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对于具有一定经济后果影响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8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01130090454754
  • 日期:2010-11-3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摘要] 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的(zeff,1978),它是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作为稀缺的公共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产生广泛的不对称性,结果是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弱化了资源配置功能,资本市场中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和非道德力量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

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生产供应,维护资本市场的目标公平。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配置经济资源和调节经济行为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规范、有效的资本市场,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的规范与监管。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果,是投资者和经营权的分离,广大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要依赖于公开信息来进行决策,这就要求信息应尽可能对称,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和效率就在于信息的对称性,即投资者的正确决策依赖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信息。而在企业披露的诸多信息中,会计信息是核心信息之一。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理和会计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中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优劣,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定带来直接影响。决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在于披露是否真实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时、披露的对象之间是否公平。当传达给资本市场主体的会计信息是经过了一定的修饰时,投资者以这种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就会导致严重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国内外诸多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丑闻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沉重的注释。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市场机制下企业自愿披露会计信息的动机,然后从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原因、目标,及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形式和功能。

一、有效市场下会计信息自愿披露的动机分析早期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市场自身的运行是最有效率的,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市场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任何经济决策均可由市场机制来完成,无需政府的干预。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有效市场经济运行模式,那么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其带来大于生产和管理会计信息产生的成本。Fried(1984)和Sakai(1985)利用“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证明产品市场中企业披露成本信息是有利可图的,即使是单方面的披露也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且双寡头共享成本信息的合作不一定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类似地,在对称、有效的会计信息市场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应由市场机制来决定,没有必要给予更多的管制,企业有很强的自愿披露动机(Hirshleifer,1971)。这种自愿披露的动机可以用委托代理的契约行为、市场信号引导机制、私有合同等来解释。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这种关系是通过签订契约来实现的(Jensen #p#分页标题#e#www.zhonghualw.com and Meakling,1976)。在签订契约时,双方都期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经由合作博弈而形成委托代理契约,因此契约的实现就是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体现的是经营者管理企业的业绩,是投资者评价企业经营者是否履行契约的最可靠的依据。

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是经营者自愿履行契约的行为。如果投资者怀疑其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他完全可以聘请审计师,通过审计签证来解决。在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的利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前提下,对会计信息的管制越多,企业编制会计信息的成本就越高。因此,经营者就不会赞成市场对会计信息的管制。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只要他们手中有衡量经营者业绩的依据,即契约中的各项规定很详实有效,他们也不希望对会计信息有更多的管制,因为管制越多,他们支付的监督费用也就会越大。市场竞争向供求双方发出资源供应与需求的信号,市场信号引导市场资源的趋利性流动。企业定期向市场披露会计信息,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产物。由于市场参与者对企业经营者的信息披露行为持有合理的理性预期,当在没有其他成本或噪音的情况下,企业一定会自愿充分地披露会计信息(Milgrom,1981)。如果企业自愿向市场公布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越充分,企业的筹资成本就越低,企业就能赢得竞争,从中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个结论已被美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因此,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企业能够向市场公布会计信息的核心。当企业经营好的时候,有动机及时公布企业的好信息,以期对其市场中的股票价格产生积极的影响,通常这类企业会自愿公布会计信息;当企业经营一般的情况下,出于害怕被市场参与者低估的可能,也有自愿披露会计信息的动机;经营不好的企业,如果不披露会计信息,就可能被市场默认为是经营不好的企业,因此有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也会自愿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这就是说,市场已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管制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因而也就不需要再有更多的”看得见的手”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制。在上述的两种情形下,当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满足个别使用者的需求时,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设法得到它,即通过签订私有合同或出资去购买。如果市场上存在职业的财务分析家,那么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可以通过与职业财务分析家签订私有合同,来获得需要的信息。如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

