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市场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也越发增多,如煤炭、石油、黑色金属、天然气等资源。资源消费方面,我国已然世界第一,成为全世界资源格局获益最多的关联国家之一。最近几年,我国资源进口越发增多,造成在天然气方面,对外依存度约三分之一,在石油方面,对外依存度超过了一半,达到了百分之六十,而煤炭进口方面,我国居世界第一。目前阶段,世界各国政局相对安稳,经济发展迅速。可是,当中东地区局势越发不稳定,一些国外资源型企业产量不断减少,使得资源越发紧张,资源问题不断制约着全球经济的腾飞。所以,不管欧美发达国家或者亚非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将目光放远来准备世界性的资源战略。我国能源安全形势紧张,资源的国内供给和需求缺口呈现上升趋势,且国际资源市场呈现一种“卖方市场”的特性,价格的控制给中国经济形势带来威胁,资源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资源型企业而言,投资开发不太容易得到较好品质资源,同时,勘探和建设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可是跨国并购却不同,相对来说它的风险性要小很多,同时速度方面优势较为明显,能够帮助投资者早日打开市场,增加扩张速度、获得资源。从2005年起,一些国际型企业在开发和勘探其他国家的资源时,便利用到了并购。同样,也有企业运用并购手段,先并购国内企业,然后再幵展国际化战略。就好比2006年一月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通过并购了加拿大第二大的黄金生产企业,其黄金产量立刻跃居全球第一。当资源战略越发着眼世界,随着全球性的资源战略实施,我国资源型的企业也纷纷响应着政府的号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进行了一系列的跨国并购。我国企业在并购非洲、澳洲的一些地方的企业后,丰富了我国的资源储备,同时的,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源归属于政府,由政府垄断。所以,我国开展跨国并购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当我国经济发展,企业不断强大,世界看中国的眼光也越发敬佩,我国在全球范围越发具有的影响力。
......
1.2研究意义
企业要想不断扩大,必然要进行兼并和收购。国外企业经验证明,全球范围内,龙头企业均是运用跨国并购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上世纪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响下,我国企业若想不断扩张,必然也要走向跨国并购。尽管从数量上来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在遂渐增长,同时并购的金额也在随之扩大,可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却并非一帆风顺,过往的案例给了我们太多的警示。特别是资源型的企业,在幵展跨国并购时尤为艰难。目前来说,专家学者们对我国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展开研究并不多,在这不多的研究中又多集中在并购之后整合过程里失败,或者说业绩不佳、未能创造价值等方面。但是,海外并购如果从一开始连并购都没有达成,又何谈并购后整合、业绩等问题呢。本文从并购事件幵始研究中国资源型企业应对跨国并购投资目的、相关策略、如何躲避风险,这些都比较重要且具有实际性作用。尽管我国地域广阔,物资丰富,各种资源储量丰富,可是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随着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投入的资源以及能源越发庞大,我国企业的能源和资源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如铁矿石进口方面,现阶段我国已是全球第一,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固发展离不开能源,这是时代特征,也是国情决定,因此,我国资源型企业就应该着眼海外,走出国门获取资源支持。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幵放程度在逐渐扩大,同时,我国对外资的利用也在不断增长,对外开放的大环境造成了我国资源型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对手越发增多,需要时刻接受国际资源型企业巨头的挑战。在国际化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如何运用跨国并购的方式来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这对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壮大以及我国各类行业的壮大来说都是意义重大。
.......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1960年,海默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并在《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利用垄断优势理论来途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他觉察到:FDI垄断优势的形成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内。这种理论后来由他的导师金德贝格与凯夫斯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理论。因此垄断优势理论又被称为“海默——金理论”。海默认为,传统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市场完全竞争的假设上,但是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罕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才是常态,而正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才使得企业在垄断方面较为突出,同时,可以运用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大公司或者是大财团,使得国际经济中存在大量的垄断因素,对外投资与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共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理论分析必须建立在这些现实的基础上。金德尔伯格进一步研究,发现FDI存在的前提,是商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的垄断优势可以从四种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生:1、商品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产品的差异、特殊的市场营销能力和价格联盟等;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如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可获得性和专利技术保护方面的差异等;3、有规模经济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性,如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内外部规模经济可能引致的市场不完全竞争等;4、由政府政策和管理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性,如政府的各种干预政策,税收、利率和汇率管制等。垄断优势理论是认为跨国企业在进行对FDI时,自身所拥有的东道国没有的某种垄断优势,如技术、充沛资金、现金管理经验及销售网络等,将抵消其在企业国外投资中体现的劣势,并充分利用这些垄断优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取丰厚利润。
.......
