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加,高昂的环境治理费用使得鹤煤集团的环境支出大幅度增长,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进而阻碍了鹤煤集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70年代的“为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效益”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鹤煤集团在其煤炭开釆、煤炭生产、煤炭储存、煤炭销售、煤炭产品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全部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与环境协调的问题。鹤煤公司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充足,这都要归功于周围的地理条件,给予了其富足的资源材料,而且地理条件的好坏对企业公司进行管理产出的行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其管理产出的规模大小、设备方法以及完成时间质量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公司企业进行的产出过程繁杂且作用非凡,比如过程中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生产途中废澄的处理和成品销售以及产品的回收问题等,开采的矿产区域的周围环境以及自然组成都受着这些方式的影响而不断变迁。正因如此,公司企业的管理产出必然要适应自然、共荣共损、齐头并进。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鹤煤集团能够在煤炭行业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加强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重点处理煤炭生产过程之后产生的“三废”。这种落后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直接影响着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支出。完善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控制矿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现如今,无论是站在国家法律建设、群众思想的立场上,还是从公司本身出路需求的角度出发,生产的同时注意环保而且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污染后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解决,在这一点上观念一致,成为了行业标准。鹤煤公司要想在未来搏出一条光明大道实现企业的不断进步强大,就必然要合理控制安排环保资金,并对此资本进行严格把关强化管理。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一直以来,煤炭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式多以牺牲矿区环境换取高额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对企业的环境治理要求越来越严格。虽然鹤煤集团的煤炭产量及盈利能力在逐步上升,但是在煤矿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一味将重心放在增加经济效益上,矿区周围的环境破坏污染严重,导致企业的环境治理费用不断上涨,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与生产总耗费之间的比例逐步增加。为了保证鹤煤集团的可持续长远发展,环境成本控制成为鹤煤集团成本控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论文研宄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完善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目标、原则及方案设计,并提出保障鹤煤集团实施的相关对策,从而帮助鹤煤集团更有效的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能力,有效降低环境成本,从而在增加企业的环保能力的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
2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鹤煤集团企业概况及其环境成本构成
在一九五七年的六月三日,河南省鹤壁市矿务局就此正式建立,这就是鹤煤公司的过去,在一九九九年的五月十二日,正式更名为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二零零八年的十二月五日,经过官方同意,包含了鹤煤公司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一起组成建立了河南煤化集团。现如今,公司登记在册的成员有五万四千余人,管理层员工接近四千人,专攻技术层员工四千七百余人,基层工作人员与实际高级技工接近千人。自鹤煤集团建立以来,曾多次获得各种荣誉。荣列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68位、荣列2008年煤炭开釆和洗选业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第一名,首次营业收入超1000亿受河南省政府表彰、荣列2008年度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57位、被评为建国60周年中国中部崛起突出贡献奖单位、被评为2009年豫商创智榜特别贡献企业等。企业拥有数量足够的矿区资源,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以及河南省焦作市和鹤壁市中,矿井数量达到了四十六组,煤炭资源的地下储备高达一百亿吨,在重新组建幵展了三年以来,认真遵循着河南煤化集团的指挥方针,整个公司始终坚持着科学进步合理发展的宗旨,工作重心放在了加速企业转型改进发展模式上面,贯彻落实了改进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提升员工素质以及经济增效和质量、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推陈出新以及通过项目和品牌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注重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断涌现的创造成果当做推力,并且加强控制,这样所有业务都基本稳健迅速的进行。
……….
