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慈善的相关理论在美国学术界蓬勃发展,在理论的支持下,美国的企业慈善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开始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在我国,企业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第三次分配”最主要表现形式的慈善事业开始受到全社会更多地关注。特别是2008年的汉川地震,引发了全社会慈善的热潮,进一步加速了企业慈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社会捐赠总量突破1.1千亿元,较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增长了近5倍,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同时,从企业捐赠的层面来看,据统计我国己有超过90%以上的企业都曾不同程度的参与过公益性的捐赠活动;特别是民营企业,其慈善捐赠的金额连续数年占企业捐赠总额的50%以上。由此看来,在我国慈善捐赠已经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其生存与发展脱离不了社会的大环境;同时,企业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加多宝集团在汶川和玉树地震后分别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达到2亿元,其慷慨的捐赠行为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几度导致其产品的脱销。可以看到,加多宝集团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收获了经济利益,实现了二者的双赢。但是,也有的企业在参加慈善捐赠活动后,却背负了公众的骂名,导致企业价值的严重流失。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就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视图探寻两者之间真正的关系。
………..
第二节文献综述
关于慈善捐赠对企业价值影响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均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慈善捐赠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三个方面。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背后的动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早期,学者大多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为了践行良好公民的责任,选择慈善捐赠的行为来履行社会责任,背后是利他主义的动机发挥了作用(Campbell et al.,1999)。但这种解释不会得到经济学家们的支持,因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量是经济学家研究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的基础,所以很多学者纷纷寻找证据以对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动机提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有些学者从战略动机的角度研究发现,慈善捐赠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战略地位,帮助企业控制诸如社会声誉、人才、融资便利等战略性资源,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Porter & Kramer, 2002;Godfrey, 2005;山立威,2008)。有些学者则从政治关联的角度切入研究发现,慈善捐赠有利于企业与政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桌,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Su & He, 2010;张建君,2013;张敏等,2013)。有些学者从捐赠的成本收益角度研究发现,慈善捐赠行为有助于企业在降低运营费用的同时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Brown, Helland & Smith, 2006)。还有些学者则从管理层的角度研究发现,企业的高管有可能为了提高个人的社会声誉、获取私人收益、转移企业财富等动机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慈善捐赠(Seitanidi & Ryan, 2007;贾明等,2010; Koehn &Ueng, 2010)。除此之外,有些学者则从反方向研究发现,企业为了掩盖和转移社会公众对其在社会责任其他方面履行缺失的关注,可能会通过慈善捐赠旳方式降低其社会声誉的损失(Godfrey, 2005; Koehn & Ueng, 2010;高勇强等,2012)。
………..
第二章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理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于企业所有权归属的问题就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一种是以“股东至上”为代表,其认为企业的财富是由股东投入的资本产生,股东承担着企业的剩余风险,理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另一种则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代表,其认为除了股东投入的资本以外,各种与企业利益紧密相关的团体诸如政府、工会、媒体等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都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资本,同时也分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密不可分,其理应与股东一起分享企业的所有权。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公众对于企业的认识逐渐改变,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行为不单单受到股东的支配,更多的是各利益相关者博弈后产生的结果。另外,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从最早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Stanfodr Isntitute)研究小组的提出,到1983年弗里曼(Freeman, 1983)的修订,再到1995年卡拉克森(Clarkson,1995)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的研究越来越具体和集中。
…………
第二节我国企业慈善捐蹭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正逐步形成一种常态,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3年来自各类企业法人的捐赠为689亿元,占社会总捐赠额的70%。从历年我国慈善捐赠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企业捐赠一直是社会捐赠的主体。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2013年我国企业法人捐赠的总额已经达到689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 260. 91%,呈现了迅猛的增长态势。除了 2008年,企业捐赠一直占据社会捐赠总额50%以上,是社会慈善捐赠的绝对“主力军”。其中2008年由于汉川地震在全社会引起了全民慈善的热潮,导致了个人捐赠比例首次超过企业慈善。同时,据民政部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与全球捐赠总额最多的国家美国相比,从2011年至2013年其捐赠总量分别为我国捐赠总量的25倍、24倍和21倍。可以看出我国慈善捐赠虽然与国际捐赠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但近些年来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这其中企业捐赠的贡献不容置疑。另外,据报道2013年己有超过90%的企业参与到慈善捐赠的队伍中来,较2007年的数据有了显著地提髙,这也说明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程度在逐步加强。整体来说,无论是从捐赠的金额还是参与捐赠的范围来看,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总体情况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
第三章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设计.......... 16
第一节研究假设.......... 16
第二节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17
第三节变量指标的选取.......... 18
第四节模型的构建.......... 20
第四章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 22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 22
第二节相关性检验.......... 22
第三节回归分析.......... 23
一、简单回归分析.......... 23
二、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 24
第四节稳健性检验.......... 29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31
第二节政策建议 ..........32
一、结论 .......... 33
二、微观层面.......... 34
第三节未来展望 ..........35
第四章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
TobinQ的最小值为0. 284,最大值为258. 8,均值为1.896,标准差达到了 3. 437,企业价值的差异性明显,浓动性非常大。同时,可以注意到,IfDon的均值较大为0. 699,,说明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比例较高。另外,由于Don=Ln (企业的捐赠数额),而Ln要求底数均大于零,这就导致Statal2.0在对全部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时,删除了部分企业捐赠数额为零的数据,所以导致最后Don的样本数为8758个。在实施了慈善捐赠行为的样本中,Don的数额从最小值3. 401到最大值20. 25,跨度较大的,并且其标准差达到了 2. 038,表明其波动性明显,各个企业慈善捐赠强度的差异性较大。这也与目前我国企业整体参与慈善捐赠活动的范围广,但个体捐赠差异大的特点是一致的。行业类别的虚拟变量Ind的均值为0. 298、标准差为0. 457,说明样本中非直接接触消费者的企业数量更多。广告效应Ads的均值为0.155,最小值接近于0,而最大值近乎为1,说明各个企业对于广告效应的重视程度差异性也较为明显。而对于HHI来说,其最大值为0.374,最小值为0.028,均值为0.067,说明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行业内集中程度不高,竞争较为激烈。另外,可以发现其余控制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以及标准差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
………
结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财务报告数据对慈善捐赠影响企业价值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前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现将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总结如下。慈善捐赠能够对企业价值起到提升的作用,企业越积极参与慈善捐助活动,其企业价值提升的越明显。慈善捐赠作为企业响应利益相关者压力的结果,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偏好;作为回报,企业获取关键性资源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例如融资的便利、政策的倾斜、人力资源的获取等,这些都会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慈善捐赠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这充分证明了慈善捐赠确实能够对企业价值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