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从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624.1亿元,而这一数字到2012年达到52万亿元,中国己然跃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百废待兴,到当前物质水平和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在某些行业、领域的竞争可谓白热化。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得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企业己经从传统单一生产作业的指令性管理逐步过渡到了集研发、生产、经营、服务等多领域的价值链管理于一身的多功能的社会体系阶段。伴随而来的是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的增加,从传统的数量、质量、效益等发展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纵观国内外有着“百年老店”称的企业,都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据有关媒体报道,从2003年开始,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出现了蜜蜂大量死亡的现象,被人们称为“蜂群衰竭失调症”。早在1994年1月美联社记者曾经在进行一次关于养蜂业者对欧盟农业部长会议进行抗议活动时的报道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最多能生存4年。” [1]其实这绝非是危言營听,据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王强教授介绍:“蜜蜂是整个生物链中的一环,且在生物链的底层,是连接动物和植物的桥梁(图1.1),如果它消失,一大串的生物链都要遭映”。
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对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何等的重要性。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微观经济体,其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然而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现象,发展缺乏战略的眼光,缺乏持续发展的不断动力[2]。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绩效评价模式过于注重企业取得的财务绩效,漠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对环境、对社会公益的使命。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模式,长期以来导致社会也未从这一评价模式中逃脱出来。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质和传统理念导致了某些主体不惜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增长。近些年来,各种环境事件和社会责任事件的发生,深刻地拷问当前企业经营的价值观以及成长方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突显,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真可谓是千疫百孔,水污染、生态破坏、沙漠化、食品药品安全等使社会总体上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诸如仅近些年发生的太湖污染事件、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染色馒头、紫金矿业污染、瘦肉精事件、地沟油、皮革胶囊等等,类似事件真可谓数不胜数,人们不禁要问:企业良知何在,企业社会责任何在,难道企业可以践踏起码的道德伦理底线吗?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金钱、轻责任”、“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观念,这一思想促使企业发展理念和管理思路缺乏前瞻性,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牺牲环境和社会代价。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对企业的评价也仅限于财务绩效方面,没有将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来考虑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的诸多短期行为已经让很多企业遭受到重大的损失。一系列事件也让整个社会对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们也看到也有一些企业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发展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随着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领域也迅速扩展,从生产、市场发展到管理、品牌;竞争不再仅仅关注某一个领域,而是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的消费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着价值增值活动,企业经营整合成了一条价值链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己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短期的行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使得企业更多的关注战略管理,将企业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另一方面,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要求企业积极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履行其公民责任。此时,企业的责任不再仅是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还要求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4]。基于这种战略的发展和企业责任的扩展,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关注战略管理,追求互利共赢,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企业共生理论产生与发展
2.1.1共生理论的提出
“共生”(Symbiosis)—词最早来源于生物界,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De Bary)在1879年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生物种属生活在一起” [7]。德贝里在研究真菌的过程中,真菌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其他不同种类的生物,而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提供某些必须的生存环境。德贝里认为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共同适应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并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个进程中,生物界的共生关系并非短暂存在的,而是生物在长期共生共存、相互依赖,获取各需利益的情况下才形成了共生关系。生物学家科勒瑞(Caullery, 1952)通过对生物共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共生、互惠共生、同住现象、寄生等共生概念,丰富了生物共生研究内容[8]。生物学家斯科特(Scott,1956)则致力于研究共生生物间的物质联系,他将共生关系视为形成生物体生命周期的永恒特征,是两种或多种生物体生理上彼此需要平衡的状态。自然界中共生现象相当普遍,寄生、互利共生、竞争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无关共生等都是常见的共生类型[9]。
我国学者对生物学界共生研究较为突出的是悦达书。愧达书(1984)通过对稻田养鱼的长期研究,提出了 “稻田共生理论”(Rice Fish Commensalism),他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节,在人工合成的稻、鱼生态系统中,二者相互作用,互利共赢,最终实现了稻鱼双丰收。此后国内学者逐渐将共生理念从生物界向社会领域迀移,其中学者袁纯清和吴飞弛将共生研究引入到社会领域,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袁纯清(1988)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小型经济,将生物学的共生现象做了更为一般意义的推广,提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并提出了共生三大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交换单位,一般意义上共生是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照某种共生模式所形成的关系。他认为对共生单元的描述可以按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另一条是共生单元的内在性质。共生环境是除共生单元以外的一切影响因素的总和。共生模式是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共生单元间的作用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用的强度。
