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促进中国物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的物流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从国家层面讲,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市场层面讲,物流市场是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层面讲,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居民层面讲,现代物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探讨建立一个基于财务指标的物流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尝试建立一个客观科学评价模型对物流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地全面、综合性分析,提出物流企业竞争力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确立物流企业竞争力在我国物流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构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的发展总体框架,包括物流企业竞争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策略、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改善物流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以物流上司公司为典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体现物流企业的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提出基于财务指标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能够切实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能力,实现我国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重点阐述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及主要方法,为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提供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首先要研究国内外的实践状况,其次根据竞争力的内涵,构建适合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提出提升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2 文献综述
2.1 物流的概念
在知识和资源要素在企业间流动的过程中,利于新知识和技术的形成,可以是组织更灵活,跟易于发现市场机会,以达到增强竞争力的效果;第三,相关研究表明,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活动的神经中枢,所以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全面地、动态地观察到整个物流系统,以便对其进行控制。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达到优化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目的;此外,有学者将更新物流营销观念和选择多元营销策略视为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认为物流企业的产品是无形的,即物流服务。物流服务营销与一般的产品营销不同,其本身有很强的灵活性,更注重人性化和个性化,鉴于此,在选择策略时应考虑应用 4C组合,而不是单纯地使用 4P 组合[31]。虽然国内已有许多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但都不是很成熟,仍需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迫在眉睫。对于“物流”的概念,不同的国家、不同机构以及不同的时期都有所不同,目前有的最早关于物流活动的文献记载是在英国。1918 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是把商品及时送到全国范围内的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对军火进行的战时供应时,从军事需要的角度出发,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语,并全面管理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活动。二战之后,“物流”——这一词语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活动当中,将其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企业物流就是指综合管理企业的供销、运输、存储等活动。美国产业界真正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基本在 1950 年前后,在此之前一直只重视销售,仅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作为销售的辅助性活动,当初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 PD),译成汉语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85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物流命名为 Logistics,定义为“物流管理是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
2.2 竞争力理论研究
为了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企业竞争力问题,将原始多个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对物流企业竞争能力较大的变量,找到较少的几个彼此又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根据原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降维的技术把原来的多个指标约化为几个综合指标,以此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评价(王坤,2006;付淑文,2006;王代瑜等,2008;李政权等,2008;曹小秋、白雪岩,2009;方文雅,徐敏,2010)[32-37]。企业竞争力内涵丰富,从不同角度存在多种不同的界定: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1];科恩等(Cohen andZyman,1989)“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这个企业能够在建立和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获得利润的能力”[2];《世界经济论坛(WEF)》1994 年在其《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公司市场上均衡的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波特认为竞争力是“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益所贡献的各项活动,例如,创新、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或有条不紊的实施过程等等是否恰如其分”的把握运作的能力[3];普拉哈拉得和哈默尔(C.Prahalad and G Hamel,1990)认为“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组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和技能”[4];钱德勒在研究了德国、美国、英国发展的原动力后认为“企业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的差异,是一种组织能力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卡米舍尔(Carmichael, E.A.1978)认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或者产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的能力是企业的竞争力[5];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及总裁菲什(GeorgeM.C. Fish)认为,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创造、获取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石原正太郎(Hideo Yamashita, 1998)认为,竞争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企业在公平、自由的市场上保持长期和稳定的优势[6];藤本隆宏(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可以从静态的能力、改变的能力和进化的能力这三个层次来考察。
…………
3 基于财务指标的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11
3.1 评价指标的确立原则......... 11
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12
3.2.1 数据来源...... 12
3.2.2 样本选取...... 13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
4 基于财务指标的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分析........ 18
4.1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择......... 18
4.1.1 主成分分析法的经济解释........ 18
4.1.2 主成分分析法的适合度检验..... 18
4.2 基于财务指标的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21
4.2.1 确定评价模型.... 21
4.2.2 因子分析过程.... 22
4.2.3 结论及分析........ 23
5 提升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32
5.1 影响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因素......... 32
5.1.1 影响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微观因素........ 32
5.1.2 影响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宏观因素........ 33
5.2 对策及建议........ 34
5 提升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5.1 影响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因素
通过提高企业的财务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企业盈利,提升企业价值。通过以上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以及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得出影响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因素。实践证明,资本运营具有低成本扩大企业规模、取得更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功能。但是目前一些物流业上市公司对资本运营的认识不全面,在实践中存在误区:有的认为上市公司靠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可以无偿使用;有的把资本运营片面理解为股票投资或金融商品买卖等资本运作行为;还有的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从事股票、债券的买卖或高息拆借给商业银行。这不仅违背了其筹资承诺,而且阻碍了其主营业务的发展。影响了物流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限制了盈利能力。#p#分页标题#e#
…………
结论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它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己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物流行业在国外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和迅速,但是在中国还只是刚刚起步,研究范围也大多数是停留在理论方面,有关实证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通过构建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竞争力乃至整个物流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从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来看,物流业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主营业务不突出、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完善,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经营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时代在不断进步,要想在当今物流行业革新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首先必须对自身有足够的了解,清楚明白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正确判断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并且针对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上市公司本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