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财务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会计舞弊的案件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运行和管理秩序。这种现象不仅会误导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还会使投资者失去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且会影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进而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司要保证其经济的稳步发展、运行的通畅高效以及财务信息质量的切实可靠,就都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通过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资本市场信息部分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流出,因此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的相关利益。但是近期上市公司会计丑闻不断走入公众视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信息披露的载体,内容形同虚设、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相继浮出水面,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2001 年相继曝光了安然、世通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丑闻案件,美国国会为此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法案)。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规定公司管理层应对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体系及相应控制流程负全责。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应对其负责审计财务报告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鉴证报告。这部法案在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大多数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做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Heather(2000)考察了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情况。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美国银行家、证券经纪人、公司主管、公司董事、分析师、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师的需求来看,内部控制能制约舞弊现象、改善经营管理,无论自愿性披露政策还是强制性披露政策都能促进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的改善[2]。Scott、Joseph和Kannan(2006)认为公司管理层应对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内控报告中应陈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向外界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虽然会增加公司的法律责任和成本,但能减少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不确定性。公司之所以自愿性披露内控报告是因为可以向报告使用者传达信息,从而使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他公司有所区别[3]。Naomi(2009)对公司披露政策方面内部控制问题的影响进行研究。这些公司都是在目前技术和非自主创新这些非合作投资中竞争。披露政策要求向竞争对手披露内部控制成本报告,代理商倾向夸大成本,不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的企业通过协作可以提高利润,但是在相同条件下存在内部控制问题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成本将会对企业不利,因为公司协作会使代理商获得高额租金。竞争代替投资政策的承诺,它会限制代理商的租金并且竞争的管制角色将会随着内部控制成本披露而减少[4]。Laura和Michael(2010)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作为一种监管工具。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的广义概念进行讨论和对近期内部控制披露内容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了关于披露内容生命周期的一些反思[5]。Dan、Chris和Robert等(2011)研究了初始404报告中企业债务成本变动和披露实质性缺陷间存在的关系。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企业公开交易债务的信用利差会增加,银行监测是这些监测结果的主要驱动力量[6]。
………..
第 2 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公司治理也称公司治理结构,迄今为止公司治理的定义尚未统一,学术界中各学者的观点见仁见智。“代理问题”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只有降低代理成本才能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目标一致,这就是以詹森为代表的学者所认为的公司治理研究对象。由于高管、股东、董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了公司治理的特定问题,克科伦和沃提克认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应正确权衡由谁从和谁应该从公司的决策(经理的行为)中获利。蒙克认为公司治理是各类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涵盖主要参与者的权利、责任和影响,以及在决定公司的方向、战略和业绩表现时能做和应该做什么。主要参与者包括股东、经理和董事会,其他参与者还包括员工、顾客、债权人、供应商和社区,他们均能对公司发展方向和业绩产生影响。布莱尔观点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一套控制和激励机制,即董事会的功能、结构以及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能够解决代理问题。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涉及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如何分配的一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它能够决定公司目标、控制由谁和如何实施、风险和收益分配原则等。
………
2.2 理论基础
罗斯最早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在专业分工的产生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也不断发展变化。所有者与管理者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是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互分离。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缓解所有者作为委托者、管理者作为被委托者在目标不同、获得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矛盾。所有者通过将资本投入企业,委托经营者不直接参加公司经营活动的方式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管理者只会通过自己的付出在经营管理中追求高额的报酬和闲暇时间。由于所有者身处企业外部,想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情况,仅仅通过直接获得的内部控制资料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其需要通过企业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相关文件间接获取所需信息,进而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企业目标对管理者提出新要求。经营管理者处于内部控制信息丰富的内部,掌握着详细而真实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他们会由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避免不利信息的流出。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加强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制约了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产生。管理者为了避免因未履行经营职责被解雇,因此会更加关注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他们更加倾向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体现其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佳、公司经营管理业绩好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
第 3 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现状分析.... 17
3.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日期统计分析 ..... 17
3.2 内部控制五要素披露情况统计分析 ..... 17
3.3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分析 ..... 18
3.4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统计分析 ....... 19
第 4 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
4.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20
4.2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 20
4.3 评价体系评分依据及赋值方法........ 22
4.4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及数值计算...... 2
4.4.1 熵值赋权法....... 25
4.4.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值计算方法....... 27
第 5 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29
5.1 研究假设........ 29
5.2 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的选择...... 32
5.3 变量与模型设计........ 32
5.4 实证结果分析...... 33
第 5 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息息相关,公司治理越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应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本文将综合考虑内部与外部公司治理因素,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特征和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来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股权结构因素包括控股股东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社会公众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董事会结构因素包括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特征因素即监事会规模;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即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性质的不同,企业控股股东性质则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其公司控制人为国有企业,其余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政府所有权同样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增加和代理问题的产生,Eng 和 Mak(2003)对政府所有权与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为两者正相关。控股股东性质为国有性质的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股的企业,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降低道德风险和代理问题。国家的所有权比例越高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48]。管理层受托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由委托代理理论可知,国有控股企业有更为强烈披露动机,通过披露凸显自身责任的有效履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较高。黎文靖和路晓燕(2007)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其信息披露质量较高[49]。
#p#分页标题#e#
………..
结论
本文以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和年报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研究了公司治理各方面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而后建立了基于熵权赋值法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来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量化,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文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样本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平均值为60.98,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强制披露阶段,各企业虽然已按要求通过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内部控制信息,但大部分企业所披露的信息仅仅限于形式符合要求,并没有向外界传递其内部控制各环节的设计与执行情况。随着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所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应随之在今后增强其实用性。
第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研究模型,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特征和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尽量多地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可能影响因素纳入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规模、控股股东为国有、社会公众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著相关,关系符合预期假设。其余变量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与预期假设相符,但并不显著。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