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275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507031138346665
  • 日期:2015-07-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成熟的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在我国,其施行的道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在1999年最早提出了 “股权激励”的概念,但由于对其理解不深、经验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一直没有较为成功的股权激励案例。直到2005年开始,国家证监会、财政部等先后出台了《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一一股份支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政策法规,这为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规范和实施依据,使得股权激励变得有法可依,走上了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另外,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获得公司的股票和期权,并且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避免了改革之前管理层持股申请和审批程序的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公司激励制度,也加快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国股权激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总共有44家。随着实施经验的增加和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解加强,上市公司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数量不断上升。到2011年,共有114家上市公司首次提出股权激励计划,2013年这个数量攀升到了 153家。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通过股权激励这一方式来解决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但是也很可能出现公司的经营者利用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数字、影响股票价格的现象,使股权激励成为自己谋求利益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报表数字进行实证检验,来分析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是否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以及对盈余管理方式的偏好,以期能够针对我国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引起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各方对股权激励中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视,加强对其监督。
……….


1.2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角度来观察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是否通过两种方式来利用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数据,通过跨度五年的数据来分析比较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盈佘管理程度的变化及对盈余管理的方式的选择。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虽然现在己经很多,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方面,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选取2010-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且基准年度为2010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先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分析,然后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布前后盈余管理变化情况,进而深入分析股权激励实施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在行文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下:在确定论文选题和研究思路的过程中,作者査阅了大量期刊杂志和论文,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书籍,以求较充分地了解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中的相关概念。
………..


2文献综述


2.1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综述
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在1989年发表了《盈余管理评述》一文,根据他的研究,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行为,这是盈余管理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并非是为了保持财务报告披露的中立性,而是企业管理层通过控制对外财务报告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美国学者Healy和Walen (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基于自己的职业判断和职业优势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施加影响,从而改变或是影响与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结果。包世泽(2008)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盈佘管理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使财务报告的盈余水平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操纵财务报表数字的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本文更偏向于宁亚平(2004)的观点,即认为应计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原则和法律法规的限定范围内,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调整不同会计年度财务数据来达到某些依赖于盈余的目标。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调整等对应计项目进行会计操纵,例如调整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政策,调整资产折旧方法等。Schipper (1989),Healy&Wahlen ¢1999)是比较早的提出了真实盈余管理的学者,他们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刻意的改变公司的真实交易活动或是控制交易时间、地点的行为。Healy&Wahlen (1999) Fudenberg&Tirole(1995)以及Dechow&Skinner (2000)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公司会采用削减或是推迟研发费用的支出及放宽信用政策等促销手段来进行盈佘管理。
……..


2.2股权激励的研究综述
股权激励,顾名思义,是一种为了激励公司的经营者努力提高公司业绩而授予经营者股票或是期权的激励制度。但是经营者得到激励标的是有条件的:公司会预先制定一个股权激励方案,规定被授予者在一段期间内在业绩或是行政方面达到一定的指标,如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达到一定的标准,如若满足不了则不能享有权利。通常激励标的并不是一次授予,而是在3-5年的时间内分次授予,而且每次授予前都需要评估经营者的表现是否达标。股权激励方案在指标上的设定让被授予者身负一定的压力,必须要努力提高公司的业绩才能获得公司的股票和期权,并且要维持公司业绩在一定时间内的持续增长。股权激励使得公司的经营者与股东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它的目的在于将经营者的利益、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与公司的命运结合起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所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从而促使经营者能够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利于公司业绩提高的行为。相对于奖金和津贴而言,股权激励是一种中长期的激励方式。从理论和国外实践经验来看,股权激励在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公司业绩、降低代理成本方面能够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股权激励设计初衷是希望激励对象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激励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实现管理层与股东的双赢。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及监管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公司的业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管理层实质上的努力。公司的管理层若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通过盈余管理、选择性信息披露等机会主义行为来粉饰财务报表,使公司的股价虚高,而并非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从实质上来改善公司业绩、提高股价,其结果有可能是管理层获得股权激励收益同时广大股东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股权激励的应有作用。
…………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8
3.1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18
3.2盈余管理理论基础........ 20
3.2.1契约理论........ 20
3.2.2信息不对称理论........ 21
3.3研究假设........ 22
4研究设计........ 25
4.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25
4.2变量定义及度量........ 25
4.2.1股权激励的度量........ 25
4.2.2盈余管理的度量........ 26
4.3模型设计........ 28
5实证检验与分析........ 31
5.1描述性统计........ 31
5.2回归分析........ 33
5.3结果分析........ 34
5.4稳健性检验........ 35


5实证检验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为了研究样本企业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及之后年度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选择了何种盈余管理方式,本文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度量指标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均值t检验分析。有关时间节点的界定如下:股权激励计划的基准年度设为0,股权激励计划基准年度前一年的时间节点分别设为-1,相应的股权激励计划基准年度后两年的时间节点设为1、2。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格5-1所示。本文对DA和EM值的计算均是利用2007-2013年样本公司所在行业全体上市公司的数据按照本文上面所提到的模型分行业分年度计算回归系数,然后带入方程按相关步骤计算得来。在计算回归系数时,各方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及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模型来度量盈余管理水平能够满足本文的需要。从2009-2013年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衡量应计盈余管理水平的指标DA和衡量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指标EM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均值达到了最小值,随后盈余水平都有所反转,而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EM由股权激励计划公布基准年度-0.0694180的转变为计划公布后的0.0662195,显著大于应计盈余管理指标。

……..


结论#p#分页标题#e#


本文以2010-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且基准年度为2010年的47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釆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和股权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和要素进行了介绍,然后在阐述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本文以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计算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以真实盈余管理的总量指标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将二者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与期权占管理层总薪酬比率作为解释变量衡量股权激励程度。通过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假设得到了验证:
(1)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管理层为了降低行权的业绩标准,从而使将来顺利行权,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之后的年度,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标准,努力提高业绩表现,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因为股权激励计划是分阶段授予的,所以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之后的年度,管理层为了获得每一阶段的激励股权,会在之后每一年度都进行不同程度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见,股权激励计划剌激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操纵公司的利润。
(2)本文发现,管理层同时进行了两种方式的盈余管理行为且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管理层更偏好于真实盈余管理。这可能因为真实盈余管理给了管理层更大的操作空间,且隐蔽性更强,不易被发现。
(3)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管理层的利益息息相关,激励力度不够,管理层也不值得以身犯险,而激励方案许诺管理层的收益越大,越容易吸引管理层,也越容易激发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所以,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股权集中度及公司的经营业绩均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