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1选题背景
创新,作为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企业得以永德生机的力量源泉,每一个企业为求发展都在竭力提升自身的业务、制度及其他方面的创新,然而,创新之路却任重而道远。要全面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需要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研发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可以知道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不仅有企业内部特征,宏观社会制度环境也与之有关。由于企业的研发能力会对社会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水平的步伐产生直接影响3。因此政府如何深化相关金融制度环境,制定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对将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近几年,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晌越来越受到fe国学者关注,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中,大多实证研究结果都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随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而增长。但是,部分学者对两者关系的宏观视角研究方法是否有效保持着怀疑态度,因为关于我国金融发展促进仅仅发展这一研究结果大多都是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研究的,这并不能合理的解释我国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作用是否可行。因此,研究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的视角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考察金融发展是否会促进企业投资效益,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成长能力,学者们就从企业微观层面来实证探究金融发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产品市场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前所未有,因此,国家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就要不断加快步伐。特别是企业来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关键就是把握好研究与开发(R&D)4投入的环节。从Solow (1985)开始许多学者都把研究方向转向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主要依赖高储蓄和投资,转变成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资源和技术进步,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就是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科技创新,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其研发投入的大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己有文献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不仅受企业内部因素,如规模大小、成长与盈利能力高低等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如所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Love, 2003; Bertrand, Sehoar 和 Thesmar,2004)。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己有文献的前提下,把我国金融市场作为研究背景,试图探讨我国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不发达的情况及企业研发所需资金方面可能面临着困境下,考虑到金融发展水平在我国各地区各阶段存在着差异,来探究我国企业研发投资是否面临投资一融资约束;以及金融发展是否会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地区企业融资约束是否有缓减;分产权性质、地域差异、行业差异来探讨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机制,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和国家了解我国现阶段企业研发活动的现状,并据现状来针对性制定缓减或者逐渐削弱企业融资约束的科学措施及政策。这些都对企业和国家的研发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2文献综述
2.1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归纳总结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第一,在企业特征方面,包括企业规模、公司治理结构、财务视角等方面;第二,在管理者特征方面,包括管理层激励、高管特征以及董事会状况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第三,在政策及制度体制方面,包括政府行为、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公司规模与研发投资间关系最早是在1942年Schumpeter所撰写的文章中出现,他认为大规模公司与小规模相比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而企业进行R&D投入活动的有力保证就是需要拥有雄厚资源享赋。因此,Schumpeter提出了社会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的使命主要就由大规模企业来承担。在此之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最后得出的结果都与Schumpeter假设一致。例如,Vonortas(1997)研究发现500强公司的研发投入总支出与全球研发投入总支出相比,其比值超过65%,同时还发现每家500强公司的R&D投入支出水平平均都能保持在10%—20%之间。在国内,朱有为、徐康宁(2006)实证研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效率,其结论得出企业研发效率会随企业平均规模的增大而提高,也就是说平均规模会对其产生显著的正影响。除此之外,刘国新、李勃(2001);周黎安、罗凯(2005); 达庆利(2007)等都得出大规模公司比小规模公司更具有创新积极性的结论。
………….
2.2金融发展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因素
融资约束问题就是内外部资金成本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出现差异,再加之外部的不完善资本市场,最终导致内部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外部融资成本。金融发展提高会使金融资源和金融产品增多,金融结构得到优化,进而深化金融市场化程度,最终促进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同时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会随金融发展水平增长而提高,因此其获取信息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都会得以提升,那么投融资双方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会得到缓解。从融资约束角度解释金融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中,国外具有成熟的研究结果,Rajan 和 Zingales(1998); Claessens 和 Laeven(2003)利用跨国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依靠外部融资行业的成长性是否会受到本国的金融发展的影响,其研究结论发现,以外部融资为主的行业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中会具有更好的成长性。Maksimo-vic(1998,2002)指出在金融发展水平发达地区,该区的企业外源融资渠道增多时,企业就会获得十分充足的外部资金。究其原因,在金融发展水平高时,投资者就很容易获取企业的融资与投资的相关价值信息,那么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会减小,进而增加更多的外部融资方式。
……….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9
3.1相关理论回顾 ............19
3.2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23
3.3研究假设 ............26
4.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 ............29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9
4.2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30
4.2.1变量的选择及定义............ 30
4.2.2模型的构建............32
4.3样本及变量的统计分析............ 34
4.4实证结果分析............ 41
4.5稳健性检验 ............51
5.研究结论与启示............ 53
5.1研究结论............ 53
5.2研究政策建议............ 54
5.3本文研究的局限与后续发展方向............ 56
4.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目前我国助于社会稳定、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就是中小企业,它是构建市场经济的主体。最特别的是现在的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优化经济结拘等方面,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由于传统优势为主的中小企业低成本劳动力正在逐步面临严峻的新挑战,所以通过技术创新保持中小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已成为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点。我国《“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出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占全国约65%、新产品开发大于80%及企业技术创新占75%以上,中小企业在全国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中的占比超过了 70%8。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已转变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的主力军。而在深圳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中,如电子(C5)、医药生物(C8)、信息技术(G)、机械、设备及仪器(C7)等大部分都是成长性很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的强度对创新能力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是可行的。除此之外,中小板相对于其他主板或者创业板来说,在企业年度报告中披露研发信息是比较规范的。因此,本文拟选取2009-2012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以在2009-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满足样本条件须符合下列几项:(1)为了保证所需财务数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只选取2009-2012年都披露了 R&D投入数据的上市公司;(2)为了避免异常值或者公司财务特征的影响,副除了金融类、ST、SST及PT的公司。
……..
结论
关于企业治理的问题历来是学者聚焦研究的重点,而创新作为企业维持生命活力的源泉,自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已有文献中已较多的探讨了影响企业研发强弱的相关因素,总体来看,决定企业研发水平高低的最终因子都归咎于企业所面临融资约束的强弱,因此,如果有一种举措能有助于企业缓解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那么必将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正向推动作用。本文以2009-2012年中小板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是否促进当地企业研发投入。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会显著影响企业的研发动机和研发投入,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当地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将会明显提高;同时,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规模较小和成立年限较短企业的研发投入影响作用更大;按股权性质将企业分类后发现,金融发展对非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影响要显著高于对国有控股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按中国地理分布将企业样本分为东部和中西部后实证分析,得出在东部地区的企业,金融发展对其研发投入强度正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没有影响;最后,本文按照技术密集度和知识密集度来划分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对密集塑企业的研发投入起促进的作用,而对传统行的行业作用不显著。本文的结论不仅充实了对于企业研发相关研究的文献,更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创新命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通道。#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