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对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影响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2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604151129107371
  • 日期:2016-04-1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2014 年 9 月 10 日,民生银行一纸诉讼揭开皖江物流债务违约惊天大案,国内最大一笔钢材贸易信贷违约事件浮出水面。涉案金额高达 127.18 亿元,19 家银行被卷入其中,上市公司被迫申请停牌,并抛出淮矿物流破产重组整改方案。评级机构同时下调“12  芜湖港”债务信用等级,将其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由于案情重大,该案件已被定性为典型系统性案件,甚或影响安徽省金融圈的常态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源自其对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监管不利,子公司负责人滥用职权唯我独尊,业务冒进发展缺乏日常监控,被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报告及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机构投资者更是对其躲之不及,证券投资基金较去年持股比例下滑一半,QFII 及社保基金更是无人问津。相比之下上海家化却显得很是走运。2013 年,上海家化由于诸如销售返利、运费计提和控制的预算机制尚未建立,及对财务人员培训不足致使多项会计处理程序错误,被普华永道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此背景之下,股价不跌反升。截止 2013 年年底,QFII、社保基金及证券投资基金对其持股比例仍是居高不下,较去年仅减少不足三成。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在缓解代理矛盾、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降低权益成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利润操纵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往往更偏好于内部控制健全、信息披露透明、财务信息真实完全的公司。其中,独立机构投资者基于自身独立性,更能以自身的持股比例客观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及其缺陷的影响程度。 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防范潜在风险,实务界和理论界均做出了不懈地探索和努力。1992 年,美国 COSO 委员会为规范企业内部运作,保障资产安全发布《内部控制框架》。 2004 年,COSO 进一步推出以风险管理导向为基础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着力强调健全和规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08 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
 
二、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就内部控制缺陷的异质性进行微观层次的梳理归纳,尝试对“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做出明确界定;其次,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更专业层次划分,以独立机构投资者视角探究哪类控制缺陷更易影响其持股决策。本文的研究拓宽了有关内部控制及投资理论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同时,本文认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往往会遭到独立机构投资者的排斥,然而就何种控制缺陷更易遭到独立机构投资者的厌恶仍尚未定论。即,独立机构投资者愈是加以规避的企业愈能彰显其内部控制所存在的弊病,其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能有力地说明公司内控机制中存在的盲区。本文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基础,梳理自《规范》实施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缺陷差异,并按照 COSO  五要素进行归类整理,从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态度探究哪类控制缺陷更易诱发更深层次、更不可控的重大风险,为内部控制在实务运用及改善给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继财务丑闻的不断爆发,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被认为是解决问题和防范潜在危机的良药,先行者们亦早早开始了孜孜不倦地探索。从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定义、确认的定性研究;到以量化指标构建模型,探究内部控制与公司财务绩效、盈余管理、审计收费、财务信息质量等多视角的定量分析,层层深入。在 SOX 法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后,围绕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视角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新风尚,结合不同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在资本市场股价的不同反映,机构投资者逐渐进入财会领域研究者的视角。PCAOB 第 2 号准则(2004)将内部控制缺陷定义为“一种重大缺陷或重大缺陷的集合,该缺陷具有导致公司年报或者中期财务报告中重大错报重述风险不能被防范或者发现的合理可能性”,并按照其影响程度划分为:控制缺陷、重要缺陷和实质性缺陷。穆迪债务评级公司(Doss and Jonas,2004)按照内部控制缺陷内容将其划分为会计层面(accounting level)内控缺陷和公司层面(company level)内控缺陷。其中会计层面缺陷涉及具体会计科目核算与账户余额、会计附注及披露;而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涉及整个控制环境,该缺陷会导致审计师在实施审计时无法将风险其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而,较之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穆迪认为公司层面重大缺陷不仅让人质疑管理者编制财务报告的精准性,更是其业务的控制能力。Doyleet  al.(2006)则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人员归因类、复杂性归因类和一般归因类。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在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中,研究视角由缺陷形成成因分析逐步转向对缺陷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手法由规范性研究转向实证研究,这主要受益于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披露要求重视加深,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受到更多上市公司的追捧,公司治理层与投资者均注重公司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审计报告信度。在此,本文仅就有关内部控制缺陷文献进行梳理归纳。 基于中国国情,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王惠芳(2011)认为内控缺陷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模糊、重大缺陷缺乏认定标准、有关内控缺陷的规范缺乏细化指导规则等。而前述缺陷直接导致了内部缺陷认定不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低质量问题。刘玉廷博士(2011)指出“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特别是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08 年5 月,我国五部委在借鉴 COSO 报告和风险管理思维基础上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要素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按缺陷类型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缺陷影响程度划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是指鲁清仿(2009)认为应结合公司治理整改基础,将内部控制缺陷定义为:“上市公司年报或中报中有‘补丁’行为,及存在注册会计师变更情形”。南京大学课题组(2010)按照 COSO 五要素对媒体报道的 112 家公司内控信息评价,推断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类型,研究结果具体显示为:“控制环境中的员工控制和经理层控制缺陷,风险评估中的战略风险评估缺陷,控制活动中控制盲区缺陷,信息沟通中的内部报告缺陷和对外披露缺陷,内部监督中的内部审计缺陷”。田晓雪(2012)依据内部控制缺陷内容将其划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其中设计缺陷产生于初始规划不善,系统天生不足;运行缺陷则是控制程序无法实施有效控制,实为动态性的后天缺陷。石意如(2012)基于内部控制域秩序不同对其进行三分认定,将其划分为内部控制规则性缺陷、内部控制偏规性缺陷和内部控制行为性缺陷。在控制人为有限性理性之下,内部控制执行的最终效果=(1-规则性缺陷)*(1-偏规性缺陷)*(1-行为性缺陷)。 
........
 