2.2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支出及控制的基本情况
鹤煤集团在2005年到2013年的环境成本支出中,排污费和污染现场清理费这两项尤为引人关注,2005年鹤煤集团的排污费和污染现场清理费用就已分别高达5000万元和3000万元,用占到整个环境成本支出的85%左右;到2013年,排污费将近9000万元,污染清理费用也高达7000万元。由此得知排污费和污染现场清理费用是鹤煤集团环境成本的主要支出方面。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控制的过程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插本不考虑事前事中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成本控制依旧主要停留在对企业生产过程结束所产生的污染物即“三废”的限制和处理。限制和处理的方法是购买一些市面上较为先进的污染物处理设备和系统,对事后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统一加工和处理。在煤炭的开采和生产过程当中并不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限制,生产活动结束之后使用排污系统对煤炭开釆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的这种落后的方式不仅大大增加了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支出,同时对于鹤煤集团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非常严重。由于煤炭开釆和挖掘阶段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的限制,导致生产过程结束后产生的污染物超过预计排放量。近年来鹤煤集团经济效益良好,产量不断上涨,随之产生的废弃物也不断增加,自2008年开始我国逐渐重视生态保护环境问题,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规定和限制,随之导致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不断增加。
…………
3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完善.........21
3.1明确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目标........ 21
3.2明确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原则........ 21
3.3完善鹤煤集团环境成本的事前控制........ 22
3.4完善鹤煤集团环境成本的事中控制........ 25
3.5完善鹤煤集团环境成本的事后控制........ 27
4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32
4.1思想意识层面........ 32
4.2制度建设和执行层面........ 33
4.3企业内部管理层面........ 35
4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4.1思想意识层面
增加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为如鹤煤集团的煤炭企业增加环境成本控制理论依据。因为环境成本的核算对象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核算对象规定,各个煤炭企业在对环境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方面五花八门,特别是很难将环境成本的外部成本内在化,所以煤炭企业在环境成本支出控制方面并没有实用的理论依据,从而致使煤炭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相关方面缺少理论值点,环境成本支出的应用范围过于狭隙。因此环境会计理论界应该对环境成本控制这部分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和研宄探讨,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解决环境成本控制在环境会计核算和确认以及计量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而巩固环境成本控制在环境会计方面相关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会计研究人员在相关环境会计领域进行研宄时不要仅限制于相关理论的研究,而是应该更加侧重实际应用的效果。只有能够有效操作并得到良好操作效果的环境成本相关理论才是会计人员应该投入研究的理论基础。理论只有和实践紧密相连才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
结论
鹤煤集团是我国众多传统煤炭企业中的一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我国雾霾天气的频发,企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煤炭企业的传统环境会计核算方法正在遭遇巨大的冲击,加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必须在我国煤炭企业中展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竞争不仅仅来自于一个国家内企业的竞争同时来自于全世界企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经济效益的竞争,同时还有规章制度的相互学习和借鉴。鹤煤集团在我国规章制度的完善下以及企业间竞争的压力下,对于环境成本控制的体系应该更加完备和完善。所以鹤煤集团应该从企业内的环境会计方面作为突破口,积极进行环境理论研宄,并将其有效实施,做到理论和实践共同进步。本文即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以鹤煤集团为例,对鹤煤集团目前的环境成本控制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由此提出目前鹤煤集团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以这部分内容为基础,进而对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不再依赖陈旧的事后处理,而是在事前和事中就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改善。论文在学习研究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的见解。首先,本文对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完善的过程具有实际可操作意义。其次,为了保证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控制新体系的实施效果能够令人满意,从思想意识层面,制度建设和执行层面,企业内部管理层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支持策略。论文得出以下结论:#p#分页标题#e#
(1)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具体内容为企业在煤炭勘探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影响而采用相应措施的时候产生的成本费用。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遍布整个煤炭幵产牛.产周期,不仅是包括煤炭生产结束后的污染物处理费用,同时还包括煤炭在勘探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青苗赔偿费、地面塌陷赔偿费用等。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支出是循环往复的,没有终结点,因为一个煤矿周期结束后企业会继续开发一个新的煤矿。鹤煤集团的环境成本包括煤炭勘探开采时候产生的成本费用,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以及处理污染物产生的成本费用。
(2)鹤煤集团现行环境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对环境保护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对环境成本全程控制的理念、环境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环境成本控制标准不完善、环境成本审计环节不严谨以及缺少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