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生存论视阈下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6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3261717135199
  • 日期:2013-03-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历经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逐步走向信息化的新时代,机会与威胁并存、利益与风险共生。各国都在经历着经济、文化、科技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即是教育的竞争。纵观世界,香港、丹麦、瑞士、美国等等这些全球的金融与贸易中心,除了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经济政策之外,海内外大量优秀人才的汇聚也是其成功不可忽略的要素。各国政府竞相采取人才交流、鼓励国外高端人才流进、限制国内高端人才流出的政策,加紧扩大自己的人才储备大军。
2011 年 7 月 1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2010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讲话中也表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紧接着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体现了我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第 2 章 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哲学基础之生存论视阈下的会计本科教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阐明了生存论在现代哲学中的主题地位,将生存论推到人们视线前,揭示了人类生存方式的个体化维度和精神性层面,弘扬人的个体性、独特性和精神性,为现代哲学开拓了一个新视界。197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16界大会上埃德加•富尔主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增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首次将生存与教育及学习从深层次上有机结合起来。在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具体个人”的思想撞击下,在人们愈加意识到以生存为目的的教育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答案的前提下,生存论催生了哲学视阈的建构基础,为教学评价带来新的探析视角。
 
2.2 教育心理学基础之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
2.2.1 建构主义与会计本科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提出,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广泛推广,进而兴起了一系列推崇创新精神与呼吁人文关怀的教学变革,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创造了新的视野空间。建构主义对于教学的主要贡献即为强调认知主体的主动性,注重主体性的长远自主发展,这也正呼应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哲学中“以人为本”、“与环境共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的主体思想,以及生存论为会计本科教学带来的启示。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地的以知识为基础,“生产力”和“创新”已经取代资本或劳动成为知识型社会的基本经济资源,而思考、学习和创新的力量替代机器的力量成为推进知识经济开发的主要动力,进而成为民族国家在世界权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本赌注。经济环境对会计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对现代会计的冲击,激发一场新的会计革命,进而引发会计教育与教学的变革。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
 
第 3 章 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现状分析 ·······20
3.1 我国现行会计本科教学评价的优势 ················· 20
3.2 我国现行会计本科教学评价的不足 ··················· 21
3.3 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 25
3.4 会计本科教学生存危机及评价现状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启示 ··· 26
第 4 章 会计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制定 ····················31
4.1 评价目标明晰 ······································ 32
4.2 评价主客体定位 ································ 33
4.3 评价内容界定 ································· 34
4.4 评价方法探讨 ······························· 39
4.5 评价指标构建··························· 40
第 5 章 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41
5.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 41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
5.3 基于指标权重的数据分析及评价设计 ··········· 49
 
结 论
人才资源是社会第一资源,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给会计专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而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全面专业知识架构和综合能力框架体系的高要求,进而向作为输出会计人才主要后备军的本科会计教育提出挑战。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学之于教育如水之于鱼,是教育最直接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进而关系到我国会计改革事业顺利推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保障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义不容辞的热点命题。我国会计专业本科学缺乏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造成的,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并未形成,对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的研究亦几乎为空白。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就具有其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明确的视阈指导对于评价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本文从生存论哲学的总体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带给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的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评价应以生存和发展为目标,实行以人为本的多元主体评价,呈现教师、学生、社会全部参评的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形成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取代绝对性评价、广泛科技与智能手段等方法,对知识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维度的会计本科教学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生存论的宏观指导,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知识有效、人格有效和社会有效的三个一级指标下,结合对于教师与学生行为特征、会计本科专业自身特点以及我国知名高校会计专业办学的分析,设计出各二级指标及其以下的三级指标,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赋值。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邀请会计专家对指标进行比较,进而用 MATLAB 软进行权重的计算。在确定了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综合评价方案,并运用此套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Henson K T, Eller B F. Educational  https://www.51daxielunwen.com/kjxlw/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 Wadsworth Pub. Co., 1999, 100-105
[2] 姚利民. 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107-110
[3] 魏红, 申继亮. 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28(3):33-36#p#分页标题#e#
[4] 梁文明, 肖高丽. 教改语境中有效教学的解读及认识误区分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2):9-11
[5] 张璐. 再议有效教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22(3):48-50
[6] Bishop R. Effective Teaching for Indigenous and Minorities Students [J]. Proscen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0,30(5):7:57-62.
[7] Zhang L. From con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 to styles of t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9,22(1):113-118.
[8]Jordan A, Glenn C, McGhee-Richmond D. The Supporting Effective Teaching (SET) project: The relationship of inclusive teaching practices to teachers' beliefs about disability and ability, and about their roles as teachers[J]. Teaching and TeacherEducation, 2010,(2):259-266
[9] Good & Brushy. 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 [Z]. England: Basil Black well.Ltd,1986
[10]Young S, Shaw D G. 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9,18(9):670-686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