露和我国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开始了我国会计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据统计,1996年至1999年《会计研究》共发表实证研究类论文38篇,约占同期发表论文总数的7%, 2000年至2003年《会计研究》共发表实证研究类论文52篇,约占同期发表论文总数的10%。其他会计类杂志发表实证研究的文章更为少见。总体而言,目前规范会计研究仍旧是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2?会计研究方法在我国运用的选择思索。这里所说的会计方法的选择并不是指在归纳法、演绎法和实证法中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指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中,以哪种方法为主的题目。(1)实证法不应是我国会计研究的主流。很多人以为,84规范研究落后了,中国会计研究应当迅速鉴戒西方会计理论界的做法,加强实证研究。笔者以为,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的区别,抛开我国特定环境,抽象地讨论方法的高下毫无意义。分析我国的详细情况,实证研究法不应是我国现阶段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这是由于:首先,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外在环境仍不完善。通过前文对归纳法、演绎法和实证法产生背景的先容,可以发现,会计研究方法呈现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一条清楚脉络:20世纪60年代以前,归纳法是主流; 20世纪60至80年代,演绎法是主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证法占据了主流。这其中环境特别是社会经济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研究方法不可能超越环境的影响而单独演进。西方实证会计的发展与其经由百余年发展后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紧密亲密相关。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上市公司至今还只有1000多家,特别是有关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很多法规本身还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资本市场中包装上市,会计作假等案件时有发生,相称一部门投资者缺乏理性,市场融资功能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引导能力等等。这就使以资本市场为内容的会计理论研究缺乏良好的外在经济、法律环境。其次,我国缺乏实证会计研究的充分泥土。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从一开始就运用于资本市场研究,由于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会计政策选择题目等的可证伪性为实证研究的可证伪主义提供了市场。现在美国会计理论研究很多方面都在尝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但对资本市场有关题目的研究仍占较大比重。而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受具有功能施展于非市场经济因素限制、高波动性和投契性、机构投资者介入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管理结构等内在症结,使得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库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权势巨子的版本,很多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只能自行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证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资料收集这一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因为资本市场中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题目,也难以保证研究资料特别是数据本身的正确性,进而影响这些研究结论的验证质量。再次,我国缺乏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会计研究往往运用大量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作为依据。在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年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就已经先容了有效资本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管制经济学、契约理论等。这其中有效资本市场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价值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而有效资本市场存在的三个必要前提是:市场主体充分公平竞争,资金借贷无穷制性及投资者公道预期。而这些前提都不是正处在市场经济低级阶段的我国所具备的。因此,建立在这些严格假设之上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以及依据于此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有多大的实际指导意义值得探讨。(2)演绎法仍应当是我国目前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演绎法仍应当是我国目前会计研究的主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现阶段的会计理论研究也必需服务于这个大趋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有很多基础性理论题目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务中不同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不尽相同,会计报表的可比性较差,这与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情况较为相似。而演绎法在建设基本理论和缩小实务差异方面具有显著上风,即使是西方会计界极力推崇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今天,美国会计学会三大会刊中的《会计了望》(Accounting Horizons)和《会计教育题目》(1ssue In Accounting Eduction),仍有很多文章是运用规范法进行会计理论题目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师杂志》(Journal Of Accountancy)的绝大多数文章仍旧运用规范研究法。毋庸置疑,演绎法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建设仍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央任务决定了演绎法仍应当是我国目前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近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将主要围绕会计准则建设等内容展开,在会计准则建设的理论研究中,不管是概念框架的研究,仍是详细准则若干题目的研究,都要以抽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演绎推理。(3)构建以演绎法为主的会计方法体系。演绎法和实证法各有特色,固然我们应以演绎法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偏废其他研究方法。理想的选择是将各种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演绎法为主,实证法为辅的会计方法体系,这就既保证了会计理论的逻辑相关性和紧密性,又为会计理论的真实性和精确性提供检修依据,作到上风互补,共同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跟着我国法制的健全,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运用实证研究法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完善,实证法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代写会计论文 吴水澎.会计理论与研究方法[J].时代财会, 2003, (1): 15-19.
〔2〕 汤云为,赵春景春色.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题目[J].会计研究,2001, (5): 5256.〔3〕刘玉廷.关于会计研究方法题目[J].会计研究, 2000, (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