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8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4171047547376
  • 日期:2016-04-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国企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一直备受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和热议。我国国企改革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经历了 35 年,没有选择明确的有计划的私有化道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市场理论的渐进市场化改革道路,国家政策一步一步引导国有企业从激进的控制权改革向渐进的所有权改革转变。其中,产权改革一直属于国企改革中心环节。尽管政府不断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但是我国国有企业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的现象仍普遍存在。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了国有企业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是其发展的方向,这一规定使得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企产权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实早在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对混合所有制这一概念进行定义,随后国家大力鼓励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直到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截至目前,中央国企层面,继中石化率先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中海油、中冶、中石油等多家中央国企相继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石油、石化、电信、民航、建材等重要行业的中央国企基本上市;地方国企层面,全国 31 个省份在 2015 年地方两会中都提出了地方国资改革的蓝图,除吉林、福建、内蒙古、西藏、新疆外,其余 26 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国资改革方案或措施。在新一轮的国资改革中,多地方案侧重以混合所有制为核心进行国企改革,改革取向一目了然。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 2003-2014 年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活力的影响情况。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涉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时间差异,另一方面又存在同一时点混合所有制国企和非混合所有制国企之间的组间差异。本文选取双重差分模型有效控制了混合所有制国企和非混合所有制国企的事前差异和其他共时性政策的影响,进而单独识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对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别从混合所有制的规范研究、混合所有制的实证研究、企业活力的规范研究、企业活力的实证研究、混合所有制与企业活力关系的研究等方面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述评。 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首先梳理了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变迁路径及相关政策出台对企业活力的影响,梳理发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遵循“偏国营阶段—股份制探索阶段—混合经营发展阶段—经营主体市场化阶段”四个阶段的变迁路径,并从历史演进角度分析得出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促进企业活力提高的总体结论。其次,分析了企业活力的影响因素和财务本质,并基于财务视角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企业活力指标评价体系,用于企业活力评价和实证研究。最后,以产权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借鉴“结构—行为—绩效”框架(SCP 框架),构建“产权结构—企业行为—企业活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结合企业活力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活力影响的具体表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出现较早。混合经济论点的最初来源是凯恩斯(1936)撰写并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到资本主义政府部门参与到经济中是挽救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随后,A.汉森(1941)和萨缪尔森(1948)分别发表了对“混合经济”的理解,主要的观点是当前社会已不再是单一的私人经济,而是国家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混合经济”,并且坚信“混合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由于大部分西方国家都选择有明确的有计划的私有化道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混合经济”主要是政府角色加入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市场经济特征,不像混合所有制在我国普遍性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国际上三十多种经济学期刊,发现国际学术界并没有对混合所有制领域重点关注与深入探讨,只有少数几篇文献与混合所有制研究有关。比如 Stephen Brooks  (1987)研究了英国石油公司与加拿大发展投资公司等混合所有制公司案例,发现政府常常利用股权优势迫使公司执行政府的政策偏向,而不顾企业利益。也就是说,混合所有制企业常常被用作公共政策工具,伤害商业价值。这是一篇考察混合所有制企业政企关系的文章,主要对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有帮助,并没有涉及企业绩效,并且只进行案例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B.Mattijs、McCartney、E.Gedajlovic 等人(2001)对全球混合所有制的航空公司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选取了国际上 50 家航空公司的数据做样本,以私有股份占有投票权股份的6%-98%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判断标准。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航空公司的绩效指标低于私有航空公司,而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绩效优于国有航空公司但低于私有航空公司。这是一篇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绩效的文章。综上,国际学术界关于混合所有制研究的文献较少,有个别文献通过实证分析涉及企业治理、绩效方面的研究,但未涉及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综合评价的研究。不过这些文献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最初来源是薛暮桥先生(1987)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演变》一文中提到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制形式日益复杂,如果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方出资形成的企业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1988 年,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1988)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要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产权融合为方向进行企业改革。这是一篇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倡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1993  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片课题组(1993)发表论文指出,非国有制经济改革以来表现出较强的活力,随着多种所有权相互渗透,混合型的产权结构出现。这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献之一。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提到“混合所有”这个词。随后,我国经济学界对混合所有制的研究迅速增加。但大部分文献主要停留在论证混合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兼容问题,特别是混合所有制如何能够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改造,又保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戴文标(1993)的文章就是如此。直到 1997  年,以吴敬琏、刘世锦、张军扩等(1998)为代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党的十五大政策咨询建议报告中提出: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大量引入非国有股东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这是一篇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文献,尽管文献本身没有使用混合所有制这个词。 
......
 
第三章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的理论分析 .......... 17
第一节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变迁路径 ........ 17
第二节  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活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 24
第三节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的理论依据 ......... 33
第四节  “产权结构-企业行为-企业活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 35
第四章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的实证分析 .......... 39
第一节  双重差分(DID)模型 .... 39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41
第三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42
第四节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 43
第五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
第六节  主成分分析提取被解释变量数值 ........ 47
第七节  双重差分回归结果与分析 ...... 49
第八节  稳健性检验 ......... 51
第五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52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52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52
第三节  论文局限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54
 
第四章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的实证分析#p#分页标题#e#
 
第一节  双重差分(DID)模型
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研究都无法得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促进企业活力提高的肯定结论。然而,如此重大的改革,在各地实施前后,对改革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文献也非常少见。有限的文献多从绩效等单一角度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进行研究。众所周知,简单地进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比较会忽略了混合所有制国企与未混合所有制国企的事前差异和其他共时性政策的影响,因而是无法准确衡量改革效果的。因此,本文采用经济学中专门分析改革效果的双重差分法来评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当某些外生事项(常常是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使得社会中个人、家庭乃至整体社会环境发生改变时,便产生了自然实验或准实验。它不同于真实实验,是因为其样本是根据某个具体政策选取的,而真实实验是随机而明确抽取的。如果仅仅通过单一前后比较或横向比较,即比较受外生事项影响的群体在事前事后的差异来考察其对某个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会忽略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继而导致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偏差估计。因此,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本文将原有受到外生事项影响的部分群体作为实验组,而将未受同种外生事项影响的部分群体称为对照组。通过将样本“事前事后差异”与“有无影响差异”有效结合,进一步控制干扰因素,补充由于自然实验在样本分配中不能随机的缺陷,真实的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对结果造成的净影响。DID 双重差分模型的核心是双重差分估计量。假设 y 表示政策实施结果的随机变量,u=1 和 u=0 分别表示有无受政策影响差异,t=1 和 t=0 分别表示事后事前的时间上差异。
.......
 
结论
 
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主要考察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适当性。通过分析企业活力的影响因素和财务本质,基于财务视角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系统的企业活力指标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活力进行评价和实证检验。我们选取了 2003-2014 期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发行了  A  股的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包括 362 家上市公司。其中,经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 130 家,未经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 232 家。利用双重差分法构建模型 1 分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的关系,并构建模型 2 分析非国有股权集中度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活力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活力。实证研究显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活力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活力与年份显著正相关。说明近几年国家出台相关大力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对于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活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非国有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活力存在 U 型关系。实证研究显示,从整体上看,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活力。然而,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大小进一步拉开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活力的影响程度。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在 40%-70%期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活力影响最为显著。而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企业活力上升。说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股减持不是越多越好,只有控制好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才有利于企业活力提高。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