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07 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上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引发的恶性“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众多美国大型银行被卷入其中。根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ederal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网站①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2008 年至 2010 年三年间破产的美国银行有 322 家,而 2000 年至 2007 年倒闭的仅 27 家。虽然银监会在其 2009 年报中认为我国银行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但南京银行就因外资银行的影响,在其 2009 年半年报中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达 8875 千万人民币②。在美国 2008 年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长达几个月的准备过程中,有观点认为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57 号(FAS157)计量的公允价值方法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具体来说,公允价值会使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不恰当的减值,从而无法正确地反映金融资产的经济价值,在机构间相互作用下,导致市场流动性匮乏和投资者的不理性,最终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资本监管作用下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SEC,2008)③。这一过程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 2008 年出具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认定为“顺周期效应(”Procyclical Effect)④。投资者认为公允价值在非常时期扮演着关键的“信使”作用。他们更多地将危机的原因归于银行不恰当的风险管理、脆弱与拙劣的贷款决策以及监管部门的失职。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去杠杆化及市场参与者对风险态度的转变给金融市场中的资产价格产生了巨大的下行压力,加之交易对手间信用体系的奔溃,才导致了顺周期效应。
有关公允价值的争论随着金融危机一起在全球蔓延开来。为此 FASB 和IASB 还联合设立了由监管者、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和投资者组成的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2008 年在各方关注下,美国证券交易监管委员会(SEC)受命于国会对盯市会计(Mark to Market Accounting)⑤展开调查。对于公允价值会计引发银行破产的争论,SEC 在 2008 年的报告①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结论,“公允价值会计在 2008 年美国银行经营失败案例中,没有扮演主要角色”。但是,这个结论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于公允价值是否存在顺周期效应的疑问。公允价值是否存在顺周期效应,如果存在,又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如何传导造成最终的经济后果?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强烈的好奇心。根据我国上市银行 2012 年半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交易投资四类金融资产之和占总资产比率的均值达 14.58%,而所有上市公司的均值为 1.37%。且这些资产中有三类是需要直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对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而言,本次危机是相关准则在整个公允价值进化史的一个缩影,是公允价值会计面临来自金融创新的又一次挑战。对于我国而言,则更多的是借鉴意义。要在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把握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就要准确地了解现有公允价值会计各方面的利弊,包括其顺周期效应。所以,在我国财政部于 2012 年 5 月 17 日出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的背景下,研究并检验其在我国银行系统内的顺周期效应具有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逻辑思路
1.从理论层面研究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的关系。本文拟以公允价值的概念为起点,梳理由公允价值会计到资产价格螺旋式下跌的整个过程,分析顺周期效应的形成机制。探寻公允价值会计的本质,准确定位公允价值会计在引发银行系统顺周期性众多因素中的位置。
2.从实证层面检验银行系统中公允价值会计的有限顺周期效应。我国银行系统内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存在由公允价值会计造成的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从比较研究总结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管体在降低顺周期效应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结合实证的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围绕本文的研究内容,本章将从两个方面回顾和梳理相关的理论和文献:一是与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后果有关的文献,主要分为价值相关性、盈余波动性、风险相关性三个方面;二是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的角色认定。
第一节 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后果
一、 价值相关性
相比连续的会计史,公允价值的应用史曾出现过断代,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才受到实务界的关注。在 1929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当时新组建的 SEC 一直在会计实务中推行稳健政策,在会计计量中贯彻历史成本原则,停止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实务(于永生,2009)。1973 年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之后,SEC 意识到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已不适用市场价值频繁波动的金融工具,在 1975 年颁布的FAS 12中开始恢复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方面的计量。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学界更多地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公允价值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或者能否比历史成本提供增量信息上。早期国外学者对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一结论的意见并不统一。Barth(1994)①以 1971 年至 1990 年间美国银行的样本数据,采用估值模型和收益模型检验证券投资及投资收益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Barth et al.(1996)②和 Eccher et al.(1996)③分别检验了在 FAS 107 生效后,美国主要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增量信息。Nelson(1996)④对 1992 年美国 200 家最大的银行的相关数据研究后,得出了与 Barth 等人不同的结论,认为只有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比具有增量解释力,而在存贷款、长期债务及表外金融工具方面,公允价值的披露不能提供增量的信息,而在加入权益报酬和账面价值的增长两个变量后,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也无增量解释能力了。由此,他的结论是,公允价值的披露不会增加信息的解释能力,只有已确认的公允价值才有增量解释能力。
第三章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传递问题.......15
第一节 概念界定.....15
第二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传递问题.....17
第三节 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传递问题.....20
第四节 对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和角色认定.........24
第三章 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28
第一节 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的影响.........28
第二节 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30
第三节 顺周期效应下的经济后果.......35
第四节 顺周期效应的应对策略.....37
第五章 实证研究.......43
第一节 实证方法的选择.....43
第二节 危机后影响我国公允价值会计政策.........44
第三节 研究假设.....47
第二节 研究设计.....51
第五节 实证结果.....53
第六节 实证结论.....65
结论
在通过第三四章公允价值会计形成和传导机制的分析,第四章我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分析和实证检验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一个综合概念。在报表范围内,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可以体现为财务数据的波动;在银行系统内,可体现为资本监管、信贷规模、贷款减值准备、风险资本的波动;在资本市场中可以体现为银行股价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且只有在这类波动是属于“小冲击,大波动”范围内的,我们才能将其称为顺周期效应。
2.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有限的。首先,我们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对资产或负债真实经济价值的偏离而造成的,实际上在极端市场环境也不存在优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其次,在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报表波动传递至最终经济后果间加入了资本监管要求、风险监管机制、贷款拨备制度、薪酬激励机制因素,而上述因素本身是具有顺周期效应的;第三,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投资者对影响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会计政策变动的事件并无预期的反应。
3.资本市场认可了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第四章的实证研究回归结果看,我国资本市场已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实施有了充分的心理预期,认可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国际趋同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银行间的披露差异,上市银行披露的增量公允价值信息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对增量信息披露的格式还亟需规范和标准化。
4.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传递问题主要通过银行系统已有的风险传递链条形成顺周期效应,且其传导机制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一方面,银行间通过金融工具交易的密切业务往来和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银行系统内形成一个风险传递链条;另一方面,资本监管、风险管理、贷款拨备制度、薪酬激励制度都依赖于银行的财务信息。已有文献证明上述因素间存在相互关系,所以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并不是一维的线性触发机制①,实际上是一个相互触发的“化学反应”。
参考文献
[1] 于永生.次贷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95-96.
[2] 巴曙松,朱元倩.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33-34.
[3] 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 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1-9.
[4] 董必荣.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0):19-26.
[5] 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6-14.
[6] 刘红忠,赵玉洁,周冬华.公允价值会计能否放大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J].金融研究,2011,(4):82-99.
[7] 刘永泽,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2):16-23.
[8]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会计研究[J],2009,(11):23-30.
[9] 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349(7):7-24.
[10]陆静.分割资本市场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研究[J].会计研究,2007,(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