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1992年建立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来,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和完善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到1999年中报披露时,上市公司已达到910多家。这些年证券市场能够取得平稳健康的发展,上市公司是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许多上市公司自筹备上市之时,即能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和规章要求,规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认真做好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以稳定和不断增长的良好业绩回报广大股东。正是这些规范运做的上市公司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他们一方面不断从市场中吸纳资金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不断回馈着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不断推动着我国证券市场向前发展。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上市公司中也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大量存在,上市公司质量和效益极不稳定,资产重组真假难辨、效益不佳,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执业质量尚需大力提高,关联交易盛行且存在量利润操纵现象。这些问题的大量存在,提醒我们,尽快建立起规范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己是刻不容缓。
如果不能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时性和规范化,则将会极大地影响投资人利益和投资信心,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市公司出现的种种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信息披露一般系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或债券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它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或财务状况变动)等诸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主要有二方面要求:一是内容上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比性,二是方式上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和规范。下面本文将具体结合上市公司出现的违规行为,说明现存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会计信息失真
(一)为达到上市目的,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东方锅炉为达到股票上市目的,伙同有关方面作假,将注册时间和成为试点企业的时间提前,还编造了股东大会决议和分红方案。为表现良好的盈利状况,违反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对1992年至1994年的利润进行调整,编造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利润1500万元,并在上市公告中作了虚假披露。1993年H月6日起,东锅公司以有关部门虚假批复的5400万股票额度,向公众违规溢价发行,并将溢价发行所募资金及利息收入共14499万元,违规帐外核算。其行为己受到中国
第二节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上市公司随意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使会计信息失去可比性。众所周知,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使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但自发变更会计政策也是允许的,条件是这种变更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部分上市公司却利用这一规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进行利润操纵,以达到其特定目的,如配股筹资或扭亏为盈等,同时由于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不一致,也就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下降,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上市公司变更会计政策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变更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方法,或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工作量法;变更折旧年限,如由原来20年变更为40年;变更存货计价方法,选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定额成本法,对一个公司的成本和利润的核算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变更坏帐准备的计提和核销,99年中报期间,有部分上市公司对以前的坏帐进行了大规模核销,造成公司净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虽然这种行为为公司今后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但也造成了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使投资人难以通过报表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正确判断一个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由此也就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另外,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披露不充分
第二章成因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发展和壮大的,从1984年H月和1985年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和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一直到99年的今天,上市公司的家数己达到900多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证券市场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的筹资融资方式,为国有企业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筹集内资和外资的渠道可以说,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民经济持续高速成长时期,资金紧缺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在把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建设资金,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来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高速发展,也使得人们无暇顾及以至于忽视了市场中存在的潜在的危机和深层次问题,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中存在的体制方面问题和种种不规范的现象也渐次呈现出来,促使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加以解决。
第一节证券市场发行机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偏差
(一)发行机制
1.发行规模限制,促成公司违规和造假
1992年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及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通知等,形成了我国现行的股票发行监管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对股票发行实行总量控制、分配规模的办法。1993年国家下达发行额度是50亿,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为55亿,1996年为150亿,1997年为300亿。股票发行规模经国务院审批后,由国家计委会同证券委分地区、分部门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在国家下达的规模内,各选择几个经批准的股份制企业进行公开发行股票试点。这种分配方法带有明显的行
政干预和平均主义色彩,无法真正按照企业的产业方向、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来取舍,由此造成了许多公司上市前的弄虚作假。第一,政府意愿和行为偏差促成违规、造假。许多地方政府将分配来的指标当作是对地方扶贫的大好机会。他们考虑的不是怎样将这宝贵的融资发机会用于扶持本地区具有优势、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公司,
第一章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出现的主要问题……………… 1
第一节会计信息失真……………… 1
第二节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3
第三节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3
第四节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4
第五节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5
第六节关联方关系、交易及信息披露………………6
第七节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现的行为偏差………9
第二章成因分析………………12
第一节证券市场发行机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偏差…………12
第二节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17
第三节公股不能流通………………21
第四节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和规范性尚待加强…21
第五节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中出现的问题的成因…………22
第六节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如法规建设和监管工作存在不足………24
结论
配合上市公司国有股配售工作的进行,引进社会集体和私人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以解决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实现多方投资主体权力制衡机制,有助于解决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所产生的投资及配股等重大决策的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现象。
通过实行由行政代理到市场代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和具体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通过加强对派驻企业的产权代表的管理,规范了董事会这一最重要部门的工作,明确了董事应承担的责、权、利。通过董事会对经理的激励与约束,规范了企业一线经营者的行为,通过股权多元化,使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以保证,再配之以监事的监督,则一个真正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才会建立起来,才能最终实现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权力制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年。
3.史焕章等:“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沿革及其分析”,《新兴市场中的法律问题研究》(顾功耘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4.金德环主编:《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5.林志毅、苏玉荣:“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现状、问题及对策”,《证券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p#分页标题#e#
6.徐晓阳、范永武:“会计政策选择:上市公司的会计运作空间”,《证券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7.蒋义宏:“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8陆德民:“资产评估值差异及其成因”,《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蒋义宏、魏刚:“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条件”,‘《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原红旗:‘。关联交易的现状与思考”,《证券市场会计问题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