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日趋分散化和管理技术的日趋复杂化,企业的所有者在工作精力、作息时间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也逐步退化,在公司规模扩大的同时,由其完全独立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两权分离制度在一些现代企业中萌芽,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追求的是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的增值,而经营者希望更高的报酬或闲暇时间,这样必然导致两者的矛盾,为了有效激励公司高管人员和核心职工,增强激励效果,现代公司开始推行多种模式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指,受益人通过被授予企业股份的方式从而与企业形成紧密联系,经营者可以作为股东来参与企业分红,虽有一定的风险性,但仍能激励员工,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一种激励方法。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对股票期权计划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及其他政策支持,使得股权激励制度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在美国,绝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都拥有公司的股权,而股权激励制度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也得到普遍认可。与发达国家比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关于股权激励的研究才开始进入探索阶段,在当时特殊的经济制度和国情条件下,前期的股权激励实施也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2005 年 12 月,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简称《管理办法(试行)》)。下一年的 2 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针对其会计确认和计量两方面进行了书面规定,为衍生金融工具和财务会计实务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 2008 年,中国证监会陆续颁布了《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共三号,进一步在政策层面上完善了股权激励制度。
………
1.2 文献综述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 1972 年发布了《第 25 号意见书—向雇员发行股份会计》,即(APB No.25),最先从会计角度规范股权激励,也从会计制度上认可了股票期权确认的费用化[1]。Miller 和 Crystal(1994)认为股票期权应做费用处理,如果股票期权对于经营者和核心员工确存在激励效果,那么在这期间,对于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公司已经付出了相应的经济成本,而股票期权本身具有一定价值,不会因为在收益中体现了真正的经济状况而不行权,因此肯定是公司的费用本[2]。McCann(1994)也认为,股票期权应看做费用,理由是如果对股票期权不按费用进行确认,将大大降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影响了会计的中立性,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股票期权作费用处理,对股东而言并不是承担了新的成本,而会计报表披露与否,股东都付出了相应的期权成本。在 2004 年,FASB 发布了修订后的第 123 号准则,规定在期权的授予日,将其进行确认,并计入费用。期权个内在价值是通过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两者的差决定的(即内在价值=股价—行权价),若差值小于等于零,则内在价值为零,不要求企业确认费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这一操作,内在价值法很难真实核算股票期权的价值,所以,在 1995 年,FASB 发布第 123 号准则提出使用公允价值作为股权激励的计量方法。随着西方国家会计丑闻的出现,在 2004 年,IASB 发布了 IFRS2,规定上市企业在对激励股权进行计量时要选用公允价值法,同时,不允许内在价值法的进一步使用。在 2004 年,FASB 发布修订后的第 123 号准则,要求上市企业必须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股份支付的会计计量。
……..
第 2 章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述及发展历程
2.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对于股权激励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研究中还未能给出一致的定义,我们结合本国实际概括为,股权激励是指激励主体(股东)以其股权为标的,授予受益人股票形式的现实利益或潜在利益,用来促进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努力工作的激励制度。使得被激励对象的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挂钩,能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参与公司决策、利润共享,以达到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股权激励的本质就是使公司管理者或骨干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股东的收益紧密结合,是一种长期性的激励机制,能合理避免管理层的短期经营,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进步和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同时,股权激励也有其“两面性”。股权激励的益处体现在:通过股权激励的形式,使经营者能够主动地为了公司的既定目标勤恳工作,释放其人力资本的潜在价值,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对于稳定“骨干员工”的作用比较明显,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监督成本。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实施股权激励,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由于公司采用股票期权等方式来实施激励,导致激励的受益人对股票价格的就会格外关注,甚至会超过对公司整体发展的积极性。从而管理层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方法,以损害公司长远利益为代价来刺激股价的上涨,实现个人利益。这样就可能对企业股东的权益造成损害。因此,股权激励是一种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并存的机制,这就要求公司在推行该计划时,根据自身的激励实情,来规划切合公司现状的计划,减少负面效应,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
………
