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会计计量理论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环节,计量方式是会计反映的基本手段,因而会计计量模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我国引入会计学之初一直以历史成本计量作为核算基础。1998 年,我国引入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计量模式,但是当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不仅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现状,而且还给企业提供了操纵利润的机会,因而在 2001年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大部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改革的推进,更多的股票、基金、债券等在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些金融资产的频繁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为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国又重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06 年 2 月我国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再一次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加强人们对公允价值的关注。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同时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随之增强,公允价值计量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2014 年 1 月 26 日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自 2014 年 7 月 1 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盈余管理通常是以会计选择和估计以及会计职业判断为前提而存在的。有人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盈余管理更加难以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变得越来越不可靠和真实。那么,既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已成现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我们现在应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角度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状况,使其更加完善,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颁布,公允价值的运用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起了比较激烈的分歧。一部分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使财务报表的相关性更好地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认为公允价值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理论依据并在分析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拟将公允价值计量与中航地产相关财务指标相结合进行案例分析,以期达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盈余管理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尽管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根据 2014 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看,会计计量模式仍然是会计实务界不断探索与求新的目标。多数企业会利用会计计量进行盈余管理,这对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均产生严重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不断更新在提供更好的会计相关信息的同时又给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空间。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指标体系设计,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清楚的认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对与案例分析相近的公司的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选择中航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来研究盈余管理还能够降低一些可能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公允价值概念界定与计量方法
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机构对其描述不尽相同。相关国际性会计组织认为关于公允价值的解释是在平等交易过程中,了解实情的当事者用资产交换和偿还债务金额。英国财务会计组织于 2000 年初发表的第 7 号的声明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公允价值是自愿的交易或非结算的交易,两方自主对资产进行交易”。 2014 年 1 月 28 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准则第 39 号具体准则中,新增一个成员——公允价值。在第 39 号企业准则中对这一成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系统的解释和规定。旧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相关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21]。” 最新的会计准则第 39 号准则中,重新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阐释。即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应用新定义中,应注意不属于有序交易的清算等被迫交易。假设有序交易只在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进行。这两种市场应当是企业在计量日才能够进入的市场,因此在不同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可能出现不同企业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同时还会将资产的状况、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使用的限制等资产本身的特征列入该计量日和市场参与者对其资产或负债的计量所应考虑的问题之中。
.......
2.2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与动因方式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指出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及相关规范的允许下,通过会计方式的选择来实现经营者的利益和价值的行为。美国会计学家 Kathehne Schipper 认为,盈余管理最终目的是管理者通过有目的的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和传递,从而获取个人利益的“披露管理”。Leviit,Goel 和 Thakor 指出进行盈利管理是让盈余报告符合管理者的预期而不是反映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如果过度进行盈余管理不能真实表现企业经营情况。 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总结出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25]。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
第三章 中航地产盈余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15
3.1 中航地产基本情况介绍 ..........15
3.1.1 中航地产简介.....15
3.1.2 中航地产主要财务数据..........15
3.2 盈余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18
第四章 中航地产盈余管理分析...... 23
4.1 指标计算 ......23
4.2 盈余管理分析 ....23
4.2.1 基本盈余指标分析.....23
4.2.2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指标分析.....28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33
5.1 研究结论 .....33
5.2 政策建议 .....33
第四章 中航地产盈余管理分析
4.1 指标计算
根据上一章指标的构建与中航地产近五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得出 2008-2013 年度中航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如表所示:如表 4.1 所示,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在 2008 年、2010 年、2011 年及 2012 年都处于 98%以上,且波动幅度较小。在 2009 年与 2013 年出现了下滑,分别为 79.65%和 75.61%,且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 20.99%和 22.83%。具体变动趋势如下图: 2009 年,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 1.49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 1.25 亿元,增长了 5.2倍,增幅较大。当年公司实现营业利润金额为 1.18 亿元,较上年增长了 0.94 亿元,同比增长 3.9 倍。2009 年度利润总额与营业利润金额均涨幅较大,但是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之比却比 2008 年下降了 20.99%,根据 2009 年财报显示,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2009 年营业外收入的增加与营业外支出的减少。2009 年营业外收入增加了 0.29 亿元,增长了 7.3 倍;营业外支出减少 0.02 亿元,同比下降 40%。这导致了利润总额总体上升。综合来看在营业利润增长的情况下,利润总额相对增长更多,因此 2009 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较 2008年有所下降。
.........
结论
本文基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中航地产为研究对象,对盈余管理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二者关系的研究程度。其次,介绍了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公允价值优缺点以及盈余管理的动因与手段的阐述,了解公允价值如何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为接下来指标建立与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指标体系,并搜集了中航地产 2008-2013 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主要财务数据。最后,根据之前所建指标体系和有关财务数据,计算得出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指标计算结果。根据六年的指标计算结果与变动情况,分析中航地产盈余管理情况,得出相关结论。研究发现,中航地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本文构建五个整体指标与三个公允价值计量下的具体指标,由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与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比重看出中航地产盈余状况具有一定持续性;从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现金差异率看出中航地产盈余现金保障程度较低。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增减变化得出中航地产盈余状况不稳定;从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变动趋势推断出,中航地产有可能通过增加营业外收入进行盈余管理;从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比重可以推测出,中航地产有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倾向。 #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