2.2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对比分析以及探讨成为网络热点。同时在网络上揭示了一部分我国企业关于海外并购失利以及一些并购过后整合不成功的事例。于是留下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处于劣势地位。但目前学术界研究较少,寻找这些问题的真实答案,以及实证成果都较为缺乏。有一些中国学者从几个角度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探讨,如文化整合方法以及组织创新准备等等,其研究主要是通过定性以及案例来进行研究。清科集团在每一季度都会出台我国企业并购的一些相关报告,其中不乏国内以及跨国的并购行为,然而缺少对以海外并购为代表的整合并购数据的绩效进行正式分析。2006年以廖运凤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探讨了一些关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但同样缺少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证分析。同一年,Hemerlingetal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16个中企海外并购案例表明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升了投资者的价值。2008年Luedi运用同一种方法分析了从1995到2007这13年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50余个案例,表明了一半以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缺乏财富效应。虽然分析的学者较多,但是样本分析结果的缺乏使其可信度略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顾露露及RobertRead(2011)运用市场模型、FF3FM模型和事件研究的基本方法评估1994一2009年中国157个企业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结果显示,尽管外界对海外并购绩效看法各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反映了市场对待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大力支持。从中长期这一视角来看,其在整体上取得了非负的超常回报率(Abnor malreturn),体现了政府“走出去”战略的胜利开局。考虑到行业绩效差异,本文运用Fix-to-fix控制组的方法对并购中长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外并购得益主要是来源于人民币升值,其我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其并购绩效明显低些,而我国海外上市公司较内地上市而言其绩效明显高些。
......
第三章研究设计.........12
3.1研究方法的选择.........12
3.2研究样本的选择.........12
3.3研究假设.........13
3.3.1资源性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外部原因.........13
3.3.2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内部原因.........13
第四章案例分析.........14
4.1汉龙集团收购澳洲铁矿企业Sundance.........14
4.1.1案例描述.........14
4.1.2原因分析.........15
4.2中国锅业收购南戈壁.........15
4.3中国黄金并购ABG.........17
4.3.1案例描述.........17
4.3.2原因分析.........18
4.4盛和资源收购和有信.........19
4.4.1案例描述.........19
4.4.2原因分析.........20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21
5.1研究结论.........21
5.2建议.........22
第四章案例分析
4.1汉龙集团收购澳洲铁矿企业Sundance#p#分页标题#e#
2011年7月15日汉龙集团向澳大利亚上市企业、铁矿石勘探及发展商Sundance资源公司(简称:SDL)提出总价14.4亿澳元的全资要约收购。该公司拥有位于略麦隆的穆巴拉铁矿项目绝对控股权,该区域是世界第三大未开发铁矿区,一旦四川汉龙收购成功,将有助于增加中国钢企在世界铁矿石贸易中的话语权。这也将成为中国民企在澳洲所发生的收购项目中最庞大的。SDL市值在14亿澳元左右,以非洲嗜麦隆与刚果布交界处非洲“铁三角”的大型铁矿石勘探为主,截止到目前为止探明的资源数量达到了28亿吨,其中有62%品位即4.2亿吨的直运赤铁矿,同时在存在着少量的优质磁铁矿。而这些数目仅仅是勘探了一小半区域的结果,勘探工作还在进一步的进行中也意味资源量也会不断上涨,极有可能会突破100亿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目。按照该公司的最新计划:2015年前,投资45亿美元左右来创建长为480千米的铁路以及30万吨级的深水港口,一期年产突破5000万吨,同时,其每年利润也保持在30亿美元。当该公司不断整合后的项目发展到1至2亿吨的规模时,其在世界的五大铁矿石中也会占有一席之地。汉龙集团于2011年3月曾经出资2亿多澳元收购了SDL公司16%的股权,加上之前收购的3%,已经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而这项收购也看似稳操胜券。但是这项收购计划却在两年后的2013年发生了变故。在2013年的四月八号SDL发布了关于停止与汉龙集团拟定的合同。这一结果主要是汉龙集团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并购相关融资规定所导致的。汉龙集团前董事长刘汉曾经对媒体表示,该集团如今以海外战略为主,期望花费十年的时间来挤身到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列,能够分配以及决定国际铁矿石的资源。而这项目标也因为收购的失败而告吹。
......
结论
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性质与并购中是否会遇到政府干预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发达国家比资本市场较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对资源型企业并购的针对性干预较少。他们拥有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很少针对某一项并购活动进行修改。而发展中国家政府则经常想要提高其在交易中的地位或者增加其分得的利益,而对法律或者税率进行修改,而导致并购企业成本上升。故之前假设的目标国政治政策对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有着重要影响,假设1成立。从各失败案例中经济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外部原因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包括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当经济环境不利于并购时并购事件容易失败。而目标国政府对并购事件的敌意也显现出企业公关能力有限,未能与目标国政府形成良好关系以规避政治风险,故而之前假设的公关能力有限是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内部原因也是成立的。而经济环境对于并购失败也存在一定影响,当所收购的资源价格持续下降时,并购企业投资收益便会下降,进而对并购失败有一定影响。而企业性质直接从融资方面影响着并购的结果,民营企业在大量融资时面临困难,加上民营企业信用容易受到经营者、大股东丑闻的影响,在融资方面不如国有企业轻松。国有企业凭借其国有性质,哪怕经营者出现丑闻,也对融资影响较小,受到融资原因影响较小。可见之前假设中资源型海外并购失败内部原因中的融资能力有限是成立的。但是企业的国有性质在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中带来的并不都是好处,在进行海外资源获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进行巨额的并购往往会引起各方关注,引起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政府的特别关注。这表明之前假设的本国政治政策是资源型海外并购的外部原因之一是成立的。而并购估值谈判能力有限最终导致并购成本不断上升,以至于高于可接受、可支付的成本。这里的成本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谈判的并购价格,另一方面是其他隐性成本的不断升高。因此并购估值及谈判能力有限也是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内部原因之一,假设2成立。总的来说,投资收益的降低是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最终原因。未来,中国资源型企业不仅仅需要走出去,更需要的是走好这条路,在今后的并购中需要政府以及企业自身的共同协作下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