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现如今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企业的各个相关利益者即股东、债权人、雇员、客户、供应商、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对于信息的使用需求,使得企业在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积极地践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社会影响力及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许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于自身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均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相关信息,体现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心和决心,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产生来源于企业环境报告,是一种非财务性质报告书,企业以发布报告书的形式向各个利益相关者传递自身环境方面信息。而今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向全部利益相关者公开信息的非财务综合报告书,报告公开的信息除了环境信息,还有企业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信息。经统计,2013 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发布的数量、质量及连续性等方面较 2012年均有大幅提高。就发布报告的数量来看,2012 年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总计 1006 份,2013年增长至 1231 份,增长比例达到了 22.4%。其中,2013 年我国全部 A 股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由 2012 年的 607 份增加至 673 份,同比增长 10.87%。一方面,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代表着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意识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随着报告数量的上涨,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也相应受到关注。现阶段,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企业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方面的政策和标准,这就导致了报告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报告间没有有效可比性。由于报告标准不明确、形式不统一且内容多流于形式,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因此,提高报告的质量刻不容缓,独立的第三方鉴证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本文首先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涵义进行界定,然后从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各个因素、鉴证的动因、鉴证的主体、鉴证对市场的作用及鉴证的影响因素五个方面分别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为之后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社会与伦理责任研究所”(2010)发布的 AA1000 鉴证标准中对鉴证是这样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鉴证是由专门的鉴证机构进行的,通过遵循一定的方法及流程,依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原则,对各个组织公开发布的数据、流程等方面的信息做出评估并提供鉴证意见,以增强组织公开披露信息的可信性[2]。阳秋林,毕立华(2013)认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社会责任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报告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3]。鉴证业务是指由注册会计师通过特定的方法流程对鉴证对象发布的信息进行评价并发表意见的一项业务,可以用来增加信息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的信任程度。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尚属于一项新兴业务,国内外对其暂无统一的定义。本文将采纳李正,李增泉(2012)的观点,认为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或社会责任领域内的专业机构对报告内容是否达到相关鉴证标准提出专业意见的一项活动[4]。
………..
2 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理论基础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最早是由 Ansoff(1965)提出的,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强调了利益相关者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和所处的重要地位[29]。他认为,企业如果想要获取长久性的发展,必须考虑各个与之有利益关系的组织或个人的需求和期望。Freeman(1984)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推崇,他指出利益相关者就是所有对企业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及个人,包含了企业股东、政府机构、社区等个体或团体[30]。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对传统企业奉行“股东至上”的原则发出了挑战,企业肩负着社会责任,它的存在应是为了与自身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目标不应该只是为了迎合股东的意愿,更应该为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现今,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长久发展既要考虑内部因素,也要兼顾对其有影响的外部相关利益者。对于股东,企业必须要考虑对于资产的保值甚至增值的责任,以便能够向各位股东分红;对于债权人,企业应该在取得借款的同时要保证利息的支付,从而降低违约的风险;对于政府,企业在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之余,应规避偷税漏税行为;对于客户,企业应尽可能保证并提升产品质量以保证消费者权益不受到侵害;对于员工,企业应遵循劳动法规等各项规章制度,保护员工权利,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路径;对于社会公众,企业应该保证包括环境在内的公共社区保护。从这些角度来看,企业应该谨慎地处理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加大对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披露信息。因此,这个过程就需要有专门的流程和方法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检验和评价,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广大利益相关者所用。
………
2.2 受托社会责任理论
传统意义上的受托责任理论主要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实际上管理企业的是受委托一方,企业实际拥有者并不真正经营企业。委托人追求最大利润,而受托人却以个人薪资的效用最优化为目标。两者追求的利益目标不同,在信息并不对称的情况下,受托人就可能利用其经营地位进行逆向选择,从而产生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这样看来,这种具有矛盾的关系就需要外部监督者。现如今的受托责任已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突破了企业所有与经营的局限,发展扩宽到了受托社会责任,即委托资源的一方是社会,它将资源交付企业运用以为整个社会谋求福利。然而,企业希望运用最小的成本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诸如对环保、基本人权保护、维护产品质量及社会捐赠等问题上并不愿意承担过高的成本,这样两者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受托责任需要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的原因是既考虑委托一方的要求,又考虑保证受托一方对于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完整性,凭借着第三方之手制约企业轻视社会责任的行为,对报告的质量进行审验及评价,最终目的是提升报告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作为一项专门的审验和评价手段,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鉴证发展现状统计分析......... 13
3.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现状统计.... 14
3.1.1 社会责任报告的年度分布....... 14
3.1.2 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分布....... 14
3.1.3 社会责任报告的地域分布....... 16
3.1.4 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股权性质分布...... 17
3.2 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发展现状统计.... 18
4 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1
4.1 研究假设.......... 22
4.2 实证研究设计...... 24
4.3 实证研究过程...... 26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30
5.1 研究结论......... 31
5.2 政策建议......... 31
5.3 研究展望......... 32
4 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通过对第二章理论基础的分析,本文将从企业内部角度着手,考虑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企业股权性质、社会责任表现、所处地域等因素对鉴证自愿性产生的可能影响,设置相关变量并提出六个假设。Robert,Dowling(2002)认为,当企业具备良好的企业盈利能力时,它便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社会责任方面也更可能多地给予关注[32]。同时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声望,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对经营业绩之外的社会责任给予重视。与此同时,企业要想更多地关注自身社会责任履行层面问题的前提一定是取得了良好的财务业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对其进行鉴证从而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优势。因此,提出假设 1。假设 1:企业盈利能力越好,越可能自愿寻求第三方机构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的筹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大小,可以用来衡量企业面临清算时对其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为标准,衡量公司对其包括债权人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例如:反映企业对政府依法纳税、合法经营责任的应交税金;体现企业对债权人按期还款责任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反映对供应商按期还款责任的应付账款;体现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预收账款等。此外,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时,它举债获得的资本金也就更多,相应地代理成本就越高,也就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提出假设 2。#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在 2011-2013 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及其鉴证状况的统计描述发现:现如今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迅速递增的趋势,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那些较大可能地发布报告并鉴证的企业多为国有性质、重污染性质和发达经济地域的企业。但是,当前我国报告鉴证的依然处在低水平的起步阶段,鉴证数量和比例依然很低,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本文设计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 2011-2013 年鉴证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做了实证研究,设置六个相关变量分别是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地域因素、股权性质、社会责任表现及企业规模,研究影响报告鉴证的各种内部因素。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好及规模大的企业均更为自愿地寻求第三方机构鉴证了其社会责任报告;而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与否、盈利状况的好坏与否均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无太大关联。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