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R&D 投入(由企业本年的 R&D 支出和财务报表附注中管理费用的部分项目组成)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生存与发展。通过 R&D 投入,上市公司能够率先开展新的业务领域,抢占市场,掌握核心竞争力;通过 R&D 投入,上市公司可以寻求到最佳成本控制途径,带来更多利润,提高盈利能力。所以,R&D 投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促进 R&D 投入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企业 R&D 投入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点:一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如产权关系明确化、政府投资行为、市场制度对企业 R&D 投入的影响;二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如治理结构、成长性、管理层特征、绩效奖励机制、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等对企业 R&D 投入的影响。这些研究拓宽了人们对 R&D 投入的探讨,对 R&D 投入相关政策的制定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以理性人假说为基础,没有充分考虑管理者的非理性情况。然而,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以及经济实验表明,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存在着许多的认知偏差,如损失厌恶、过度自信、时间偏好等,这些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过度自信,在学术界被一致认为是最稳健的心理偏差,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更是这样,本文参考郝颖等人的研究方法,将文中的管理者过度自信(Managers Overconfidence)特定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等管理层的过度自信,这样使得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理论方面,上世纪 80 年代,人们逐渐关注管理者的心理特征,如过度自信对财务决策的作用机理,逐渐深入研究对 R&D 投入的作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加入会计稳健性和不确定性风险作为控制变量,研究这二者在过度自信对 R&D 投入的影响中起到的作用,学术界对这方面几乎没有探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将影响过度自信对 R&D 投入相关关系的变量进行研究,将不确定性风险与会计稳健性引入模型,进一步丰富了过度自信与企业 R&D 投入方面的研究,扩展了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过度自信最初是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但是,后来学者发现各领域之间有共同之处,将过度自信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后,促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建立和发展。行为金融学认为,过度自信是一种心理特征,抛开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进行相关决策时,行为主体会因为过度自信而产生相应的影响。现有研究,关于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的研究以及影响他们关系的中间变量的研究较少,而关于会计稳健性和不确定性风险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的文献更少见,但我们仍能从中找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和 R&D 投入的相关作用的文章.林朝南和郝颖以及刘星(2005)实证认为,我国的管理者有过度自信心理以及行为,在我国特殊经济制度下,我国公司因为其特有的管理方法和治理制度,管理者在考虑投资项目时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行为[2]。汪德华(2007)对金融理论在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文献和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的不理智行为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总结,再与传统金融理论对比分析,使我们更加直观系统的了解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发展历程[3]。叶蓓和袁建国(2007)对 Heaton 关于过度自信的研究重新进行假设,实证分析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叶蓓、袁建国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属于心理偏差,容易使管理者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发生过度投资的概率大幅度增加[4]。姜付秀(2009)研究发现在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之下,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的行为。导致管理者在上市公司中一家独大,居高临下,这使得管理者常常对决策的判断过度乐观,而且优于平均效应时常出现[5]。花贵如(2012)研究了有乐观主义和过度自信心理的管理者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7]。文章发现,管理者具有的过度自信心理会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产生影响,主要集中在投资方式的选择和投资回报的估计上,叶玲(2013)研究结论也表明过度自信这种心理偏差会给管理者带来非效率投资等行为[6]。
..........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是西方国家在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流行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是以人类行为为基础的一种心理机制,其重点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在内部发生的心理过程。受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核心强调知识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认知心理学通过观察输出和输入的东西来推测人类行为的中间过程产生的心理活动。由于输出与输入过程的不可见性,认知心理学就是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用心理学来解释,这种方法也叫做汇聚性证明法,即把观察到的不同属性的数据汇集到一起,从而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心理学家通常采用实验、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证据支持,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各门学科中。现在经济学家把认知心理学同传统经济学结合到一起研究经济学问题,研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的行为。心理学发现认知偏差(Confirmation Bias)是普遍存在的,即人们容易形成先验信念,人们会主动的寻找各种证据来验证先验信念。事情发生后,寻找各种非真实的证据来验证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这种认知偏差会使得投资者坚持自己的决策最终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对收益的估计产生误差,除非有特别强有力的证据出现,他们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过度自信属于心理学术语,是目前发现的最稳健的心理偏差,人们容易高估自己的管理和经营能力而低估风险发生的概率。管理者出现过度自信的原因很复杂,现有的研究认为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性、经营环境和治理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复杂属性等都会对过度自信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管理者决策权力的大小,企业规模的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管理者对一个项目的投资决策要精确考虑到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以及项目的风险,然而现实生活中,管理者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全面或者自身情况的影响,做出的决策并不能达到完全理性和完全利益最大化。管理者的情绪会影响投资决策,产生认知偏差,无法完全按照贝叶斯法则做出判断。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重点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对企业的 R&D 投入的影响。
......
