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现象在各国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新股发行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发行,不仅大大减少了上市公司获得的融资金额,而且导致股票二级市场供求机制失衡,刺激了市场投机心理,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发行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据研宄,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新股的平均抑价率大釣在15%左右,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新股的平均抑价率略高于发达国家,而我国股票市场的IPO抑价率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高达136%。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不断改革发行制度和发行方式,以期提高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性,降低IPO抑价率,但IPO抑价率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我国的高IPO抑价问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宄和分析。根据己有的研宄可知,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之所以有IPO高抑价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中国股市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股票的发行定价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发行人为了获得更高的融资金额和满足上市条件,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使股票发行价格脱离其真实价值。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上新股供求机制失衡,‘“新股发行价格肯定低于其内在价值”这一信息吸引了足够的投资者,刺激了市场投机心理,导致大量资金闲置在一级市场,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减少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EPO定价的准确性,保障投资者利益,我国自2004年2月开始正式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并且于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证券法》中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证券保荐制度。
………..
1.2研究意义
本文从保荐代表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保荐制度实施以来,保荐代表人的工作经验能否有效降低IPO抑价率,研究意义主要表现为:
(1) 理论意义
首先,本文在研究视角上进行了扩展,丰富了研究主体。在目前己有的研究中,学者都将研宄视角集中在保荐机构声誉或保荐机构行为对IPO抑价的影响上,本文首次从保荐代表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并发现工作经验越丰富的保荐代表人保荐的IPO抑价率越低。其次,考虑了市场情况与保荐机构声誉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保荐代表人工作经验(包括是否首次承接业务、保代的从业经验和监管行业工作经验)与IPO抑价的关系,然后又分别考虑市场状况的冷热和保荐机构声誉的高低是否会影响这一关系。最后,补充研宄了保荐代表人的工作经验是如何对IPO抑价程度产生影响。研宄发现保荐代表人的工作经验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说明经验丰富的保荐代表人能够更好的审核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完成尽职调查工作,从而提高IPO定价效率。
(2)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为EPO高抑价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研宄结果_随着股票定价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工作经验越丰富的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能力越强,能通过降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IPO定价效率。这将促使相关部门重视及改革保荐代表人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培育我国高质量的保荐代表人。其次,本文的研究对拟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选聘保荐机构和保荐摘构分派保荐代表人以及投资者选购新股也有一定的启示。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信息不对称理论
国内外对于IPO抑价现象的主流研宄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学者通过研究首次公开发行的各参与主体(发行企业、承销商和投资者)所拥有的信息含量的差异,来解释IPO抑价现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IPO抑价产生的主要原因,且IPO抑价幅度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IPO的抑价是对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的一种补偿。根据信息不对称所考察的参与主体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四种假说。第一,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银行模型。Baron和Holmstrom (1980) [2]研宄发现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发行人以发行收益最大化为目的,而承销商不仅要考虑成本和收益,还要兼顾股票发行的风险性,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承销商倾向于抑价发行,以降低成本和建立良好的声誉。在此基础上,Baron (1982)[3]对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的信息掌握情况进行研宄,指出在股票上市前的定价过程中,相对于发行人而言,承销商更了解有关资本市场发行的情况和市场中的定价信息,同时也具有更大的新股定价决策权。因此,承销商既有抑价发行的动机,又有定价决策权,从而导致IPO抑价现象的产生。
…………..
2.2声誉理论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必须要通过中介机构对其上市文件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尽职调查。因此,中介机构——承销商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连接发行人和投资者(股票市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者)的信息中介,是新股发行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投融资双方的信息沟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中介机构起着重要的信息披露与认证中介功能,国内外众多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承销商和审计师在IPO市场行为的研宄久盛不衰。己有的文献研究证明,承销商与会计师事务所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会累积公众形象,也就是中介声誉,代表了中介机构专业技能和诚信程度的高低,有重要的认证和信号传递作用,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高质量的工作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IPO定价的准确性。
………..
第三章保荐制度背景........ 17
3.1保荐制度及作用........ 17
3. 2我国保荐制度实施的背景及内容........ 18
3. 3我国保荐制度的实施效果........ 20
第四章研究设计........ 22
4.1研究假设 ........22
4.2样本数据及来源........ 24
4.2变量定义........ 25
4.3检验模型........ 29
第五章实证检验........ 31
5.1描述性统计........ 31
5. 2相关性分析........ 35
5. 3多元回归........ 37
5. 4进一步研究........ 43
第五章实证检验
本文的实证检验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接着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工作经验与IPO抑价率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对上述四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避免极端值可能带来影响,回归时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进行缩尾处理),检验前文提出的假设,最后进一步研究保荐代表人的工作经验是否是通过减少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对IPO抑价率产生影响。首先,本文对样本的IPO抑价率和经市场指数调整后抑价率分年份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从而得出对A股IPO抑价变动趋势的初步判断。自2006年至2012年,我国新股首发上市数量的波动较大,2006-2009年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从2010年开始,上市公司数量急剧上升。近七年IPO抑价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IPO抑价率达60.98%,最高值为500.90%,最小值为-26.33%,IPO抑价程度波动较大。进一步细分研究区间,可以看出,IPO抑价率在2006年至2007年处于上升阶段,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投资者热情度高,推动股票市场异常繁荣,IPO抑价率最低也达到8.99%,远高于其他年份;IPO抑价率在2008年至2011年间,新股抑价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相较2011年IPO抑价率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2012年IPO抑价率的最高值、最低值和均值分别降至221.00%、-26.33%和23.89%。从2010年开始中国股市幵始出现IPO破发现象,2010年至2012年新股频频破发,2012年上市的新股首日收盘价跌破发行价最高达26.33%,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股票市场整体环境低迷,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偏高。
……….
结论
本文以2006年至2012年1033个沪深股市IPO项目为样本,研宂保荐代表人工作经验与IPO抑价率的关系,市场环境和保荐机构声誉对这种关系的影响,以及工作经验如何影响IPO抑价率。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研宄结论和成果。拟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前,保荐代表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中介,其工作经验的不同对于IPO抑价率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尤其是相关工作经验。具体表现为:首先,经验丰富的保荐代表人,随着时间而不断累积社会网络和职业经历,具有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经验丰富的保荐代表人推选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工作经验都能帮助他们更有效率地完成尽职调查工作;其次,保荐代表人的经验越丰富,可以使他们很快的抓住保荐工作中的重点,有敏锐洞察力去分辨优质公司与劣质公司,就能够更好的审核发行人的财务信息质量,完成尽职调查工作,从而更好的降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IPO定价效率;再次,相关工作经验较浅的保荐代表人更愿意规避不确定的风险,避免被处罚的情况,因此,可能会降低IPO的定价,保证公司顺利上市;最后,保荐代表人隶属于保荐机构,而保荐机构又对IPO定价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经验丰富的保荐代表人可以为保荐机构的定价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决策支持,进而提高IPO定价效率。#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