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状况以及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回报等一系列问题。众多有关公司治理的历史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对投资人的回报历来都是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而其中对中小投资者的回报所采用的办法、方式以及态度是保护他们利益不受侵害的关键,也是维护上市公司投资群体以建立长久的市场信任并且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和壮大,其规模在期间不断的增大,其容量在不断的聚集,其结构在不断的完善和规范,但是其中积累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会计披露不完善等会计诚信问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伦理意识浅薄的伦理道德问题等,这些方面都反应了上市公司相关财务职业人员对公司,对公司内外信息使用者都未能尽其职责以确保他们的利益。虽然国家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但是问题还是不能完全解决,甚至出现了“有政策就有对策”的一种恶性循环,为什么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下,许多问题还是不能解决,不能根除。这就与职业人员的行为出发点这一根本因素有极大地联系—职业人员的伦理道德思想决定着其在工作中的职业行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在上海和深圳相继成立了证券交易所,由此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进步,至今在证券市场的探索中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和成就,证券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之中。证券市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也逐渐成为市场资金供给的重要渠道。能否对市场中的大量的流动资本和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将取决于上市公司能否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国家相关部门也希望能通过制定法律来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根本上解决问题。法律法规制定了,但是上市公司对外信息不真的现象还是屡发不止,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是要从财务信息提供者的伦理方面进行规制和培养,使其自觉的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财务信息。
通常的情况下,只要遇上市场出现问题,强调对证券市场进行建设,人们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市场的法制法规不完善,还不足以应对市场出现的各项问题。因此,人们就会强调加强法制法规等相关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进行强制监管。以上的理解并没有错误,但是通过证券市场近二十载的发展来看,问题还是屡见不鲜,这一切都说明人们还没有抓住证券市场的核心问题所在,即保护中小投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不能保证他们的投资回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证券市场都不能很好的发展,上市公司也不会有一个良好的筹资、投资环境来确保经营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企业、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等投资者的各种行为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的状况紧密相关。企业经营的现实状况这一现实结果在经营过程中己经确定而不能在后期进行调整和更改,然而对其进行记录和评价的数据和指标则有较大的浮动性。正确的反应各种企业经营情况以及直接形成的结果才能给予外界对公司情况的正确认识,而这又与公司的整个管理以及财务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其中财务伦理道德因素又是本文认为最为根本的因素。它影响着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进而影啊整个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其中关系,并且找出适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财务伦理缺失并不是中国证券市场所独有的特色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证券市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并且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国的南海公司案直接促使《泡沫公司法》的出台。20世纪金融危机时,美国证券市场上为利己而发生的不道德的行为十分猖撅。紧接着安然、世通会计丑闻震惊世界,使得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重新站上了历史的最前端。美国政府在众多的经济案件屡发不止的情况下于2002年7月颁布了《2002年公共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以规制会计行为及会计信息,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从安然公司破产案件发生以来,美国的股票市场表现出一种连续走跌的态势,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上市公司以欺诈的方式来掠夺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富,直接导致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失去了信任。中国股市在2000年左右也是熊市持续,即使当时政府有许多利好的政策出台,但是股市表现出的还是“进少退多”的一种现象,这些都是反映了一个问题:投资者信心不足。造成这种信心和信任的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的虚假较多,非法掠取投资者财富的现象较多。
2. 文献综述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本文作者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阅读,并且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章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分别从公司治理和财务伦理的角度进行扩展。
2.1国外文献述评
Andrelsheifer&RobertWVishny(1997)在《公司治理评述》一文中指出:公司治理主要解决的是资金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方法和途径问题。在商业社会,所有的投资都需要回报,没有一个不追求回报的投资。在项目期初投资者所需要进行的一个重要评估就投资回收的有效评估。当投资回报越高越快,那么投资者的量就会越大,根据经济人假设,人都是追求利益的。因此,公司治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比不可少。然而,公司治理是怎样进行的呢?Demsetz&Lehn、HollyJ.Gregory(1998)提出广义上公司治理是指法律、制度、上市规则和私营行业惯例的鸽和,这些惯例能使企业吸引资本、经营有效、实现目标并符合法律和普遍的社会预期。只有在规范化条件下进行公司经营才能避免许多额外的附加成本,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在一个高效管理下的公司才能不断地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股东及利益相关者谋得更多的效益。
公司治理中影啊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与股权集中程度不可分开而论,不同的治理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当然也包括财务状况。LaPorta(1998)通过研究认为公司中股权集中程度和财务报告质量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他认为股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散可以产生利益的趋同效应,即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这样对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相反,如果股权过于集中就会出现利益的占效应,即外部小股东和控股股东之间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在外部控制威胁缺乏时,控股股东就有可能会通过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来提高自身利益。在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中由于股权关系影响财务报表质量的现象也存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财务伦理的培养也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让我们深刻的思考。
3.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财务伦理的理论分析..................... 24-42
3.1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财务伦理的关系.................... 25-31
3.2 财务伦理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 31-37
3.3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财务伦理的影响.................... 37-40
3.4 本章小结.................... 40-42
4.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财务伦理的实证分析.................... 42-64
4.1 研究假设 ....................42-46
4.2 研究设计 ....................46-50
4.3 实证分析.................... 50-61
4.4 结果分析.................... 61-62
4.5 本章小结.................... 62-64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64-67
5.1 本文结论.................... 64
5.2 对加强公司治理与财务伦理的建议.................... 64-65
5.3 后续研究展望 ....................65-67
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财务伦理与公司治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以自利的伦理气氛影啊最大,遵守法律的气氛影响最小。因此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伦理气氛的培养来优化公司治理,也可以从公司治理的优化来促进良好的伦理气氛的形成,只有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才能逐步的解决,上市公司所暴露的公司治理问题才能得到根本限制和解决。
财务伦理包含着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且是经济性和道德性的有机结合,对财务伦理的研究可以扩展公司治理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研究范围;并且从实际的应用意义上讲,此方向的研究将会有助于增强_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建设和有效性证明,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解决证券市场的不实问题,同时对公司治理结构情况的反映和优化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从伦理的视角丰富财务理论体系,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需要学术界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促进公司治理、财务以及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陈汉文、林志毅、严晖.1999.《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第5期
2丁建军、苏祖安.2005.《公司治理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11:P63
3高明华、杨静.2002.《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J].《国际金融研究》.11:P54-58
4何浚.1998.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
5刘立国、杜莹.200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2期
6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3.《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第3期
7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4,《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J].《公司管理》.4月版
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7.《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分析—基于2006年1249家公司》.[J].《管理世界》
9李维安、程新生等.2006.3.《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J].《管理世界》
10施东晖.2000.《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表现》.[J].《世界经济》.12:P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