2.2 企业 R&D 投入理论基础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资本市场内的信息不是完全公平有效的,市场上的参与者拥有不同质量和数量的信息,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不是完全对等的。对于企业来说,股东和管理者、现有股东和潜在股东之间的信息就存在着不对等的状况,导致企业的管理者在投资决策时会出现投资不足的情况。Thaler 和 Majluf 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信息不对称对于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上。研究表明,当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与外部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有不对称情况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使得投资者认为现在企业有“坏消息”发生,于是,为了避免损失,投资者将大力打压股票价格,这就会使得企业的股价低于实际价格,被低估[13]。假设企业为了新的投资项目募集资金发行股票,则低估的股票价格会使得募集资金减少,财富流失,旧股东的资金流向了新股东,使得旧股东的利益蒙受损失。因为权益筹资具有高成本的特性,为 R&D 投入项目募集资金的成本就会相对很高,使得企业在没有其他的融资方式时,有时候会不得不被迫放弃 NVP>0 的项目,就会使得企业产生投资不足。Goel 和 Jensen 在 1986 年,又提出了自由现金流理论,认为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充裕时,如果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但是又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时,管理者很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将现金流为负的项目也作为企业的投资目标,这时,就会产生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36]。
.........
第 3 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理论分析........18
3.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研究..........18
3.2 会计稳健性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和 R&D 投入的关系..... 19
3.3 不确定性风险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的影响..........21
第 4 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的实证设计....23
4.1 研究假设....23
4.2 变量选取....24
4.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构建......28
4.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9
第 5 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的关系实证分析....31#p#分页标题#e#
5.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1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32
5.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33
5.4 稳健性检验........37
第 5 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的关系实证分析
5.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5.1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样本公司的 R&D 投入总额最大值为总资产的 93.49%,最小值为 0.50%,样本均值为 11.69%,方差为 8.11%。上述 R&D 投入指标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企业 R&D 投入强度整体较强,不同企业之间投入强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平衡。其它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 5.1 所示。如表 5.1 所示,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标平均值为 1.8964,最大值为 7,最小值为 0,即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现象,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较明显,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不同,可进一步研究。样本公司 C_score 的均值为-86.4907,最小值为-103.4381,最大值为-77.8660,标准差为 4.1897,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都为负值,但波动性不剧烈。从 C_score 的均值计算结果来看,上市公司确认坏消息的及时性为负数,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的会计稳健性相对较低,总的来说,由于标准差为 4.1897,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波动不大,适合进一步研究。样本公司的不确定性风险最大值为 37.0463,最小值为 0.0065,样本均值为 0.7265,方差为 4.1897,上市公司的不确定性风险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较大,样本均值较小,方差不大,从整体来看,样本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波动性不大,较适合进行研究。
.........
结论
本文在以往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行为经融学理论、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为基础,选取 2011-2013 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A 股上市公司共 840 个观测值为研究对象,运用会计稳健性指数模型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模型,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研发投入相关关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确定性风险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管理着过度自信与 R&D 投入正相关管理着过度自信与企业的 R&D 投入正相关,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 R&D投入,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企业的 R&D 投入是呈现正向相关关系的。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中的管理层大部分是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他们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更大的风险,使得他们在规划企业的投资战略时,更具有冒险意识和创新精神,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收益以及利润。(2)会计稳健性的中介作用会计稳健性这一变量在管理着过度自信和 R&D 投入的正向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产品更新速度日渐加快,R&D 活动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管理着如何利用自己的过度自信心理,通过 R&D 活动增加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管理着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企业 R&D 投入三者之间的合理调控,企业可以寻求最佳的成本技术创新途径,降低现有的产品成本,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3)不确定性风险的调节作用不确定性风险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研发投入相关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正向调节的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当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时,管理者通常会低估企业的风险,认为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相关投资,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为实现企业创新经营,能够接受风险更大的项目。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