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1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07221643416724
  • 日期:2015-07-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企业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推动,因此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和生命力。公司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为了自身战略调整、企业扩张和周转资金的需求而筹措资金,公司的这种筹资行为称为融资。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对内融资和对外融资,企业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企业内部的留存收益便是对内融资渠道;企业所进行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是对外的融资渠道。股权再融资是与首次发行股票相对的,是指已经进行了筹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根据自身需求,在证券市场上又一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行为,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增发与配股。我国从 1993 年和 1998 年分别开始实施配股和增发新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常用的融资途径是股权再融资。再融资方式由以配股为主发展到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并重。根据 Wind 资讯统计,沪深两市截至到 2013 年 8 月 5 日共有 158 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再融资,总共募资超过 2365 亿元。其中一共有 149 家上市公司发布实施增发再融资计划,累计募集资金 2228.38 亿元,累计进行增发 324.79 亿股;9 家上市公司完成了配股,累计募集资金 136.7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2013 年实施增发的企业数量已经翻倍,而且实际总募资金额增长了 24%;在配股方面,2013 年上市公司实施配股融资的数量及募集金额均同比翻倍。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及融资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及经营业绩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并能使公司从中得到启示。我国企业目前比较偏好在证券市场上实施股权再融资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然而,我国这种密集的公司再融资行为是否会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股权再融资后业绩表现如何?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表现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若确实存在股权再融资后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又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改进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效率?这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减少股权再融资后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的程度。


1.2.2 研究意义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系统的研究分析我国股权再融资政策演变及现状,利用实证研究探析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深入分析股权再融资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背后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这一理论的研究起到一些作用,为上市公司、市场监管者等提供可利用的理论观点和数据支撑。
………


2 股权再融资前后业绩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企业在进行上市融资后再次通过发行债券、对外借款或利用增资扩股方式借款等的融资行为被成为再融资。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进行的再次融资行为是股权再融资,它的主要筹集资金的方式包括配股和增发。配股本质上是股票发行的形式,它使得企业目前的股东对新发股票拥有优先取舍权,即可以保护目前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股票增发是指已经上市的公司通过投资者额外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在扩充股本的时候都会采取增发再融资方式,增发又分为定向和公开增发两种。上市公司针对特定对象而发行新股的为定向增发,而公开增发则是指上市公司对所有股民、机构发行新股。目前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范围的界定国内学者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产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再融资方式包括股权再融资方式、半股权半债券融资方式及债券融资方式。而股权再融资又分为内部股权再融资(主要是指留存收益)和外部再融资(指配股和增发)。半股权半债券方式是指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再融资方式包括发行的公司债券和外部借款。这种观点的再融资方式划分如图 2.1 所示: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再融资只是指上市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后,又一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获得资金的行为,具体包括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三种形式。
………


2.2 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变化因素的理论基础
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借用股权集中度理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来分析影响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滑因素的理论分析。公司各类股权分布状态通常用股权集中度来衡量,股权集中度既是数量指标用来表示股权的集中还是分散,又是衡量公司是否稳定的指标。通常股权集中度的表示方法是公司前几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它是研究股权结构特征的主要依据,因而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由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决定。股权集中度不高,公司股权分散时,公司的控制权也相应分散,股东的力量不够集中,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就小,这样就会导致内部经理人窃取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股权的分散导致没有一个有分量的大股东出现,小股东又难以成势,必然会导致公司代理问题的出现,由此会导致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的下滑。若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比较高,股权在几个大股东中均匀分布,持有等量股权的大股东拥有相同的公司控制权,相互之间进行约束和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股权再融资的话,可以提升股权再融资之后的经营业绩。
……….


3 股权再融资现状及再融资前后业绩变化分析..........13
3.1 股权再融资现状分析........13
3.2 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对比分析.....18
3.2.1 增发公司前后业绩变化....18
3.2.2 配股公司前后业绩变化....20
4 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滑原因的实证分析....23
4.1 研究假设的建立.........23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25
4.2.1 股权再融资样本选取........25
4.2.2 股权再融资数据来源........25
4.3 研究变量的选取及模型建立..........26
4.3.1 研究变量的设置.........26
4.3.2 研究模型的建立.........28
4.4 实证结果分析......28
4.4.1 相关性分析..........29
4.4.2 回归结果分析......31
5 研究结论及未来展望........33
5.1 研究结论.......33
5.2 政策建议.......34
5.3 未来展望.......35


4 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滑原因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的建立
经过前三章的理论与数据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从盈余管理、投资项目变更、再融资规模以及非理性融资等角度分析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滑的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之前的股权集中度也影响着其后的经营业绩。这就与第二章中的关于股权集中度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相对来说,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力度越强。这种情况下控制股东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基本一致的,一般不会发生用个人利益来取代整个企业利益的情况。因而在激励机制影响下,大股东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会不断加强经理人的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有益。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不成熟时期,证券市场监督体系尚不完善,因而大股东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较高时,大股东对经营者可以进行有利的监控,在一方面提高了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这样在股权再融资后滥用公司资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


结论


对于企业而言其产生离不开融资,而企业规模的扩大更离不开再融资。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运用各种经济理论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运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表现及其表现背后的影响因素。
(1)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绝大部分学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后业绩均出现了下降的情况。随后利用股权集中度理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及代理成本理论分析发现股权再融资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并根据理论分析了经营业绩下滑背后的影响因素。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备导致我国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更为明显,使得我国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的下降情况更为严重。这种情况使得良好的资源在证券市场是不能得到优化,由此并没有显著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业绩下降的状况。除此之外,一些公司在进行再融资后没有合理的投资项目或者随意变更投资项目使得经济效益没有同步增长反而下降了。#p#分页标题#e#
(2)本文建立了多指标体系,采用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报酬率(ROE)、息税前营业利润率(TTM)、营业利润增长率(OPG)、每股收益(EPS)这五个指标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的经营业绩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多角度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这五个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中位数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上市公司在进行了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