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利益权衡与会计造假:功利论的分析视角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303162109495135
  • 日期:2013-03-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一、利益权衡与会计行为选择


功利论提出了“采取那种能给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动”这一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追求行为结果的效用最大化: 如果一种行为它能给所有相关者( 包括行为者自己) 带来最大利益,则其是最正当和合理的。但是,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由众多复杂经济人组成的利益关系体及由此展开的经济活动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能相互一致的,矛盾与冲突是常有的事。这种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行为者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大众利益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选择就不能离开利益权衡了,在彼此之间利益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行为者的利益权衡及其选择将决定行为的伦理性质。
会计信息的利益权衡与行为选择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架构中,当利益关系架构中的各方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利益冲突将给各方带来究竟是如实披露还是违规操作的道德困境。作为复杂经济人,利益主体首先要权衡如实披露与违规操作给自己带来的得失与损益,进而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企业是由若干人基于契约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利益联合体,会计信息反映并体现着联合体内外各方利益。出于对自身利益的重视,各利益方必然关注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以此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产状况,进而了解自身利益的损益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反映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就成为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进行利益博弈的关键处。一个良好的会计行为应平衡地反映并体现联合体中各方的利益。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失灵、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不同利益关系之间的利益冲突,会计信息常被歪曲和操纵。在会计信息的生成与供给过程中,相关利益者可分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生产者当然地处于会计信息的优势地位。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主要有: 对会计信息生成具有实质影响力与控制力的企业管理当局; 企业内部会计人员; 虽然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与供给又有实质影响力与控制力的企业实际控制人; 还有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公允性进行评价并提供鉴证的外部审计师。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等则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在于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虚假会计信息的形成往往是这些对会计信息生成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力的利益各方的合谋操纵。下面将分析各主要利益主体是如何在利益互动中进行利益权衡,进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现代企业的“委托 - 代理”关系也决定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的不一致主要表现于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委托人的利益目标比较单


一.他关注资本的增值和收益最大化,也就是表现


为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而代理人( 企业经营者或管理当局) 的利益目标则是多元的,不仅追求最高的货币收益,还追求名誉、权力、地位、待遇等。这样,在委托 - 代理关系失灵的情况下,两者不一致的利益会演变为利益冲突。代理人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就有可能利用自己在企业经营中拥有的信息优势地位,制造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蒙骗委托人,从中捞取自己的好处。而在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如小团体利益动机( 企业管理当局的工资、奖金等福利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 、取得银行贷款的动机、少交税金的动机、在证券市场融资和再融资的动机、避免 ST 和退市的动机、炒作股票的动机,他们就会选择合谋,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进行非法的会计造假与合法地利用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缺陷和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与违规操作,从而产生会计败德行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运行方式下,企业管理当局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当局,由于受到来自各级政府较大程度的干预,使得他们还要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周旋,须在政府与公众、市场之间进行利益权衡。他们往往要屈从于政府压力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对于内部会计人员,一方面他们负有真实陈述会计信息以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另一方面他们又受雇于企业管理当局,需要通过企业、企业管理当局获得提薪、留岗、升迁等个人利益。所以,虽然他们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的职权有限,其会计行为直接受着管理当局的授意、指使或强令。他们的利益权衡在于: 究竟是坚守会计职业道德和维护会计职业声誉,还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屈服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胁迫参与会计造假。
外部审计师负有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主要是财务报告) 进行严格鉴证并向公众提供公正、可靠的审计报告,以此维护公众利益,但在竞争日益剧烈的会计市场,有客户才有利润,因此他们又有招揽和保住客户的压力。两相权衡,他们往往选择与企业合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二、会计造假的“成本 - 效益”分析


“成本 - 效益”分析法是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的分析,成本与效益的权衡是经济主体行为发生的普遍动因。简森和麦克林认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聪明、自利的经济人”的最原始动机,也是其行为的基本驱动力,顾及公众利益应是以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前提。“聪明的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权衡首先是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权衡,即对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必须付出的成本之间权衡,他们选择某种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 收益要大于成本。对于虚假会计信息,是对违规成本与违规收益的权衡。所以,“成本 - 效益法”是分析会计造假动机的基本方法。..................


三、以利制利,从源头上防范会计造假


根据上文对利益失衡与会计造假关系所作的功利论分析,治理会计造假发生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违规成本,平衡造假收益,抑制会计造假的机会主义动机。违规成本主要由经济成本、责任成本、道德成本和心理成本组成。根据违规成本的构成,可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1. 加大会计造假的查处率和惩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经济成本


对会计造假的查处率低和惩罚力度小是会计造假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它造成会计造假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之间的不平衡。治理会计造假的措施,一方面要提高会计造假的查处率,加大会计造假的风险,从而对会计造假产生威慑力,提高造假者的心理成本,使造假者不敢轻易造假。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经济成本。只有让造假成本大于造假收益,当经济惩罚可能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会计信息的机会主义行为才会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阅读和理解田.则会学习,2012, (1):19一20.
[2]郑晓东.谈《小企业会计准则》,2012, (2):13.14.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