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供给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6171157277532
  • 日期:2016-06-0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商业信用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中国的商业信用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周朝,而作为商业信用发展的开端,则是秦朝、汉朝。这一时期,商业信用对象物种类增多,而不是像周朝一样仅仅限于生活用品领域,并且交易的地域也更加广泛,还出现了规范交易双方的律法,把契约关系纳入国家的司法和行政管理的范围,以此来规范赊买赎卖的正常秩序。这是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的第一阶段。古代商业信用在唐宋、明清时期得到了的长足的发展。唐宋时期继续了前期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突破,主要表现在:“其一是商人与生产者之间的赊销活动趋于常态化,即商业信用在生产领域得到了推广。其二是由于商业信用在生产领域的普及使预付账款这种高级的商业信用形式较前朝而言更为普遍,并在某些地区的特定商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习惯。”从明清开始,已经出现了票据的萌芽,晚清时期出现的“过账制”可以为客户获取更多的信用,类似于现在的信用卡授信了。进入近代以后,中国才有了第一部正式的票据法《中华民国票据法》。现代的商业信用从改革 放以后有了迅速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商业信用作为短期融资的方法,作为促进产品销售的润滑剂,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商业信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美国,应收账款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 21%,而应付账款占工业企业总负债的 13%;Paul & Wilson (2006)对英国 355 家企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每三笔交易之中就有一笔商业信用的发生。同一时期,根据张铁铸、周红(2009)年的研究,在中国 2000—2006年沪市 A 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为 7. 61%。现代中国商业信用发展较晚,但是日益凸显着在日常交易中不可以替代的作用。 
............
 
1.2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写作思路 
本文以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商业信用引出文章的论题,即商业信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重要意义。本论文试图分析在不同的宏观货币政策背景下,不同微观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表现特征。在引出论题之后,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然后逐步递进地引入财务困境这个指标,分析其对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供给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而理论推导出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供给的关系以及对于不同财务状况的企业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本文的两个研究假设,即相对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宽松时期企业会增加商业信用的供给;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相比非财务困境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会适当增加商业信用的供给。最后,文章构造了两个相应的实证模型来分析验证理论推导部分提出的两个假设。另外,文章还进行了稳健检验,一些研究(靳庆鲁,2012)利用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增长率,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本文也将利用该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不变;替换财务困境指标对模型进行重新回归,检验结论依然不变。
........
 
2. 文献回顾
 
2.1 商业信用存在动因研究
Petersen  &  Rajan(1997)通过分析融资比较优势发现商业信用相对于银行信用具有优势,商业信用成本相对更低。Summers & Wilson(1999)通过对英国 655 家企业的经验研究对上述结论予以了证明。早在 1960 年 Meltzer 从信用配给角度分析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随后,Stiglitz & Weiss(1981)通过对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深入分析,认为很多小企业之所以得不到足够的信用是由于财务制度的缺陷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可供担保和抵押的资产,从而转向选择商业信用作为替代资金来源。从卖方掌握受信企业信用信息的角度出发,Biais & Gollier(1997)分析了信贷配给的原因。同样,Danielson  &  Scott(2002)在研究中使用了测量信用约束水平的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发现银行信用约束水平会随着企业商业信用的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加强。与之观点不同的是,Fabbri & Menichini(2010)指出在卖方利用资产的优先清算权给买方提供商业信用时,商业信用的使用成本比银行贷款低,因此不存在信贷配给的企业也会使用商业信用。 换个角度从流动性出发,原材料的流动性比银行提供的现金的流动性要差很多,企业通过转移获取的商业信用或银行信用而使信用提供者遭受损失,因此供应商较银行更容易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监控(Burkart and Ellingsen,2004),企业转移的可能性降低,因此供应商相比银行而言面临的客户转移风险更低(Fabbri  and  Menichini,2010;Giannetti et al.,2011)。 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国外的上述研究结果。Ge 和 Qiu(2007)认为商业信用的存在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均衡。谭小平(2007)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商业信用的基本动因是节约债务融资成本。谭伟强(2006)采用我国上市公司 2000-2004 年的数据对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的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销售增长率以及国有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短期银行借款比例和毛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石晓军、张顺明和李杰(2009)利用沪深两市 5354 家公司 1998-2006年的数据,对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的替代关系及其反周期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两种融资方式的总体平均替代率约为 17%的结论。之后,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一阶段”方法,证明了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具有较显著的缓解作用,并采用Malmquist  DEA 方法对缓解效率进行了计量和分解,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规模效率的影响最大。 
..........
 
