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单位生命周期辨别标志及财务策略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10061803525790
  • 日期:2013-10-0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持续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有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40-50年,欧洲与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不超过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年。无论是以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作为企业的一般寿命标准来衡量,还是以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标准来衡量,我国企业的生命力都十分屏弱。据国家权威部门评估,全国具有高成长性和渐进成长能力的企业仅占3.32%,加上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对各行各业的强劲冲击,中国企业如果不及时提高自身素质,平均寿命恐怕还会缩短。尽管实际情况可能很复杂,但这些经验性的数据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生存状态。那么,我国企业究竟要怎样才能冲破短命的宿命?在实业界的强烈呼吁和有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对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而相应地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也一时间蓬勃发展起来。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笔者将自己的研究确定在企业的生命周期领域。


1.1.2问题的提出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制造业在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可以看到在不断有新的企业诞生的同时,也不断有一些企业在消亡。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把握生命周期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面对挑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企业成长特征及外部环境性。因此管理者有必要根据不同阶段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来采取不同的财务策略,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已经有很多关于如何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的前提是知道企业究竟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从而识别企业生命周期,这一直是有关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一个难点。我国有些学者利用数理统计或者指数函数分析的方法来识别企业生命周期,如孙建强(2003)指数函数法[2]和熊义杰(2002)的数理统计法[3],由于这些分析方法过于复杂,难以付诸实践。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就制造行业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辨识标志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通过从制造业企业成长过程企业成长性的纵向分析来找寻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标志,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策略。


1.2企业生命周期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内外企业生命周期研究历史及现状
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繁荣于70、80年代,9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高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企业的成长发展看作一种若干阶段的过程,研究该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和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对生产函数“黑匣子”现象的观察。而该理论的渊源却是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首先把企业看成一个系统,其兴衰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企业系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问题,需要权变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经济学家们对企业生命力现象的关注始于微观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Marshan,A.,1890)的“企业森林原理”以及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马森•海尔瑞(1959)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指出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他还指出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停滞、消亡等现象,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即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局限性可能成为其发展的极限。之后,哥德纳(1965)进一步指出,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相比,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期性,一个企业由年轻迈向年老可能会经历20-30年时间,也可能会经历好几个世纪;(2)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既不明显上升,也不明显下降的停滞阶段,这是生物生命周期所没有的;(3)企业的消亡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变革实现再生,从而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在他们之后以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企业成长以及产品更新、产业更替、技术变迁等与企业成长相关现象的学者越来越多。


第二章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2.1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成长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由小到大发展的机制与过程。在企业成长理论的相关方面,学术界已经作了大量富有价值的研究。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分析了分工和市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斯密有关分工的理论以及规模报酬递增的原理被认为是分析企业成长的理论渊源。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n年在他的早期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法国经济学家吉布莱特1931年在其代表作((非均衡经济学》中提出了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的观点。吉布莱特强调,企业的成功与否是一个概率事件,并不能完全由企业自身控制。科斯(Case,1937)的交易费用理论及此后的新制度经济学则对企业的边界及产权安排问题进行了革命性的分析。科斯认为:“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科斯还指出,“倾向于使生产要素结合得更紧和分布空间更小的创新,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彭罗斯(Penr 1959)则在其成名作《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了企业成长的管理约束导致的企业阶段性成长问题。


第三章 中国财务监管改革的路径设计........... 39-50
    一、法理上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 39-41
        (一) 明确而清晰的目标 ...........39
        (二) 监管当局需具有独立性........... 39-40
        (三) 足够的监管资源........... 40
        (四) 有效的执行力 ...........40
        (五) 监管的综合性........... 40
        (六) 成本—效率监管........... 40-41
        (七) 监管标准和行业结构的有效性........... 41
    二、我国财务监管的法律现状........... 41-43
        (一) 存在监管空白与监管重复........... 41-42
        (二) 重复的机构和人员设置........... 42
        (三) 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42
        (四) 缺乏有效的外部协调机制...........42-43
    三、我国的财务监管路径设计........... 43-49
        (一) 财务监管的目标 ...........43-44
        (二)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44-45
四、路径选择...........49-50


结论


企业同生物一样,都有一个诞生、成长、壮大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企业界越来越关注延长企业寿命的管理方法。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试图通过对我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1994年-2006年的纵向实证来从财务视角找出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辨识标志,并通过对各阶段财务问题的分析来提出相应的财务策略。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制造行业十个产业中,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存在很大不同。对制造行业十大产业进行研究发现,机械、设备、仪表和电子产业的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相对比较大;食品、饮料产业的产业生命周期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另外,企业规模虽不是影响企业成长和老化的原因,但是从我们13年的纵向研究来看,超平均规模企业成长相对平均规模以下的企业成长稳定性要高得多。当然,其中原因很复杂。
(2)本文用“相对成长指数”来表征企业的成长活力,基本判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再结合企业其他财务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等指标具体确定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相对成长指数判别的具体方法为:当企业的相对成长指数为正时:如果指数呈逐渐递增式的变化,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如果指数呈基本稳定式的变化,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当企业的相对成长指数为负时:如果指数呈逐渐递增式的变化,基本可以断定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创阶段(蜕变后的新生阶段);如果指数呈逐渐递减式的变化,基本可以断定企业处于其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p#分页标题#e#
(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都会面临不同的财务问题。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财务策略与其成长阶段相匹配,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ho,Y.J.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cwgllw/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6(18)
[2]Levine,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J].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
[3]Kumar,P.C. Inefficiencies from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wellfunctioning equity markets: A comment[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Banking,1994(26)
[4]Mehra,Y.P. Velocity and variability of money growth: Evidence fromgranger-causality test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9(21)
[5]Loungani,P.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flation, and growth in transitioneconomic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97(29)
[6]Pagano,M. 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 An overview[J].European EconomicReview,1993(37)
[7]King,R.& Levine,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3(32)
[8]Stiglitz,J.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 market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Supplement to the World Bankeconomic[J].Review and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994(2)
[9]Douglass,C.North.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2(10)
[10]Hayek, F.A.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48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