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3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12111805007107
  • 日期:2015-12-09
  • 来源:上海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公允价值自诞生之日起便载负着必须动态、及时地把企业价值的增减变化反映到财务报告上的重任。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由于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为社会各界所垢病,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青睐,其运用范围从金融工具逐步扩展到传统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与此同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十分重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并将公允价值准则的制定提上日程,建立高质量标准的全球统一的公允价值准则。2006 年 9 月 FASB 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57 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这一准则表明公允价值已成为国际化的商业语言。随后在 2011年 5 月,IASB 为响应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号召,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十三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IFRS13),这一准则的发布是公允价值准则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回顾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过程,先后经历了“初次引入—全面规避—再次引用”三个阶段:其中财政部于 1998 年发布的 10 项准则中有 3 项直接、4 项间接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随后由于发生了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事件,2001 年准则在保留公允价值概念的情况下,取消了对其的应用,而 2006 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有 17 项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以看出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下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建设市场经济同样需要会计制度做依据,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的当务之急。随着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受到质疑,我国也受到巨大影响。因此 2009 年 9 月 2 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之后于 2012 年 5 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X 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并最终于 2014 年 1 月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CAS39),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准则进行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规范化,增强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如何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在我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成本由于相关性差使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会计计量中逐渐占据了上风,因此本文研究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具有很大意义。对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建立在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相关性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因为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状况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使企业不断提高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同时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所以本文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实证检验,运用 2009-2013 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为实施结果提供可信的数据:第一,检验了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实践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一方面金融行业比非金融行业的效果更显著,另一方面国际公允价值准则的实施的效果也是显著的,这些都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了依据;第二,有利于约束企业管理层操纵利润的行为,为公允价值的推广营造有利的环境。因为会计信息的披露对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分配会产生重要影响,掌握信息的主体很可能会为了私人利益而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通过研究公允价值的相关性问题,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并缩减管理层对利润的操纵空间。第三,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合理价值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是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便于投资者作出合理决策。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有待验证。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定启示。第四,为增强公允价值运用的信心提供依据。2008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各界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产生质疑。本文通过实证证据,试图消除各界人士的心理阴影,从而推动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准则背景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针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国外理论界与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理论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使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学术界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背离,会造成收益的巨大波动,从而导致决策短期化。基于此,本文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汇总。国外规范的研究主要从计量属性的对比出发,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例如 GAO3(1990)在一份国会报告中指出,银行财务报告如果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报将有损于问题的提前预警,这样也影响了有效的监管。Morris(1991)指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所以在该种模式下的数据优于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下的数据。Lynch(1992)指出,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带来高业绩的金融机构能够被投资者识别,并通过股价的波动影响管理者的决策。Feltham 和 Ohlson(1995)从企业的价值组成出发,认为如果会计计量能够公允的话,会计信息使用者将更容易理解和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Gates(1997)指出,如果财务报表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的基础上,这样就违反了会计目标,因为会计目标要求企业应当披露实际的财务业绩,而银行是以“盯市”作为业务基础,所以应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取代历史成本模式进行计量。Scott(1997)指出,只有全面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由于企业的收益变动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收益的变动将会反映在使用公允价值后的财务报表中。Diana(1998)从计量属性对比角度出发,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具有决策相关性。Willis(1998)认为无需置疑的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数据具有会计信息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评价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而比过去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市价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更相关。Barth(2007)认为,在今天报表中包含未来的估计,产生的收益计量模式能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Miller(2008)从会计方法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在披露信息方面要优越得多。Evans,Mark·E,Hodder 和 Leslie(2014)在贷款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中提出,贷款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关于信贷损失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起步晚,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于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年限短,且使用谨慎,因此可供实证研究的公司样本数量少,并未向国外一样有充分的研究。从数据库中以公允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看出,近几年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国内的研究,本文并未只局限于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而是从不同方面进行汇总,从而对公允价值有更深的理解。另外由于国内学者对于公允价值及价值相关性的定义已成定论,所以本文不再对定义进行阐述。黄世忠(1997)总结了公允价值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他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上的问题可以完全得到解决,同时也能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而公允价值将在下一个世纪成为计量主流登上会计的舞台成为最主要计量模式。葛家澍(2001)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众多计量体系中的一种,它与历史成本、可实现净值等计量属性并列。黄学敏(2004)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对市场价格的一个评估,从而得到一个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它是一种全新的独立的会计计量属性。陈矜(2003)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非真正意义上新的计量属性,且很难做到明晰,所以它仅仅是其他计量属性的一种重现。谢诗芬(2004)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复合型的会计计量属性,涵盖了其他计量属性,它是对整个计量体的总称。常勋(2004)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具备其他五种计量方法所具有的特征,它是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是对整个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同样的,于永生(2005)指出,公允价值是所有会计计量属性的总称,是主导其他计量属性的灵魂。
......


第三章 相关理论与假设提出 ......... 16
第一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 16
一、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前提 ...... 16#p#分页标题#e#
二、计量观——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重要的理论 ......... 17
第二节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理论......... 18
一、有效市场理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理论 ......... 18
二、净盈余理论——价值相关性模型的理论 ........ 18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19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1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第二节 模型设计和变量解释........ 22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 26
第一节 数据处理.... 26
一、变量间的描述性统计 .......... 26
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 28
第二节 变量的回归分析..... 28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 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了2009-2013年五年的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析,通过价格模型以及对其进行分解后的模型进行实证,因变量为股价,自变量分解前为每股净资产和净利润,变形后为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后的每股净利润、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额和剔除每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额的每股净资产,再加上三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流通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现将描述性统计结果列于下表: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首先,因变量 P 标准差在所有变量中最大,为 9.113,最小值1.16,最大值 119.26,这说明不同行业公司在股票市场的股价差距很大;其次,分解前的自变量中 BV 的最小值为-4.180,说明其中有些公司资不抵债,导致每股净资产可能会出现负债,最大值为 30.280,最大最小值之间差距也较大,EIT 的最小值-4.236,说明有些公司亏损导致每股净利润为负,但标准差为 0.704,说明各数值与平均值差距不大;再次,分解后的自变量中 FE 的中值为 0,说明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正有负,另外 AFPS 与 FE 类似,但标准差较大,为 3.806;最后,三个控制变量的差距相对不大,企业规模最小值 7.821,最大值 13.276,流通股比例最小值 0.027,最大值 1,资产负债率均值只有 0.518,但最大值为 2.032,说明有些公司风险很大,另外 Ind 均值为 0.070,是因为金融行业的样本所占比例很小,在 2333 个样本数据中只有 165 个。
........


结论


首先,从模型一的实证结果中看出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净资产和净利润具有正向价值相关性,因此假设一得到验证;
其次,从模型三的实证结果中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额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也是显著正向影响的,从而假设二和假设三得到验证;
再次,从加入调节变量后结果来看,模型二和模型四的实际结果显著,但为负,说明国际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布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关系的影响是减弱的。由于 2011年发布了巴塞尔协议Ⅲ,对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是抑制的,另外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于 2014 年发布,此准则发布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也有待今后研究。
最后,从是否为金融行业的分析来看,金融行业比非金融行业的结果是更显著的。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往往与经济形势有关联,即本文准则背景的调节结果,另外,公允价值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由于行业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即本文分子样本的结果。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