2.2  商业信用供需的影响因素研究
Petersen  &  Rajan(1995)以及 Marquez(2002)均提出,过于激烈的竞争很可能会削弱商业信用提供者提供信用的动力。在竞争环境下,大量研究都指出竞争与商业信用的提供存在一个负相关的关系。Summers & Wilson (1999)通过对英国 655 家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当企业具有市场地位,且其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不高、议价能力较弱时,企业就会利用延期付款和预收货款等方式要求供应商为其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Petersen & Rajan(1994)利用 NSSBF模型对美国大企业和小企业商业信用利用情况分析后得出,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比明显较多地利用了商业信用,说明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有明显影响。Fabbri  and Menichini(2010)以及  Giannetti  et  al.(2011)将企业销售购买的产品分为标准化产品、差异化产品以及服务,研究了不同的产品对商业信用使用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购买标准化产品的企业比购买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更多的使用商业信用,并且销售差异化产品及服务的企业会更多的提供商业信用。 国内学者对上述视角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谭伟强(2006)的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销售增长率以及国有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短期银行借款比例以及毛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钟田丽等(2006)认为在我国市场环境下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张新民等(2012)以 2004-2010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企业市场地位对其商业信用及经营性融资的影响时发现,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都会向市场地位高的企业集中。 
...........
 
3. 商业信用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基本理论 ............ 12 
3.1 商业信用的概述 ........... 12 
3.1.1 商业信用概念 ..... 12 
3.1.2 商业信用存在的动因 ........... 12 
3.1.3  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 .......... 13
3.2 货币政策的概述 ........... 13 
3.2.1 货币政策的概念 .......... 13 
3.2.2 货币政策的表现形式 ........... 14 
3.3 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相关影响的理论基础 ............ 15 
3.3.1 买方市场理论和替代性理论 ........ 15 
3.3.2 经营性动机理论和融资性动机理论 ..... 16 
3.3.3 商业信用竞争性理论 ........... 18 
4. 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供给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 20 
4.1  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供给 ............ 20
4.2 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供给:财务状况的引入 ........ 20 
5. 实证检验 ...... 22 
5.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22 
5.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 22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5 
 
5.实证检验  
 
5.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p#分页标题#e#
本文主要研究货币政策和商业信用供给的相关关系,以及财务状况与市场地位对这一相关关系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此,本文选取了 2006-2013 年我国所有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交易的制造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财务数据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相关宏观经济数据摘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各年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利用 EXCEL软件处理相关原始数据并进行匹配。为达到研究目的并保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对初始数据做了进一步处理:第一,删除在 H股和 B股上市的公司。与发行 A股的上市公司相比,发行 H股和 B股的公司上市条件较为严苛,受到的监管也更加严格,因此会不可避免的对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采用与 A股上市公司相同的研究方法结论准确性不高。此外,发行 B股和 H股的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时所采用的是国际会计准则,而发行 A股的上市公司采用我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信息,虽然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其二者之间仍存在差异,这导致 A股与B 股、H 股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比性。第二,删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这是因为金融业行业特征及编制财务信息所依据的会计准则与其他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若不剔除将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谬误。第三,删除缺少财务数据的样本。第四,根据统计学原理,将主要变量最高和最低 1%的极端值剔除。在将初始数据做以上处理后,最终得到的有效样本总数为 9815 个。利用这些样本首先对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供给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然后再通过加入财务状况变量检验其在不同货币政策情况下商业信用供给的决策行为。  
..........
 
结论
 
日前从供给角度来探讨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是比较少的,尤其结合微观企业财务状况特征的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学者都认可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提出商业信用会受到多种宏观因素的影响,但未从本文研究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因此为了研究不同宏观货币时期,不同个体特征的微观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政策,本文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买方市场理论、替代性融资理论、经营性动机理论及商业信用竞争性理论为理论基础,构造了不同货币政策时期,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的机制框架,藉此逐步分析了财务困境和非财务困境对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供给的关系的影响作用,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相对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宽松时期企业会增加商业信用供给。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供需关系决定着市场符合买方市场理论。由于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银行信贷比较容易获得,货币供应量比较充裕,企业对现金的需求量相对减少,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存货流动周转率,促进销售,企业趋向于增加对商业信用的投资。买方客户处于强势地位,由于商业信用的普遍提供,客户可以低成本地替换供应商,因此,可以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寻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企业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应该增加商业信用的供给。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市场利率下降,货币供应量减少,银行受信贷配给制度的制约缩减了对外的信贷规模,尤其对于那些规模小的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供应商面对恶劣的外部融资环境,增加了对现金的需求量,不能再通过商业信用的提供来让渡自身的流动性,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现金流动性会相应减少对商业信用的供给,替代性融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的行为。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