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较好的财务信息质量是上市公司良好发展的前提,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安然事件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造假案件却接二连三的发生,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的已经引发了广大民众的怀疑。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投资者重新获得对于资本市场的信任。各国相关的政府监管机构加强了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力度,投资者也意识到了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对财务造假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2002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 法案”)。SOX 法案第 404 条规定,上市公司的治理层务必在度年报中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披露,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必须由外部审计师审计,并出具相关的审计报告。2004 年 6 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审计准则第二号(AS.2),具体规定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行为。2007年5月,PCAOB 经过研究,一致投票了通过了审计准则第五号(AS.5)并向社会发布。以上两款准则的发布都是为了协助更好的实施 SOX 法案的 404 条款而发布的。从此,企业必须对财务报告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也成为了强制披露项。 从此,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依据美国的经验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类似于日本与2006 年出台的《金融商品交易法》等一系列相关法规都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和企业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做了硬性要求。随着 SOX 法案的出台,财务信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也随之加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由于其执行所需的成本较大,SOX 法案并未得到所有上市公司的认可。由此,SOX 法案引发的过高审计费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审计费用作为 SOX 法案最重要的执行成本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成员上市公司的调查,国际财务执行官(Financial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发现执行了SOX404 条款后,第一个执行年度审计费用增长尤为明显,上市公司除去财务报表审计费用之外的鉴证费用比预期费用高出了 710950 美元,上市公司的平均审计成本均较上年有了大幅度增长。许多学者发现,在对财务报告实行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上市公司的平均成本明显高于往年。虽然第 5 号审计准则(AS.5)提出了自上而下风险导向审计概念,对审计程序进行了简化处理,对于减少审计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上市公司的审计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由于国内外上市公司都采取将会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合并审核的方法,内部控制审计大部分情况不单独列出,针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披露原则、披露形式相关法规也没有做出明确的限制,所以在财务报告中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这就使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从已有的研究入手,涉及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文献基本局限于理论性的研究。针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其影响因素的假设和判定,没有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结合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对于内部控制费用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补充。
1.2.2 现实意义
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公司治理涉及很多方面,从 2011年起我国各上市公司才开始陆续单独公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相关数据,可以说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的还并不充分。本文从研究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角度,论证了公司治理相关因素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影响,研究结论不仅对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监管机构更深入了解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和公司治理问题,为审计市场的收费行为规范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为公司进行更好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较好进行公司治理提出新的方案。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相关研究
自SOX法案出台后,国外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其中Eldridge和Kealey (2005) 对2004 年的审计费用进行了检验,他们的样本选取自财富榜的前 1000 位上市公司。研究发现 2004 年的审计费用较上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平均增长值为 230 万美元。这主要是由于 SOX 法案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造成的。资产增长率,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公司规模都对审计费用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但是单位审计费用却有所减少,这可以说明 SOX 法案对于公司的执行较为有利。 Thomas Foley 和 Lardner (2006)针对 SOX 时代的审计成本进行了研究,认为审计费用的剧增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更加沉重,对于小规模公司的冲击更大。研究发现年收益在 10 亿美元以下的公司的上市总成本下降了 16%。,年收益 10 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其上市总成本则下降了 6%。执行 SOX 法案后一年,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都呈现了增加态势,这与相关专业人士在 2005 年做出的预测截然相反。对于年收益在 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而言,执行 SOX 法案后,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占实际现金支出的50%以上。 Peter Iliev (2007)认为对于 SOX 的执行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成本、盈余质量、股票价格。在后 SOX 时期公司支付的平均审计费用(884000 美元/年)比 SOX404条款实行前平均审计费用(374000 美元/年)高了一倍。有些公司逃避了 SOX 的监管,也是预见到了执行 SOX404 条款会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这也推进了 SOX 法案的延期执行。Hogan and Wilkins (2008) 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通过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及反应得到了企业在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时,对其的审计收费也随之偏高。
..........
2.2 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相关研究
在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中,Carcelloetal(2002)发现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勤勉程度和专业水平与审计费用是正相关的。 Simunic and Stein(1996)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会是审计费用增加,因为设计委员会往往需要现任审计师提供更好的审计服务。 Llein(1998)发现,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费用,因为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Ferdinand A.Gu(1998)、Sahlstron(2004)、Sullivan(2000)等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数量越多,该公司的审计费用就越少,二者呈负相关的关系。 Sullivan(1999)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审计费用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董事会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审计费用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由此认为董事会结构和审计委员会特征并非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费用时考虑的因素。 O’Sullivan(1999)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可能正向也可能反向,可以使审计费用增加也可以使审计费用减少。 Fan&Wong(2001)的研究发现对于审计师的选择、审计费用的多少和审计意见的出具会与股东之间的权利冲突相关。 Abbottetal(2003)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较好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高,财务信息较为完善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较高。 Xie(2003)通过对 A 股部分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余被操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最终降低了审计费用。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11
3.1 审计费用相关理论概述 .... 11
3.1.1 审计费用概念 ........ 11
3.1.2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市场现状 ........ 11
3.2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相关理论概述 .... 12
3.2.1 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 .......... 12
3.2.2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概念的界定 .......... 13
3.3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概述 .... 13
3.3.1 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内涵 ........ 13
3.3.2 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成 .......... 14
3.4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 ...... 16
第四章 研究假设及设计 ........ 18
4.1 研究假设 ........ 18
4.2 研究设计 ........ 20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4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
5.2 相关系数分析 .... 26
5.3 多元回归分析 .... 29
5.4 稳健性检验 ...... 31 #p#分页标题#e#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初步了解样本的大致情况,需要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和其他重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 5-1 所示:2011 年至 2013 年我国 A 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年报平均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分别为 613303.3754 元、417545.1815 元和 420581.3581 元,由于 2011 年公布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公司较少,故与 2012 年、2013 年数据相差较大。2011 年至 2013 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最低值为 11730 元,最高值为 6000000 元,最高值是最低值的 511.5 倍,三年的内部控制审费用费的标准差均在 400000 以上,可见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差异很大。在股权集中度方面,在三年的样本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小值仅为 3.36%,最大值为 88.55%,且三年的平均水平均十分接近 40%,这可以说明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同时拥有相对控股股东(一般持有公司 10%——50%之间的股份)和其他大股东,股权相对较为集中。在独立董事所占比重方面,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成员的比重最小值出现在 2012年,仅为 0.25、最大值出现在 2013 年,为 0.7142、均值为在 0.37 以上。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独立董事占董事会全体成员比例不得低于 1/3,综合三年样本数据结果显示,仅 13 家上市公司(约为样本总量的 0.8%)的独立董事占董事会全体成员比例低于1/3。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 815 家公司(占样本总量的 51.07%)的独立董事比例恰好为 1/3,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可能只是单纯的为了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
..........
结论
本文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 2011 年至 2013 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选取了五个解释变量,七个控制变量,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研究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检验以及共线性检验,然后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最后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层三方面因素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模型做了相关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总结为以下几点: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会刻意增加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难度,董事会会加大内部控制的审计力度,从而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高。在回归分析结果中,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较高,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可能是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存在复杂影响,本文讨论的并不全面。在回归结果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董事会的勤勉程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增加,这个结论与之前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基本是相同的。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这与假设相反,说明目前我国国情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好,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加强,可以减少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最后,模型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越少,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可见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对于管理层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