另外,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报纸或杂志来获得所需的信息。购买时发生的支出,就是信息使用者为获得财务信息所支出的成本。这也可归结为是市场常常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信息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从而达到对市场上的信息产品进行合理的配置。私有合同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一种信息产品,正如政府并不需要对企业出售的物品进行过分的管制一样,政府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如何披露,也不用进行强制性的管制。企业的会计信息应该如何编制和披露,完全可以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制应当采取一种放权(Deregulation of disclosure)的政策。#p#分页标题#e#

二、不完全有效市场下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目标:效率和公平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adolph Berle&Gardiner Mean9认为由于会计标准刚性不足,而法律又未对其施加任何具体限制,所以企业经营者及其会计师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其所能地组合数字。1933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一个独立的管制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并授权美国会计师协会制定会计准则,填补了自律性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之间的空白,至此行业自律性规范管制、准则(制度)管制、法律管制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模式形成,并相继被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经济大危机促动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重大的修正。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表明,一个完全有效的竞争市场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则普遍存在,并且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即使市场经济完全符合效率原则,在完全竞争的状态下运行,市场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平。
(一)垄断。如果市场中具有市场影响力量时,那么不完全竞争市场就形成了,其极端形式就是垄断。垄断的后果是产品或劳务价格提高了,生产的数量减少了,并由惟一的生产者来决定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价格,最终导致使用者购买和消费这一产品(劳务)的成本增加,满意程度也会下降,并使购买量(消费量)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率水平,进而不能促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会计信息在市场上是一种信息产品,它同样符合其他产品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一切规则。如果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在会计信息的作用下达到了帕累托最优(Paerto-superi-or),那么,就可以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也就使资本市场成为信息的有效市场(Fama,1970)。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尽管作为惟一信息产生者的企业经营者有向市场自愿公布完全会计信息的动机,但这一动机的前提是不惜牺牲经营者个人利益,也要努力去实现委托人利益这个假定条件成立。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经营者除了要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外,他还有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如继续留任、丰厚回报和公款消费等,因此,在没有强制性的会计信息进行管制时,当经营者完全有能力控制会计信息产生和披露的情况下,便会出现为谋求其自身最大化效用服务的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就会值得怀疑了。而扭曲了经济活动实质的不可靠的会计信息必然会产生对经济决策的误导,进而降低市场对社会资源尤其财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如果没有统一的会计信息管制的标准,就市场的总体来看,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信息质量不高和有用性程度的下降。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政府应该对会计信息这一信息产品进行管制,才能有效抑制信息产品生产垄断者的产生,降低全社会信息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的成本。#p#分页标题#e#
(二)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当个人和厂商对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Stigler,1999)。其中支付实质上就是指外部成本内部化,得到补偿实质上就是指外部收益内部化。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之分。公开披露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商品,基本上属于正的外部性发生,企业在履行受托责任向股东和债权人披露会计信息的同时,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免费得到这些信息,他们可以搭便车而无需另外支付费用,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外部性的极端例子就是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及时变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的不可分性或供应的连续性,即已经公开的会计信息在增加了一个信息使用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或趋近于零,或者说公开了的会计信息并不因为增加了一个信息使用者而影响其他人对同样信息的使用效用。第二,消费的非排他性或利益的共享性,即会计信息一旦公开就很难把不付费使用的人排除在外,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换句话说就是已获取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人不能独占它所提供的全部利益。“既然有人愿意为这种物品掏钱,那我也就不必为此付账了”(Riker and Ordershook,1973),这一对公共物品特性的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搭便车”消费行为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生产的外部收益很难内部化,在竞争市场中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披露足够的会计信息,他只会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会计信息量(当然不排除企业有自愿披露的动机),因而仅仅依靠市场会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要解决会计信息供给不足,要么由政府对会计信息生产单位补贴使社会效益内部化,要么由政府强令其生产足够的、符合一定标准的会计信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模式一般是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
(三)不对称信息。会计信息在市场中实际上还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要想获取足够的信息必须支付足够的费用。在信息的需求方面,消费者可以采取随机购买的方式按预定的平均价格来购买,或者采取搜寻的方式获得所要的会计信息。对于后一种方式,只有当消费者在其搜寻成本与获得信息的市场最低价格之和小于预定平均价格时,他才会采用。在信息供给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掌管着企业的直接控制权,拥有投资者无法掌握的私人信息,加之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编制与披露的方法的选择权一般较大,这又势必导致会计信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产生广泛的不对称性。非对称状态下消费者特别是弱势消费者所付出的搜寻成本会非常之高,以致于其获得的交易收益不足以弥补信息成本。这样信息不对称的后果表现在资本市场中,是一般投资者往往只能按发行企业的平均质量来支付价格,抑制了证券质量被低估企业的积极性,导致资金流向低质量的企业,从而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极大地扭曲了其资源配置功能。政府也就有责任通过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为投资者创造均等获取充分、及时、真实的各类信息的市场环境,以维护资本市场的效率。#p#分页标题#e#
(四)非公平性。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如果说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管制,是为了能够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使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的话。那么政府必须对市场进行必要的管制和调整另一目标,就是维护市场公平。在一个不完全有效的竞争市场中,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不纠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那么市场的竞争就可能不公平。即使市场经济完全符合效率原则,在完全竞争的状态下运行,市场仍然有可能导致一种缺憾,也会产生诸如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等不平等,即市场并不必然带来公平。公平原则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资本市场上的公平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由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人们普遍存在的趋利投机心理,资本市场上的非理性和非道德因素较之其他市场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往往导致不公平,如内幕交易、虚假呈报、欺诈客户等。因此政府管制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使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对称的信息;法典理论解释:管制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的合理分配。管制具有公开性和民主性。因此,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是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利益的。

