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五粮液股份公司在 2009 年的《澄清公告》中对智溢塑胶的证券投资款存在重大遗漏,另外未及时披露相关董事被羁押的事实,在证券投资机构的投资信息也未进行及时、完整地披露。由于其行为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被证监会处罚;2010 年湖南天润实业控股公司由于:违规使用募集资金 8850 万元用来归还银行借款,对此事项未及时作出完整、正确披露。对于公司重大仲裁事项,直到公司收到仲裁通知书后才将此事告知公众,被证监会严令改正其违规行为并处以 30 万元罚款;2011 年彩虹精化公司因刻意隐瞒 20 亿元人民币的大笔订单,对应该进行披露的信息没有披露而被深交所公开谴责;2013 年 10 月 11 日,珠海中富、恒顺电气等 6 家上市公司由于未履行必要的评估程序,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而被证监会通报。上述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其实从证券市场开始之日起,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低下而被相关监管机构处罚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原本用来揭示上市公司相关风险,进而减少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的信息披露成为了某些上市公司欺瞒投资者,获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低质量信息披露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利用者与信息披露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于信息利用者来说,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关乎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是其进行判断和作出相关决策的主要依据,但其前提条件应该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真实、完整和及时的。倘若对信息利用者而言,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虚假信息、严重遗漏或者是延迟披露的信息,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为了尽可能保障自己的利益,面临上述情况理性投资者在不“用手投票”时会选择“用脚投票”。若信息披露违规现象充斥了整个资本市场,将导致投资者退出资本市场,这将不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长期发展。对于信息披露者而言,其理应按照相关法律和准则的要求信息作出真实、完整、及时地披露,否则信息披露者很可能面临监管机构会对其作出处罚。
.......
1.2 研究意义
本文从声誉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分析,研究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出发,分析论证媒体报道是否会对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现有文献大都是从公司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等内部治理机制来说明阐述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内部治理机制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媒体报道,现有文献从财务重述、盈余管理、投资者保护等角度出发研究其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治理效应。本文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本文以 2010—2013 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 Logistic模型,分析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地区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是否不同,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
第 2 章 相关理论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理论综述
伴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兴起,各个利益相关者由于信息途径以及信息获得成本等原因导致各方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继而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减少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作为公司委托人的股东主要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来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另外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上市公司不仅受到委托人的约束,也要受到监管部门、产品竞争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的约束。如此双管齐下、内外监督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模式,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领域的多元化,需要专业人才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难题。一方面对企业资源享有所有权的股东们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精力,另一方面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也孕育出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经理人,这就促使股东们开始在经理人市场中选择合适的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并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授予其决策权,支付相对应的报酬,所有权与经营权由此发生分离。
......
2.2 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现状
信息是指通过运用专门技术方法加工后传递给与企业有利害关系人们的经济信息。这类经济信息能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运作流程、结果反馈给信息需求者,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等,让人们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广大利益相关者则依据获得各种信息(如财务信息、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等)做出经济决策,因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主要取决于所获取信息的质量高低。像其他有形公共产品一样,高质量的信息是相关信息使用者做出高效正确经济决策的基础,是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石。信息披露质量其概念没有专门的阐述,按照相关学者的描述我们可以总结为信息披露质量是指披露主体传递给受众对象的公开信息的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信息质量包含了信息披露的质量。原因在于信息质量包括信息确认质量以及信息的披露质量,前者注重信息的内在和外在特征,而后者则强调的是信息质量的外在表现。Healy & Palepu(2001)[1]就指出信息披露质量虽然来源于信息质量,但相对独立的研究信息披露质量有其特殊意义。另外由于非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来自于行政监管,其信息的公开程度以及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与上市公司都存在显著差异,所以本文的后续分析中主要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
第 3 章 中小板上市公司概况.......18
3.1 中小企业市场板块....18
3.1.1 中小企业市场板块的界定..........18
3.1.2 中小企业市场板块的特点..........19
3.2 中小板上市公司现状分析......20
第 4 章 研究设计......25
4.1 研究假设......25
4.2 样本设计......26
4.2.1 样本选择..........26
4.2.2 媒体报道的样本选择....26
4.3 研究变量定义.....28
4.3.1 被解释变量......28
4.3.2 解释变量..........29
4.3.3 控制变量..........29
4.4 模型构建......31
第 5 章 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分析.......32
5.1 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描述性统计.........32
5.2 媒体报道和其他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3
5.2.1 媒体报道的描述性统计.......33
5.2.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3
5.3 相关性检验.........34
5.4 多元回归分析.....37
5.5 稳健性检验.........39
5.6 不同地区影响下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41
第 5 章 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分析
在第四章的基础上,本章的核心是对文章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媒体的监督是否会对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受到地区发展程度不同的影响。
5.1 中小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描述性统计
在分析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 2010-2012 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深市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能比较全面、客观的反应企业的信息的披露状况,本文将评级结果为 A 或 B 的赋值为 1,评级结果为 C 或 D 的赋值为 0。表 5-1 列出了不同年份上市公司信息评级结果及比率。从表 5.1 可以看出,近四年中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级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比率平均值都超过为 84%,整体来看比较乐观。但分析每年的考评情况时发现这一比率有升有降,其中 2010 年信息考评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的比率高达15.82%。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上市公司的信息考评结果整体有了较大的改善,优秀或良好的比率达到 90.13%,但在 2012 年这一比率又下降了近 4 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忽上忽下并不稳定,纵向上来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还有待提高。
......
结论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 2010-2013 年中小企业板块 200 多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
1、媒体总报道越多,上市公司下一期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由于信息的提供方和信息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利益相关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有限。若其选择亲自获取所需信息,则所付出的成本相对较高。媒体作为第三方,可以利用其专业团队降低上述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通过公众的关注或者行政部门的注意而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促使公司改善其信息披露质量。#p#分页标题#e#
2、媒体的负面报道越多,上市公司下一期信息披露质量越好。根据媒体的情绪,文章将媒体报道分为负面报道和非负面报道,并分别研究了这两类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负面报道与下期信息披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但非负面报道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进而得出媒体的总报道之所以对信息披露质量有影响,主要是其中负面报道起的作用。
3、媒体报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环境下效果不同。在东部地区,媒体报道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更显著。结合樊纲等(2010)的研究,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相对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可能受到当地政府的行政保护,媒体无法较自由的发挥其监督职能。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