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选题背景
公司制最初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受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传统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对公司的定位就是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许多公司经营者为了实现经济利益不惜做出污染环境、使用劣质原料、苟待员工等恶劣行为。这些功利的短期行为不仅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也使公司背离了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各种社会责任理论的出现,社会公众日渐认识到,现代社会中的公司除了创造利润,同时还承担着服务社会的使命。公司不仅仅是股东的所有物,它们还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公司或大或小的举动都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各个利益方。公司经营者只有将公司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相统一,在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时考虑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曰常经营中切实维护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现公司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社会贵任理论最先由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自身内涵己经日渐丰富。同时,许多学者将社会责任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责任也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实证研究领域,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研究方法是将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的利益方主要有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客户、政府以及社会七方面气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就可以细分到这七方面。公司对不同利益方社会责任履行的方式和衡量指标是不同的。如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可以用每股收益类表示盈利的指标衡量,对债权人履行社会责任则可以用利息保障倍数来衡量等等。
……..
1.2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及思想水平的提高,古典经济学对公司的定义己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公司的认知与期望。尤其是上世纪社会责任理论被提出以来,面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以及某些行业员工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人们不再只关注公司的盈利,而是日益关注公司在实现正常经营之余是否利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为各方利益相关者谋取福利。然而,很多公司并不积极,甚至拒绝履行社会责任。他们奉行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公司经营的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任何额外的支出都是不经济的、无效的。面对双方的分歧,学术界在理论层面上积极论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提高自身绩效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些研究人员则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相关数据验证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还有的研究人员甚至将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一项投资去研究。其中,在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方面,研究人员普遍采用将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界定和衡量社会责任,进而研究该项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这种框架使得研究人员的思路得以廓清,但由于研究得更为细致也使得不同学者在研究结论方面更难达成共识。为了降低样本的异质性,增强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尝试将研究面缩小,即仅将研究放在制造业领域探索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希望能通过缩小范围降低分析的不确定性,得出有效的结论,对我国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做出补充,也为公司经营理念的革新与完善提供建议。
……….
2文献综述
2.1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公司社会责任问题自其首次被提出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而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又是争议的焦点。在理论层面上,不同学者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持不同的态度。总体上分为相关论和无关论,相关论中又有正相关和负相关之分。在该领域理论中,最具代表性主要有弗里德曼、佩因、罗宾斯和波斯特的观点。另外,不少国内学者对社会责任也有自己的解读。弗里德曼坚持一种古典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是股东的所有物,管理者的使命就是为股东尽可能地创造利润。除此之外,公司不应再承担额外的支出,这里的支出就包括履行社会责任。具体而言,他认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破坏市场机制的行为,因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这样会对某些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公司因为履行社会责任牺牲了利润和股息,股东就是为履行社会责任买单的人;如果用降低员工的收入来实现,就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如果公司提高售价,伤害的就是客户。所以,只要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就势必要牺牲某方面的利益,不管是哪一方,最终影响的是公司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不过,弗里德曼也并不是坚决反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他认为如果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可以的。林恩•夏普•佩因女士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持肯定态度。她认为从短期看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确实会降低公司绩效,但从长期来看,公司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促进组织内部形成一套良好的价值体系。对外,这套价值体系可以成为社会公众辨别、认识公司的标志;对内,它又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关键所在。公司通过获得内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能够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所以,履行社会责任对实现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2.2社会责任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领域存在如此众多观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套科学且完善的社会责任衡量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尤其是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自己选取或构建指标的方式衡量社会责任,如此一来,在研究之初就己经为以后在结论方面的分歧埋下伏笔。所以,本文认为在该部分有必要对国内外社会责任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简要的综述。在国外研究中,上世纪70年代,被广大学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指标评价法与内容分析法。指标评价法是根据企业某方面的行为或成绩进行排名,以此来衡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该方法要求这些企业处于同一行业,即不同行业的该指标不具有可比性。内容分析法的思路与指标评价法类似,它是根据对企业己公开的报告或文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某一特定指标进行评分,以此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人员开始采用声誉评级法,他们根据《财富》杂志对各企业的评级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参考。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毒气体排放量法和公司慈善法成为学者们衡量社会责任的新方法。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KLD指数法被普遍应用于实证研究中,它将社会责任划分到不同的方面,同时赋予各方面不同的权重,该方法以其客观性和有效性备受广大学者欢迎。
………..
3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16
3.1相关概念界定........ 16
3.1.1社会责任........ 16
3.1.2公司绩效........ 17
3.2理论基础........ 18
3.3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及假设........ 21
3.3.1对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及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1
3.3.2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滞后性........24
4实证研究设计 ........ 25
4.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25
4.2研究方法........ 25
4.3研究变量定义........ 25
4.4回归模型........ 28
5实证结果分析........ 29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29
5.2相关性分析 ........31
5.3多元回归分析 ........32
5.4稳健性检验........ 36
5实证结果分析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变量数据特征最基本的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各变量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等。本文通过statal2软件对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1所示。首先看两个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22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ROA为5%左右,标准差为6. 7%,所以资产获利能力普遍较低。TobinQ均值为2. 1左右,标准差也不是很高,样本离散程度不高。但比较该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发现,两最值相差9倍,所以即使同处制造业,不同公司的市场表现相差仍较大。然后再看各自变量的分布及离散情况可以发现,七个自变量的均值除CRCRE即用利息保障倍数衡量的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之外,其余六个变量的均值都不是很高。尤其是CRSOC,均值近乎为0。但再结合各自变量的标准差情况可以看出,CRCRE的标准差超过其均值的两倍,说明利息保障倍数在样本中波动加大,其较高的均值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和代表作用。CREMP表示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其均值低于0. 1,标准差为0. 0593,说明公司对员工的支出与其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规模很低,且这种情况普遍反映在整个样本中。CEGOV表示对社会的社会责任,其与CREMP表现类似,说明在日常经营中,公司依法纳税并享受相应的优惠还只是出于政策性的需要,在这方面,公司很难像培养忠实员工或者及时向供应商付款那样培养自身与政府的关系。CRSOC是公司对社会的社会责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其均值和标准差都接近于0,说明公司在向社会捐款、提供赞助或环保方面的积极性普遍较低。#p#分页标题#e#
………….
结论
不管是根据企业伦理理论、契约理论还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去理解社会责任,它们都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不谋而合。所以,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实证分析的框架有效地廓清了研究思路。从理论上讲,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成本,但这是实现长久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了公司经营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只有切实维护好公司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极履行对各方的社会责任,才能促进自身绩效的提高,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以会计指标衡量公司绩效时,公司对股东、债权人、政府和社会的社会责任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公司对供应商、员工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这与本文的假设不尽相同。产生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指标选取不当及样本量偏少。如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本文是用供应商获利能力衡量,该指标带有成本率的性质,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利润率的下降,而对员工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另外,部分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也可能使社会责任的影响显得微不足道,尤其是资产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在实证分析中,这两项指标常常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