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学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满足不了现代会计教育发展的需要,会计学专业必须对其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场所等进行全面创新,以适应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本科,下同)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会计学专业急需考虑的重大教学改革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时间和场所共六个方面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问题进行研究。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
(一)传统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会计核算会计学专业传统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会计核算,即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亦即所谓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其教学过程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结账簿、编制报表,最后到证账表相核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除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这两种形式中有部分学生涉及财务管理(含报表分析,下同)和审计(含注册会计师业务,下同)这两块内容外,其他形式和其他学生均不涉及。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中会计核算占的比例很大,而财务管理和审计占的比例很小。这种结构失衡的实践教学内容严重地束缚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使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长期以来都被定格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这种模式上,跳不出“核算”的圈子,进不了“管理”和“创新”的境界,从而使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只会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不会当家理财,延长了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从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成长过程,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绝对(而不是相对)浪费。因此,必须对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会计学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21世纪中国高校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培养管理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应该是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而要培养管理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除了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向学生传授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并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之外,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精神,传授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在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时,除了安排会计核算的内容外,还要安排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内容,并使这三块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内容中各自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以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构成能够满足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p#分页标题#e#
二、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
(一)传统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模拟实验+现场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模拟实验是指在会计模拟实验室里以一些模拟的经济业务(一般都记载在模拟的原始凭证上)为资料,让学生以手工的方式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直至编制出会计报表,它能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现场实习是指让学生到一些企事业等单位去进行现场观摩并在师傅的指导下适当处理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它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会计的工作环境,亲手处理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学年论文是指在第三学年要求学生完成的小型的专业学术论文,它能使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来分析和研究一些简单的专业理论与实际问题。本论文由 上海论文网 www.zhonghualw.com 整理提供毕业论文是指在第四学年要求学生完成的代表其本人在本科阶段的学术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它可以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之后所取得的专业学术成就。我们不能否认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能怀疑学年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一般都是在事先设定好的一种程序下进行机械式的操作,属于一种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形式,而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也都只是专业理论学习的一种总结,属于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从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要求出发,我们必须对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模拟实验+现场实习+案例分析+课题研究+毕业论文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保留了传统型的模拟实验(但需增加财务管理和审计这两块内容)、现场实习和毕业论文,取消了传统型的学年论文,取而代之的是课题研究,并增加了案例分析这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被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推崇为一种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大学在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过程中也广泛地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MBA教育是非常适用的。但关于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是否适用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本科阶段主要是理论学习阶段,不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本科生绝大多数一毕业就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工作,本科教育应以面向社会为出发点,培养出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技能型学生,因此,本科阶段应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我们赞同后一种意见,并主张把案例分析看作是实践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全面推广应用。我们的观点是:在每一门主干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的教学活动中都规定采用3—5个实际案例,由任课教师按照案例教学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并把这种分析和讨论当作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来规范管理,以确保案例分析这种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课题研究取代学年论文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的又一种创新。这里所说的课题不仅包括纵向的课题,同时也包括横向的课题和自选的课题。纵向的课题是指那些通过一定的申报程序才获得的来自于学校、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中央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研究性的课题。横向的课题是指那些通过一定的沟通与协商才获得的来自于基层企事业等单位的服务性的课题。而自选的课题则是指那些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而由教师自己确定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的课题。我们主张把课题研究当作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形式,是指在大学四年(特别是后两年)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以课题为轴心,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课题研究,并把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当作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来加以规范管理,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创新水平。 #p#分页标题#e#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传统型的实践教学方法:师生制+师徒制+旧导师制师生制是指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先由教师讲授模拟实验的程序与方法,然后再由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操练。师徒制是指在现场实习的过程中由实习单位的会计人员充当师傅,言传身教地向学生传授会计工作的有关程序与方法,学生作为徒弟则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实际的会计工作。旧导师制则是专指在学生写作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置换身分,以导师的身分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任务,论文完成后再由导师的身分置换回教师的身分。这三种方法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最为传统也最为经典的教学方法。它们之所以传统和经典,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它们只能适用于模拟实验、现场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这四种传统型的实践教学形式,而不大适用于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这两种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为了配合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地进行创新。