三、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形式和功能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具有四种形式:法律管制(证券法、会计法等)、准则管制(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制度管制(企业会计制度)和道德管制(职业道德守则)。法律管制、准则管制和制度管制是他律,道德管制是自律。可见,会计信息管制是他律与自律的辩证统一。会计信息管制有效地减弱了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市场公平和富有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增进,直至帕累托最优。
(一)会计信息数量管制:减弱会计信息不对称。在会计信息市场中,管理当局比股东拥有较多的私人信息,大股东比小股东拥有较多的私人信息,管理当局为一己之利常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造成投资者决策失误。会计信息数量管制坚持充分披露原则,财务报表不得有重大遗漏,这样尽可能减少管理当局的私有信息,减弱会计信息不对称。这就体现了会计的谨慎原则和充分披露原则,有助于投资者分析评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状况。
(二)会计信息质量管制:实现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会计信息不是无谓的数字组合,而具有深刻的经济后果,会计信息质量管制就是要求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一致性,不得虚假陈述和严重误导,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作为投资者决策的依据,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三)会计信息表现形式管制:会计信息披露电子化。21世纪,由于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的崛起,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巨额资金的划转在瞬间即可完成。因为及时的信息才是最相关的,决策的瞬时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具备电子化、实时化的特点。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国家已经进行有益的探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企业会计数据库,名为“电子数据采集、分析和提取系统”(EDGAR),与internet相联,从而每个能进入internet网的人均能使用该数据库中的数据,该系统已于1992年正式运行,标志着会计披露进入电子化、实时化阶段。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应将年度报告全文登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网站上,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开始迈向电子化,既顺应全球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又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尽管如此,会计信息管制的效果尚有待实践的检验。#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讨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会计研究,1999,(5)
[2] Stephen A Zeff. The Rise of”Economic Conse-quences”.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December, 1978
[3]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 Fama Eugen. Efficientwww.zhonghualw.com  Capital Market:A Reviewof Theory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May,1970
[5]吴联生.美英日法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规范体系一般模式[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
[6]庄丹.企业财务会计的管制问题[J],财会月刊,1999,(3)
[7]胡晓明等.证券市场的效率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平和市场规范[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5)
[8]孙铮.证券市场管理中的会计规范[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9]马兰.论网络经济下证监会对信息披露的监控[J].上海会计,2001,(9)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