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内部控制质量、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10191152136954
  • 日期:2015-10-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发展,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直接导致经营管理层掌握着企业的绝大多数信息,而企业所有者却处于获取信息的不利地位。正因如此,企业的代理问题愈发突出,不论是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都始终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根据现代财务学说的研究成果,激励不足和信息不对称是追究企业代理问题的溯源。因此,一方面直接从企业内部实施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代理人的行为监督和约束,从根本上减轻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缓解甚至解决代理人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失衡,进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另一方面间接从企业采取的激励措施入手,寻求既能够易于外部监督又可以对企业决策发挥根本影响的治理机制,而股利发放可以对中小股东形成特定的激励,也可以减少企业内部自由现金流,降低代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从而达到缓解企业代理问题的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公司的一项关键治理机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愈来愈重视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施,我国亦从1996年起逐步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学者、企业还是相关部门都积极致力于对它的学术研究和行为实践,不断建立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使内部控制体系走向成熟。2006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发布了《上证所内部控制指引》和《深证所内部控制指引》。同年7月,财政部、国资委、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成立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依照执行。《指引》、《基本规范》等规章制度都规定了上市公司应当自我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披露相关自我评价报告,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要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和自我评价真实性出具审计意见,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监管内控信息披露的合理性来推动公司完善其自身内部控制,使其披露的信息更加全面和规范。
……….


1.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对象,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内部控制质量、现金股利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内容如下:首先,提出本文研究问题。第一部分,界定内部控制质量、现金股利与企业代理成本的概念,明确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第二部分,通过梳理国内外与本文选题相关文献,总结了国内外内部控制质量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现状和国内外现金股利政策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为本文研究做了铺塾。第三部分,为本文研究问题寻求理论支撑,首先,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入手,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是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提出内控建设对企业治理的关键效用;其次,从股利代理理论和投资者保护两方面介绍现金股利与代理问题的相关性,阐述高比例发放现金股利对于缓解代理问题的作用机制;最后,分别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入手,提出本文在研究内部控制与现金股利交互作用时的一对矛盾假设,以深入分析两者在降低代理成本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关性。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本文研究问题。第一部分,在确定本文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内部控制质量分别与企业两类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关系;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分别与企业两类代理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在代理成本降低时,内部控制质量越髙,现金股利发放越多;在代理成本降低时,内部控制质量越低,现金股利发放越多;第二部分,实证设计。首先,对本文的研究数据及来源进行说明;其次,借鉴以往研究,对本文所选取变量进行界定和度量,特别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4个主指标和21个次指标得出内控质量评价指数;最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第三部分,实证分析。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以证明样本数据不存在共线性问题,所选取的变量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其次,对本文研究问题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以验证本文提出假设是否成立,分析实证研究结果。
………..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内部控制质量、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问题的概念界定
内部控制这一概念自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从1934年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到现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历经沧桑变革。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深层需求而得到丰富和完善,纵观其历史进程,走过了牵制、管理、制度、结构和整合框架等五个阶段。1992年COSO报告正式提出现代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层和其他相关方的共同作用下,为达到财务报告真实性、经营活动效率性、投资决策审慎性等各项目标而实行的保证过程”,同时,该报告指出构成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控、信息与沟通等。2004年9月,COSO委员会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范围,并且将内部控制更有力地带入到风险管理这一广泛的研究领域,同时将内部控制五要素增至到八要素,引入目标设定、风险应对和事项识别这三方面。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提出和发展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内部控制这一概念才在我国正式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资产完整安全,提高信息质量水平,并确保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等制定与实施的控制措施与过程”。之后,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才开始相继出台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规范,如《内控基本规范》、《内控评价指引》等。总体来讲,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尚处于内部控制牵制阶段和制度阶段,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只是关注如何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相互制衡以及通过建立制度来稳定这种制衡的效果,仅仅是刚触及到管理层面,并没有从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等更深入的角度考虑内控的意义。
………….