第三章  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对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 .... 15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15
第二节  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的内涵及评价体系 ....... 18
第三节  独立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及特征分析 ...... 25
第四节  与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关系的理论分析 .... 27
第四章  对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影响的实证研究 .... 30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30
第二节  样本及数据来源 ....... 31
第三节  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 32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34
第五节  非平衡混合效应回归分析 .... 36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39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39
第二节  政策与实务建议 ....... 40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41
 
第四章  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对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环境是构建有效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渗透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方面面,保证企业经营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率性,协助经营目标的实现,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其他控制因素的有效实施,漏洞百出的控制环境为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沃土。郑海英(2004)认为内部控制环境本身的缺陷会引发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失真及管理层守法意识淡薄,李氟(2005)认为由内部控制环境诱发的经营风险会致使全局风险的爆发,从而导致高危审计风险。徐亚明和李晓明等(2007)更指出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基石。基于此,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将造成企业经营全局性风险,独立机构投资者对此类风险持有最警惕和审慎的态度,因而该缺陷会使得独立机构投资者予以回避,由此得出假说 1: H1:存在内部控制环境缺陷(IC)时,独立机构投资者减持的可能性较高。 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立足行业发展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并在对其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后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才是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然而由于风险的不可预知性,学者们在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证据理论来衡量这种“不确定性”、“无知”等概念。魏巍等(2011)即利用该方法对我国汽车行业构建该指标评价体系。#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以多重委托代理理论和机构投资者监督有效假说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的形成及对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选取 2011 年-2014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为样本,探究独立机构投资者在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水平下的持股比例数目,实证研究发现: 首先,独立机构投资者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都加以规避。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无疑向市场传递企业蕴藏潜在风险危机的信号,公司价值被质疑、重新评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独立机构投资者往往谨慎评估、三思后行。 其次,当内部控制存在风险评估或控制活动要素缺陷时,独立机构投资者对此往往加以规避。由独立机构投资者的敏感程度我们也不难看出,该两要素的缺陷最易形成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诱发更深层次的潜在威胁。当高风险控制点不能被识别,企业无法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潜在危机蕴藏并不断凸显,最终酿成难以弥补的危机;控制活动是使得整个内部控制框架得以落地实施的关键,而关键节点控制的漏洞则容易造成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体系停留于理论,无法甄别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劣。 再次,当内部控制存在控制环境或监督要素缺陷,独立机构投资者产生规避,但厌恶程度不如风险评估或控制活动要素缺陷显著。虽然此两者缺陷产生的影响不如前两种严重,亦不能放松对其的警惕。控制环境奠定了内部控制整体的基调,且控制环境要素缺陷的存在往往与重大缺陷的产生密不可分。但自《规范》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均能依据建立控制环境框架,形式上控制环境建设得到保障,因而样本公司中此类缺陷亦是最少,其本身就已得到很好的改进;监督要素缺陷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纠偏机制失灵,内部控制即是存在缺陷亦不能被察觉,最终使得企业在偏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法弥补。 最后,独立机构投资者对由于信息与沟通产生的缺陷显得不敏感,即是如此,也不能忽视对此要素产生缺陷的防范。信息与沟通强调了内外部成员之间信息搜集、处理、传递和保存的顺畅,独立机构投资者凭借自身资金、专业等优势及时做出评判和调整,并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和风险做出提前应对措施,因而其对此类缺陷显得不是那么排斥,这也与我们的预期存在一定偏差。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