3企业共生战略绩效传导机制解析........... 26
3.1战略绩效传导机制解析.......... 26
3.1.1社会绩效对经营绩效的作用.......... 26
3.1.2经营绩效对财务绩效的作用.......... 27
3.2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8
3.3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9
3.4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0
3.4.1社会绩效指标体系.......... 30
3.4.2经营绩效指标体系.......... 31
3.4.3财务绩效指标体系.......... 34
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 39
4.1结构方程模型(SEM) .......... 39
4.2研究设计.......... 44
5实证结果分析.......... 54
5.1信度与效度检验.......... 54
5.2数据描述性分析.......... 55
5.3社会绩效对经营绩效影响之测度.......... 58
5.4经营绩效对财务绩效影响之测度分析.......... 61
5.5社会绩效对财务绩效提升之测度分析.......... 63
结论
本研宄将生物界的“共生”理念引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领域,力图实现企业绩效的战略性评价。在将企业绩效分为社会绩效、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三大绩效包含的内容,从评价指标的设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入手,构建了基于共生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企业社会绩效对经营绩效的推动作用显著(达到0.833),经营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推动作用显著(达到0.851);进而得到了企业社会绩效对于最终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巨大(0.709),即企业的社会绩效每提高1个单位,可以促进最终财务绩效提升0.709单位,影响显著。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
(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研宄社会绩效、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三者之间存在影响关系具有良好的效果。社会绩效能够推动经营绩效的实现,同时经营绩效能够推动财务绩效的实现。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社会绩效、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相关性的成因。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投资后,对企业组织流程和运营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企业外部效应和内部流程均得到完善的情况下,促进企业最终财务目标的实现。#p#分页标题#e#
(2)基于共生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从企业整体方面综合评价企业的绩效。从企业社会绩效、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三方面,基本涵盖了企业经营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具有较高的信息量;特别是对于三大绩效的二级和三级指标的设计,需要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状况。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收到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社会责任行为对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更加突出。从阅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中可以看出,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披露的涵盖面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三大绩效进行分解到企业经营的多方面,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另外借鉴某些较为先进的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客观性更高。
(3)研究得出了社会绩效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经营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社会绩效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大小为0.83,经营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为0.85,社会绩效间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0.71。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巨大。
(4)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财务绩效,在此目标下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对提升财务绩效的测度。财务绩效是企业的落脚点,但是社会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显著影响,对于企业需求改善财务绩效和利益相关者关系,通过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提升绩效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John L. Campbell. Why would corporations /cwgllw/ behave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s: an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 2007.3: 946-967
[2]房巧玲,刘长翠,肖振东.环境保护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宄[J].审计研宄,2010.5: 21-25
[3]刘海建,陈传明.企业组织资本、战略前瞻性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 (5): 34-36
[4] Anna S.Mattila, Lydia Hanks, Ellen Eun Kyoo Kim. The impact of company type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essaging on consumer perceptions[J]. Journal of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2010.5: 126-135
[5]金占明,杨鑫?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夏有章,陈玥.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4): 23-25
[7]李博.生态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Charles B. Shrader,Lew Taylor, Dan R. Dalton. Strategic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 A Critical Appraisal[J]. Souther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84.1:149-171
[9]陆庆平.企业绩效评价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觉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0]许正良,刘娜.基于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融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