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的财务行为与机制设计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4041538595263
  • 日期:2013-04-0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1章绪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绝对不是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像企业伦理道德、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也不断暴露,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都在呼吁企业应更多地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310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利益相关者已经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谁是利益相关者”、“如何区分各类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属性”、“利益相关者是否应参与企业的共同治理”成为了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但是这一切的争论并没有真正满足企业财务治理的需求。目前,最为客观的事实就是企业的经济总量是固定的、有限的,为了满足各个主体不同的利益需求,利益相关者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中也出现了利益争抢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成长。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亚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构建有效地机制,对利益相关者实施均衡管理,同时保持彼此之间的互动有序,达到合作共赢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选题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期,企业理论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主流理论。这些理论大部分都围绕着“企业黑箱”、交易费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评论。“股东至上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两大派别。两者最大的冲突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归属。前者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由归属于企业的物质(货币)资本所有者;后者认为: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应根据实际情况非均匀地分散在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中。但是作为主流理论“股东至上论”的致命缺陷在于它无法给出充足的理由和证据解释“为什么企业的所有权必须归物质(货币)资本所有者即股东所有”这个根本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利用“股东至上论”的观点在企业中的运用得到了比较好的管理绩效,也满足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等一系列问题却愈发严重,这对当时的主流理论提出了挑战,整个市场的大环境都在呼吁企业应更多地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
其实,早在Cosae(1937)的奠基性论文《企业的性质》中就有这样的阐述: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组不完备的契约,通过各要素的拥有者(如物资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也即狭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其拥有的具有排他险的财产所有权进行缔约;张维迎(1996)也对(企业的)所有者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状态依存性这个问题做过精辟地解释。因此,企业并非属于股东所有,其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在公司真正有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之中的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益相关者组成了整个企业,并通过契约来规范各个主体的“权、责、利”,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非均匀地分散在各个物质(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中,进而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大的财富、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无疑,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更广阔的视觉上对公司治理进行了指导,但是利益相关者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却会阻碍许多方案的实施。目前,有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发展,对各个相关主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的研究涉猎更少。
本论文的重点就是研究“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的财务行为’,,而且将设计出一套机制规范各主体之间非合作博弈的财务行为的机制,以便降低由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带来的显性和隐性损失以及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损耗。.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设计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能对利益相关者之间非合作的财务行为起到制衡作用的机制,从而为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从理论价值上看,本文从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企业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属性、利益要求以及财务行为;与过去的理论研究相比较,都有独特之处。同时,为将来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向,也为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治理领域内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实际应用价值上看,本论文若运用到实际企业管理中,不仅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对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实现价值增值。更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财务治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基础:更使得机制不仅在理论上是合理的,而且在实务过程中也是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


1.3文献综述
利益相关者财务行为相关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国家出现了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其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而挑战了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不断促使着企业实施管理变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不仅在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己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为后期的拓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主要目的在于设计出一套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以规避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现对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回顾。


第2章利益相关者、财务行为与财务治理机制的内在机理分析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涉及的业务来明确自身利益相关者群体,从而才能在财务治理中有效地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避免其相互的利益纷争。有效地开展利益相关者管理和相关财务行为的研究的前提是明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谁,并且这些利益相关者分别具有什么属性;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中一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不仅是个复杂的集群,而且这个集群又是由不同特征的众多个体构成,最重要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否还将影响一个企业或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财务信息不对称、治理过程中又有委托代理问题、契约本身的不完备性都将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行为,而当前关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共同治理机制和相机治理机制。本章节的将重点讨论利益相关者、财务行为与财务治理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2.1利益相关者理论
企业在进行财务治理过程中,首先应根据自身的业务明确自身的核心利益主体群,从而才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机制来均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避免冲突的发生和资源的无形消耗。对于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主要是便于后续开展利益相关者管理和相关财务行为的研究:同样,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也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中一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3章 利益相关者非合作博弈的财务..........................19-36
    3.1 非合作博弈理论........................ 19
    3.2 非合作博弈下的财务行为分析 ........................19-22
    3.3 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影响因素........................ 22-25
        3.3.1 产权主体的界定........................ 23
        3.3.2 效用目标函数的选择........................ 23-24
        3.3.3 财务目标的状态依存 ........................24-25
    3.4 利益相关者"权、责、利"不同机制........................25-33
    3.5 非合作博弈下利益相关者均衡财务治理........................33-36
第4章 江西昌大三机科技有限公司改制财务行........................ 36-41
    4.1 案例介绍 ........................36-39
        4.1.1 改制前企业的基本情况........................ 36-38
        4.1.2 改制中发现的问题 ........................38-39
    4.2 案例分析........................ 39-40
    4.3 案例结论 ........................40-41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41-43
    5.1 结论........................41-42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42-43


结论


社会的发展,不仅使企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企业各个相关的利益主体向多元化、独立化、平等化的趋势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他们利益相关度和谈判能力的增强,使企业不能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如何实现并保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一致性,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共赢的局面等问题都成为了函待解决的问题。而由于利益相关者的非合作财务行为是现实的存在,那么从企业利益相关者非合作财务行为,寻找机制将这些非合作转化为合作是实现企业有效地财务治理以及合作共赢、长治久安的另外一种途径。既然企业选择了利益相关者作为其经营参与者,则必须首先明确两个基本概念,即“谁是利益相关者”、“各类利益相关者有什么特征属性”。在利益相关者界定方面,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所有者状态的依存性以及企业产权主体选择数量的函数模型,最终确定“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主体利益相关者,同样这种简化的操作思路也是被认可的—FASB在研究SFACNo.1(1987)时及AICPA在研究《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1994)时对于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也在具体研究时进行了简化的处理,譬如研究投资者和债权人。#p#分页标题#e#
在特定的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总量是固定的,利益相关者均希望企业满足其最大的效用函数,这样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必然要牺牲另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满足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三者作为一个个理性经济人,有着不同的效用目标函数,加之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问题的存在,各个主体间的非合作财务行为主要由于“权利不对等”、“剩余收益分配不均”、“履责不到位”等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存在的缺陷所造成。因此,本文的利益相关者均衡财务治理机制体系的构建就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开展的。关于机制的建设还想谈一点,目前,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治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共同治理机制,另一种相机治理机制。结合这两种治理机制的优点,业财务治理应该实施一种动态藕合的财务治理机制,在动态藕合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美)温特,邢源源译.企业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2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论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1996(06)
3Alehian.A.&Demsetz,H•Produetion,informationcosts,andhttps://www.51daxielunwen.com/cwgllw/ eeonomie organization. Arneriean Economic Review.1972(62)
4Jensen.M.C.&Meekling,W.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o ageneyeosts. and ownership P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1976(03)
5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1(09)
6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一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7李心合.论制度财务学的构建.会计研究,2005(7)
8韩东平.王明秀,王鑫,尹月丽.利益相关者理论条件下对经营者财务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J].管理科学,2006(5)
9朱德大.财务困境企业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动机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05)
10王世权、王丽敏.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南开商业评论,2008(11)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