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的分离而产生,是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在 1976 年,基于上述原理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最早由 MichealJensen 和 Willam. H. Meekling 在文章《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其所有结构》中作出阐述。而后,又经过 Holmstrom 和 Ross 等学者的发展和改进,形成现在的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具体来说,就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由公司股东完全直接进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现代企业中股东将企业通过职业经理人来接管经营权,这种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即为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在保留其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其控制的公司按照协议规定的条件委托给经理人经营,股东根据持股比例享有剩余的控制权和分配权,而经营者在股东所授予的职权内,按公司法针对法人的相关规定对企业财产进行占用和支配。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时,由于经理人的个人属性和公司的利益可能不完全契合,管理层很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损害股东的权益,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始终存在经济利益目标不统一的矛盾。同时,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事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道德风险问题,事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问题,无论是经营者对工作的懈怠不努力,还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做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都会对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失。为有效解决代理人的上述两个问题,降低其“代理成本”,减少股东利益的进一步损失,这需要企业构建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能将公司管理层受益人的利益和公司的长期利益“绑定”起来,使两者目标一致,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巧妙的克服现代企业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分歧,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
第 3 章 股权激励实施的影响因素及会计应用现状.........15
3.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的共性问题 ......15
3.2 我国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 .......16
3.3 我国股份支付准则相关规定 .....19
3.3.1 股份支付交易的关键时间点和期间 ....19
3.3.2 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19
3.4 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会计处理及评价 ..........20
3.5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的应用现状分析 .....26
3.6 小结 ..........36
第 4 章 我国股权激励会计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建议.........37
4.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现状的成因分析 .....37
4.2 政策建议 .........39
4.3 小结 ..........42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43
5.1 研究结论 .........43
5.2 展望 ..........44
第 4 章 我国股权激励会计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建议
4.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现状的成因分析
从 2006 年以来,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正在为更多的上市企业采用,也逐渐趋于成熟。然而,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和相关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推进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中不免暴露出了许多复杂问题和特殊情况,通过上述对股权激励会计现状的各个方面的分析论证,可以终结概括出造成我国当前股权激励实施现状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希望上市公司及有关部门能够加以改进,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引起关注,寻求解决方案。公司治理,即法人治理结构,表现为股东、董事和管理层的相互关系。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才逐渐开始关注这一新的概念。在我国,法人治理结构虽已初步成立,但现代公司制度还不成熟,对许多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国有股比例较大,大股东的决策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衡,中小股东难以获取更多利益,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是不能由政府直接经营的,这导致国有股所有权缺位,管理者更多的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激励计划的实施不能客观有效,使得国有上市公司的薪酬体系难以形成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p#分页标题#e#
……
结论
股权激励作为一个长期的激励机制,正在被更多的上市企业所采用,这种机制能否真正实现其激励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激励对象、激励模式的选取,授予数量、激励期限的确定,行权条件、行权价格的设定,配套的相关会计制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等。文章基于以上因素,选取 2006-2013 年度 A 股上市企业股权激励的数据来统计比较,通过对股权激励模式及其会计处理的探讨,对当前的现状着重分析并指出其中的问题,从而形成以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看,2006-2013 年度,我国上市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数目呈现上升趋势,且势头较迅猛,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时有较大的主动性,而主板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则发展缓慢;涉及的行业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医药、机械、电子、化工、通信、房地产及建筑行业;其中,民营企业是实施股权激励的主力军,国有企业由于内在动力的不足,目前尚不适宜大规模推广股权激励,而民营企业由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且逐渐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较少的经营束缚,使得民营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更具可行性。
第二,通过会计准则和激励实践的对比研究表明,对于股权激励在授予日的会计处理,实践中对激励费用的确认与准则不尽相同;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模式时,大多数采用国际通用的 B-S 期权定价模型对股票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但模型参数口径不统一,且限制性股票的公允价值确认,忽略其实际蕴含的认沽期权,不够科学;同时激励费用成本分摊方法也不一致,易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