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企业破产倒闭,究其原因并非完全由于其他企业的打击和环境的突变,在很大程度上是衰败于其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失衡。19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巴林银行因其对英国的巨大贡献而声名显赫,英国王室也是其大客户。但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地位的银行竟因为员工违反内部控制流程的错误操作而轰然倒闭。1903 年成立的名噪一时的能源大亨安然公司,因虚抬股价和内部操作虚报利润 5.68亿美元而于 2001 年 11 月递交了破产申请,这一消息顿时传遍整个美国,也引起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1983 年成立的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即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由于违规冲销巨额成本、分摊收购成本等财务暗箱操作而破产。 自 20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集团企业数量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财务丑闻也相继曝光。1958 年成立的浙江亚伦集团,由于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从一个造纸行业的领军企业演变成一个涉嫌偷税十二万多元的问题企业。2001 年,曾红极一时,业绩傲人的银广夏被披露业绩造假问题而走上了破产之路。中航油,因一次成功的海外收购而闻名于世,也曾一时被中国国有企业引以为榜样,最终也由于内部管理缺陷造成巨额亏损而于 2004 年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正是主要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失效,并且缺乏政府的有效和及时的监管而造成的。类似的还有 2008 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由于采购和加工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不够,使得三聚氰胺超标的问题奶粉流入市场,最终也导致了全国奶制品领军企业三鹿集团破产倒闭的命运。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有效的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强弱和实施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
1.2 研究意义
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但主要局限于其对审计方法的影响。基于理论与实务的需要,把内部控制视为一种审计方法,提高对外披露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我们不应将内部控制仅仅拘泥于审计视角方面的研究,应更多的向管理方面发展。 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跨国公司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意识到通过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来治理企业和提升业绩的重要性。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要将内部控制的研究视角进行拓展,要将其从审计视角向管理视角进行转变,将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由审计方面向管理方面转变,从企业财务报告价值的理论逐步向创造企业价值理论进行调整和转型[2]。我国也正在努力将内部控制应用于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与业绩提升方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都必须服从于企业文化的内在精髓。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也并不例外,也与企业文化保持内在的一贯性,使控制行为在不违背价值导向的前提下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在不违背社会公德的标准下实现最大化 [3]。 因此,本论文将从管理的视角出发,将企业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探讨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提出意见建议,为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从而提升其财务绩效。
.........
第 2 章 内部控制影响财务绩效的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1992年旧框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得到了各界的认同,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其最具权威性的概念。该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其在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下建立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实现经营管理的效率,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遵循法律法规等目标,并为其提供合理保证 [36]。这一定义涵盖了其三大控制目标,即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另外报告还指出内部控制的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2004 年 9 月发布了 ERM 框架,这一框架提出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八大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评估,它重点突出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ERM 框架不会取代之前建立的框架体系,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进步,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向更高层次发展,把企业战略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突出强调企业的发展要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从而能有效地提升内部控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2010 年 9 月 COSO 委员会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重新修订了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形成 2010 年新框架,并于 2013 年 5 月发布了正式报告,要求其于 2014年 12 月 15 日开始施行。2010 年新框架中内部控制的内涵并没有较大修改,认为其是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所影响,为实现组织目标、正常运营、报告和合规性提供合理保证的一套流程。这个定义涵盖了重要的基础概念、组织设计目的与方法等内容。并且 2010 年新框架中其依然包括五大要素,前四个要素的名称也未改变,只有监控修改为监督活动。
..........
2.2 内部控制要素的构成
COSO 委员会发布的 2010 年新框架仍然沿用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但是对其基础概念的解释方式有所细化,使其更加明确。2010 年新框架针对五要素提出了 17项原则,对于每一个原则提出了相应的属性,这样每一个要素就有相应的原则和属性。这些原则不是为每一个企业所量身定做的,这些原则导向是为企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是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标准。2010 年新框架中强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有效开展的前提并作用于其整体体系,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流程。董事会和管理层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进行定位和级别划分,并组织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去完成所设定的不同层级的要求。控制环境包括遵循道德的价值理念;促进董事会行使监督和控制职责的机制;吸引、开发和保留人才的机制;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 控制环境要素的原则是:要求遵循道德的价值理念;董事会与管理层各尽其责,监控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治理层监控管理层,遵循其目标,完善组织体系,信息沟通渠道、权责分配;对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的录用与培训。
..........
第 3 章 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 22
3.1 研究假设 ...... 22
3.2 样本选取 ..... 24
3.3 变量设定 ..... 24
3.3.1 被解释变量 .... 24
3.3.2 解释变量 ........ 25
3.3.3 控制变量 ........ 26
3.4 模型构建 ..... 27
3.5 实证分析 ..... 28
3.5.1 描述性分析 .... 28
3.5.2 偏相关性分析 ....... 29
3.5.3 多元回归分析 ....... 30
3.6 实证结论 ..... 32
第 4 章 对策与建议 ......... 34
4.1 运用价值观管理,优化企业文化环境 ...... 34
4.2 建立全面综合的风险管控体系 .... 35
4.3 建立四通八达的信息沟通网络 .... 35
4.4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 36
第 5 章 结论、局限性和展望 ....... 38
5.1 结论 ...... 38
5.2 局限性 ......... 38
5.3 展望 ...... 39
第 4 章 对策与建议
4.1 运用价值观管理,优化企业文化环境
国内外普遍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只是控制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本论文认为其作用应上升到与内部控制五要素同样重要的地位。企业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方面。企业所有表现在外的具有实体性的行为规范等,都是内在精神的外化,都保留着企业文化的精髓。 在现代管理控制理论中所强调的“控制”不再是员工被动的受到约束,而是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激励员工在潜意识中主动地完善自我。企业文化的塑造是分阶段性的,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从建立到初具规模这一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套并不完善但会受到大部分员工所共同认可的经营方法和理念。这一阶段形成的这些理念或思想体现企业鲜明的特色,但零散而又不系统。在组织面临过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利益冲突和矛盾的情境下,组织就会自主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摒弃错误的思想,逐渐形成初步的价值观。 在企业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同时企业应该对已经初步形成的自觉地企业文化进行提炼与总结。因为这一阶段企业面临着扩大规模,增加新员工,各种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交汇冲突,只有梳理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价值理念才能避免由于缺乏价值共识而发生内部离散效应。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进行文化的总结与反思,通过全体员工的精神力量集思广益,对现有的文化体系和内涵进行提炼和升华,已确立全体员工共通的价值取向[45]。在此过程中,由于企业文化的传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因此对于文化传播的手段与工具的运用要遵循“从易到难、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企业建立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将企业内外上下的传播贯穿融合起来[46]。对内传播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的优秀文化,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对外展示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招贤纳士。#p#分页标题#e#
......
结论
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交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一系列财务丑闻的不断涌现,内部控制对于生产和经营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因此,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就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本论文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得出了较为科学的论证结果。本论文以沪深 A 股上市的 300 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选取其中 234 家信息完整可用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为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财务绩效这一观点提供支撑。主要结论是,首先,实证研究的结论能完全支持假设 1、假设 2、假设 3、假设 4 和假设 6 的结论,部分支持假设 5 的结论,但这并不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这说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绩效在整体上是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其次,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规模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说明企业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其应该与企业的发展程度相匹配。最后,每股收益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说明财务杠杆作用并不是一本万利,资产负债率无限制的扩大,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显著地推动作用,促进企业的经营过程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推动企业更高效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科学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铺平道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透明,为决策的进一步制定和修改指明方向。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