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被理解为:企业管理层在多种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通过各种手段有目的的对企业披露的财报信息进行管理。盈余管理具有两面性,但其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会造成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真实性,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影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扰乱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1]。因此,对盈余管理的正面效应应继续发扬、鼓励支持,对那些负面效应要加以积极引导、通过政策措施的完善尽可能的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近些年来,伴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会计作为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商业语言,也应尽快实现国际化。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迫切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2]。鉴于此 2006 年 2 月 15 日,覆盖面更广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经财政部正式发布,并规定新会计准则自 2007 年 1 月 l 曰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旧准则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一方面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另一些方面又为其提供了机会[3],河南省上市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国研究盈余管理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方面都有待完善,一是现有研究对新准则实施是提高还是降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不同意见,二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所有上市公司,只有少量分区研究,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至今仍是空白。乘着改革开放、中部崛起战略的春风,河南省经济社会在进一步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既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4]。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将盈余管理具体细化到河南省上市公司,可以使利益相关者在盈余质量方面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更好的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以期对河南省盈余管理的治理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完善有所帮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作为是国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涌现出一大批实证研究成果。据《会计与经济学》所做的统计,在该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盈余管理的论文在 1979 -1996 年间占该杂志同期发表论文总数的比率高达 40%[10]。Matsumoto(2002)分析检验了两种避免盈余的机制:向上盈余管理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引导分析师降低预测盈余。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盈余价值相关性高的企业更可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测[13];Dichev and Skinner (2002)采用 Dealscan数据库,扩大了研究样本的范围,避免了样本选择时的偏差问题,对企业实际财务水平与债务契约规定水平的差额进行更为精确的度量,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会为了避免违反债务契约而进行盈余管理,但已经违反过债务契约的企业,管理层较少进行盈余管理[14]。
…………
2.盈余管理及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2.1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尚存在不同意见,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广义上的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需求,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的账面盈余进行操纵,使其达到预期水平”。这种盈余操纵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合法的而另一种具有非法或欺诈的性质。具体来说,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合理选择需要使用的会计政策,致使企业的账面盈余发生变动,这种行为就是合法的;但如果不正当利用会计准则、虚构发生的经济业务交易内容,有目的的对账面盈余进行调整,则属于带有欺诈性质的盈余管理,也就是通常认为的狭义的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真正通过合理的会计手段调节盈余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基本上合法的盈余管理都不是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的。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的盈余管理,可以说是通过准则,为不正当的或带有欺诈性质的盈余管理披上了一层合法外衣。辩证法认为应全面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盈余管理,怎样遏制不正当的或带有欺诈性质的盈余管理,就需要对盈余管理的利弊有一个科学正确全面的认识。首先必须肯定,适度合理的盈余管理具有好的一面,企业可以通过对会计政策的灵活运用,适时适当的对外部环境变化或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件进行处理;而且通过正确选择会计政策、按规定披露财报信息,可以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外部利益相关者,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使股票价格更好地反映企业前景。其次,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弊端,企业管理者基于各种目的,可能故意对会计信息进行歪曲反映,进行各种投机性的盈余管理,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
2.2 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博弈关系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诞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从其产生开始就始终肩负着相同的使命,也就是遏制企业的不正当盈余管理,尤其是对于那些因为会计信息的内外部不对称性而存在的盈余管理活动进行遏制,保障财务报告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是真实可靠的。虽然会计准则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和盈余管理有关,但会计准则有其自身的定位,并不仅仅是为了制约盈余管理而存在的。同时不排除准则实施过程中人为对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况且盈余管理产生的时间大大早于会计准则的诞生时间,所以会计准则非因,盈余管理非果。目前的盈余管理研究视角更加具体化、多样化,沈烈(2010)[33]将研究方向转到会计准则这一制约因素,在理论上明确将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描述为:“会计准则天生不是盈余管理的动因,但会计准则天生会成为管理当局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准则虽然制约着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会成为反对其牵制的对手;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持久的博弈关系,两者在博弈中不断演进和发展”。
………..
3.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 13
3.1 河南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13
3.2 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统计分析....... 13
3.2.1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 ......13
3.2.2 研究设计 ......14
3.3 统计分析结果.......... 15
3.3.1 回归分析 ......15
3.3.2 两配对样本 T 检验 ........16
3.4 统计分析结论.......... 18
4.新会计准则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 ..... 20
4.1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20
4.2 新会计准则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 20
4.3 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24
5.存在问题、研究启示及建议 .... 29
5.1 存在问题......... 29
5.2 研究启示......... 29
5.3 盈余管理治理及会计准则建设的若干建议...... 30
5.存在问题、研究启示及建议
5.1 存在问题
经过前面几章的分析研究,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会计确认方面,新准则实施后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商誉增长迅速,且仅极个别上市公司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作为会计盈余的构成项目,这些问题一旦被上市公司加以不正当利用,便会使账面盈余达到其所期望水平,应引起重视。
(2)会计计量方面,公允价值能真实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但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关系密切,又存在信息不对称、可验证性差、监管不得力等问题,将外部金融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传导到公司内部,造成河南省上市公司财报盈余的剧烈波动,对所有者权益有很大影响,也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会计披露方面,会计准则的信息披露有待加强和改进。河南省上市公司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有的上市公司在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后又撤销该计划,这种取消股份支付的行为有无特殊目的,是否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值得关注;虽然只有个别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但涉及金额巨大,需提高警惕,以免出现河南省上市公司利用重组利得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甚至退市等盈余管理问题。
…………
结论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盈余管理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盈余管理及其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并以河南省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基础,借鉴会计、统计学界已有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讨新准则对河南省盈余管理的影响,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
(1)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呈现出:六年来整体趋势逐渐降低,个别年份略有浮动,但只会降低不会消失。#p#分页标题#e#
(2)结合河南省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新准则的实施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一方面新准则在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年报审计披露、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问题上限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新准则在研发支出列支渠道的变更、商誉减值、公允价值的运用、部分具体项目的披露问题上又为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
(3)在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问题上要摆正心态,多管齐下,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宜将注意力只集中到会计准则一个制约因素上,更不应忽略会计准则本身的目标定位,一味迎合盈余管理的需要来修定并实施会计准则[49]。河南省盈余管理的治理要摆正心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从转变收益观念、实现制定与执行并重,处理好惩处与教育的关系等新视角找寻治理盈余管理的方法。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