2.2内部控制质量、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内控质量的研究,主要是从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缺陷等方面展开。Hermanson(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公布内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公司内控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并且方便报告使用者监督公司内控状况,为其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Bronson(2006)发现,内部控制的自愿披露具有信号传递的效用,如果一家公司可以自愿披露内控报告,报告使用者就会考虑该家公司的报告质量是值得肯定的,会与其他公司的内控质量区别开来。同时,由于公司和经营管理层对报出的各种信息都负有保证其真实性的责任,而内控报告中又有公司对其自身内控的评价陈述,这无形中增加了公司和经营管理层的法律责任,促使其重视内控的效用性。Andrew(2007)研究了367家说明其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找到了影响内控质量的因素,包括对内控系统的投资力度,公司员工的认同程度以及是否有重大事件发生等。Hamersley(2008)认为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内容是具有信息含量的,其往往取决于缺陷本身的程度,如对内控有效性的判定程度、披露缺陷的审计结果、内容是否清晰明了等等。Heizman(2010)认为,在研究公司的内控信息时,应划定一系列标准以区分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着重研究能够反映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信息,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忽视重要标准而进行的研究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7
3.1内部控制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17
3.2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0
3.3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股利交互性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3
3.3.1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股利交互性的理论基础.........23
3.3.2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股利交互性的研究假设.........25
第四章实证研究.........26
4.1样本选择.........26
4.2变量说明.........26
4.2.1企业代理成本界定与度量.........26
4.2.2内部控制质量界定与度量.........27
4.2.3现金股利界定与度量.........29
4.2.4控制变量界定与度量.........29
4.3模型建立.........31
4.4描述性统计分析.........32
4.5多元回归分析与结果.........35
4.6稳健性检验.........40
第五章政策建议与研究不足.........42
5.1政策建议.........42
5.2研究不足.........43

第五章政策建议与研究不足


5.1政策建议
针对本文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解决企业代理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本文发现内控实效效果的质量与解决企业代理问题之间有着显著关系,而目前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颁布的《内控指引》和五部委联合出台的《内控评价指引》、《内控基本规范》等相关规定在制度口径上有着明显的出入,未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同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责任主体缺失和错位的客观现象,使得内控报告大多流于形式,内容失真失效的情况时而有之。因此,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统一制度口径,规范内部控制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应将披露信息的侧重点转移到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程度以及前期缺陷是否得到解决等方面上来,防止企业披露赘而不实的内容,以达到客观真实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其次,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发放的多少也对缓解企业代理问题有着突出贡献,而自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由于内外部治理环境缺失,大部分企业忽视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分配方案的制定决策显得无方向、无重心,并且缺乏长期性和统筹性考虑,发放水平不稳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免纵容了管理层和大股东攫取公司利益的“掏空行为”。虽然近些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股利政策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性,制定出相关的股利发放硬规定,集中在再融资、增发新股、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这几个方面,但是规定范围和执行程度还是有局限性,不仅出现了超能力分红的现象,即一家公司为了符合再融资、发行新股的条件,不是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分别发放现金股利,而是集中在一年突击发放高水平红利,而且政策的制定忽视了不同上市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是大有不同的。因此,应结合宏观环境、资本战略等现实情况,对现金股利政策的规定更加全面细致。

………..


结论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我国沪深两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对象,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成果和理论支撑,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实证结果发现内控质量水平与企业代理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高质量的内控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外部各方利益体之间代理冲突发生的可能性,缓解企业存在的两类主要代理问题。自从2006年《内控指引》与2009年《内控基本规范》相继出台,都明确规定了报告主体应当首先自我评价内控的有效程度,并强制性要求其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其次要求上市公司聘请外部独立审计单位对内控情况有效性及评价报告出具鉴证报告及审计意见,这些要求都使得企业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扩展相关信息的披露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内控实施的质量水平,起到了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对解决企业代理冲突寻找到有效途径。本文还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虽然对两类代理成本都具有显著相关性,但是所起到的降低效果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与第一种代理问题的相关系数是-0.345,与第二种代理问题的相关系数是-0.0906,显而易见,内部控制对于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更有力地保护了委托人的利益,适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代理问题突出的公司。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