(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师生制+师徒制+新导师制+课题负责人制新导师制是在继承旧导师制的做法的基础上增加两种新的做法:一种做法是在每一门主干课程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应以导师的身分(而不是以教师的身分)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期间导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力,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该以教师的身分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以免把众多的学生都引向一个惟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另一种做法是在学生入学之后(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学校则在第三学年划分专业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配备一名本专业的教师作为导师,该导师负责在四年(或两年)之内组织并指导本小组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专业性比较强的自选课题研究。课题负责人制则是指教师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进行纵向、横向或自选课题的研究时,每一个课题至少要吸收5名本专业的学生参与研究,通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无论是导师制还是课题负责人制,一旦将之视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就要形成制度,持之以恒,规范管理,不断完善。
四、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传统型的实践教学手段:手工技术手工技术一直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无论是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还是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莫不如此。在模拟实验环节,通过手工制作,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程序和方法。在现场实习环节,实习单位一般也只让学生练习一些手工技术,大多都不愿意让学生进入电脑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环节,近年来尽管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收集和整理一些资料,但导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中还得采用传统的言传身教方式。电脑技术在师生沟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p#分页标题#e#
(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手段:手工技术+电脑技术有人说,在《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上机练习的机会,学校已经把电脑技术运用到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电脑技术,是会计学专业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电脑技术在会计学专业理论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而不是电脑技术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应用。我们所主张的把电脑技术作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手段,从实践教学内容上看是指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内容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手工技术,更要运用电脑技术;从实践教学形式上看是指在模拟实验、现场实习、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手工技术,更要运用电脑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在实践教学的每一个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要强调运用电脑技术来解决专业问题,以全面提高学生利用电脑技术来处理专业事务的能力。
五、实践教学时间的创新
(一)传统型的实践教学时间:中期模拟实验+学年论文+毕业前现场实习+毕业论文中期模拟实验和学年论文一般都安排在第三学年,前者一般为30个课时,后者则是课余时间。毕业前现场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第四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即毕业前那个学期),前者一般为4周,后者一般为8周。我们认为,这样的时间安排与会计学这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要求均不相适应。首先,从时间总量上看,一门模拟实验课一般为30个课时,毕业前现场实习一般为4周,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的时间太少了。其次,从时间安排上看,毕业前现场实习和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个学期,不仅两者之间会互相挤占,而且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的时间发生冲突,结果通常是现场实习的时间被毕业论文和寻找就业单位的时间挤占掉了。再次,从实际效果上看,由于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的时间本来就少,加上毕业前现场实习的时间又被写毕业论文和寻找就业单位的时间挤占掉了,学生实际动手的时间也就不多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就不理想了。因此,实践教学时间的创新也势在必行。
(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时间:中期模拟实验+中期现场实习+中期案例分析+中期课题研究+毕业前现场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时间的创新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增加时间总量,二是使时间安排更加合理。为此,我们提出增加中期模拟实验、中期现场实习、中期案例分析和中期课题研究的时间,并调整毕业前现场实习的时间。创新后的时间共有六个模块,具体安排如下:中期模拟实验共分三大板块,每一大板块又分别分为两个小板块,即会计核算板块(手工板块+电脑板块)、财务管理板块(手工板块+电脑板块)和审计板块(手工板块+电脑板块)。会计核算板块一般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这两门课程之后,财务管理板块一般安排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这两门课程之后,审计板块一般安排在《审计》课程之后。中期现场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末至第四学年初之间,时间以一个月为宜,内容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为主,单位以大中型企业的财会部门为主。中期案例分析一般安排在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门主干课程安排,3—5个案例,课内时间约占该门课程课时数的四分之一。中期课题研究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要参加过一个课题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果。毕业前现场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初之间,时间以一个月为宜,内容以审计为主,单位以会计师事务所或大中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为主。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一般8周,要求学生在总结四年的理论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代表其本人本科阶段最高学术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 #p#分页标题#e#
六、实践教学场所的创新
(一)传统型的实践教学场所:实验室+实习单位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场所。多年来,各个高校虽然都比较重视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但由于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上缺乏创新,致使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培养管理型、创新型会计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一般的高校都不开设财务管理和审计模拟实验课,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就只考虑会计核算模拟实验所需的手工材料和软件系统,而不考虑财务管理和审计模拟实验所需的手工材料和软件系统,造成实验室硬件设施的浪费。实习单位是学生进行现场实习的场所。多年来,各高校对实习单位的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分散式”,即学校不统一出面去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而是给每一位学生各出具一张介绍信后由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二是“集中式”,即由学校统一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再把学生分别派往这些单位进行现场实习。无论是“分散式”还是“集中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实习单位不稳定、易流失、不好找,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哪怕是将就一点的实习单位,也要花费不少的成本(含人力成本,下同),造成现场实习的成本过高,成本与效益(效果)不相协调。
(二)创新型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场所的创新应该包括内涵的创新和外延的创新。前者是指为了适应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而不断地扩充现有的实验室和实习单位的服务功能(如在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的过程中增加财务管理和审计的内容)。后者则是指为了应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而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的实践教学场所(如案例分析室、研究所。资料室、图书馆、网站、校办企业等)。内涵的创新和外延的创新最终要合力形成两大实践教学基地,即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包括实验室、案例分析室、研究所、资料室、图书馆、网站、校办企业等,由学校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综合利用。校外基地主要是指大中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由学校统一出面与这些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协商后以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并秉承诚信的原则巩固和发展这种长期合作关系,保证校外基地长期稳定、不易流失。会计论文网/把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按照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的建设思路来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创新,就是把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看作一个教学子系统(而不是一种孤立的教学场所),然后按照系统的原理来对这个教学子系统进行开发、管理和利用,它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充足、牢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完善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