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稳健性问题的实证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诸多学者结合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和证券市场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后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关注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分析这一课题,下面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
1.1国外文献
在国外,关于管理层持股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关系研究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很多的多学者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以及它的衡量方式等,还分别从终极控制权、机构投资者等视角,分别分析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众多。会计稳健性这一原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为他人财产提供托管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不对所进行托管的财产的增值进行任何的预计,后来会计人员慢慢的接受了这一做法。19世纪随着会计人员所面临的诉讼风险不断增大,会计受托责任的不断盛行,受托管理财产的人采取的谨慎方式慢
1.2国内文献
H闲内证券市场,,、持股稳键件分析川题的研究较晚,研究结论不尽首先是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否存在。李增泉、卢文彬(2003)以我国上市公司1995—2000的证券市场数据为样本,采用了 Basu (1997)衡量会计稳健性的模型,即每股收益与每股市价之比计量模型,研究分析并证明了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也是存在的。赵春光(2004)也参照Basu研究美国时间序列的方法,从吋间序列角度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会计稳健性存在于我国证券市场。1999年、2000年以及2001.年这三年年的会计稳健性程度有所提高,他认为是我国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2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理论概述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尽管现在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不高。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管理层持股发展得较晚,持股比例也低于外国的上市公司,但是管理层持股是上市公司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管理层持股有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和激励经理人更好地为公司的目标服务,从而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但管理层持股也会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它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或许会采取更为激进的会计信息。
2.1理论基础
我们将分别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和信息理论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
健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2.1.1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的所有者是股东,而公司的管理层是公司的经营者,两权分离的产生使得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有了委托代理的关系,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通常存在着利益不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可能放弃风险较大而对公司来说有利的投资方案,而股东也仅仅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管理层持股这一机制,就是淡化了这两个角色的冲突面。管理层持股之后,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经营者,也是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即股东,公司的利益即他们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减少
3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15
3.1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15
3.2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时,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的影响…15
3.3债务水平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抑制作用……16
4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实证分析 ……18
4.1样本选择………………18
4.2关键变量与模型………………19
4.3实证结果与分析………………22
5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31
5.1研究结论………………31
5.2研究局限及进一歩研究方向………32
5.3政策建议………………33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Basu (1997)模型及其扩展模型,选择了 2005-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系统地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第二,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不同时,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否不同,终极控制权分为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第三,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引入债务水平因素,研究这一因素对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二者关系的作用。首先,描述性统计和回归的结果都证明,我国虽然管理层持股比例总体偏低但是管理层持股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是显著负相关。众所周知,管理层持股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方面,管理层持股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包括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也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稳健的会计信息对管理层是有利的,管理层持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因为如果管理层提供不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可能会获得一定的额外收益,但也有可能会带来亏损或解雇的风险。当持股比例低时,管理层权衡收益与损失之后,会选择稳健的会计信息。但是当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稳健的会计政策就不再受管理层青睐了。管理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他就具有更广泛的权力影响决策。当管理层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层更有可能会采取激进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朱凯,陈信元.银企关系与会计信息稳健性: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大管理研究,2006(1): 30-42
[2]陈旭东,黄登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J].证券市场报,2006 (4): 59-65
[3]刘凤委,汪扬.公司治理机制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之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 (5): 16-22
[4]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7 (1) :82-88
[5]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 :35-42
[6]姚明安,孔莹.投资者能识别稳健性会计吗?一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 (6) :80-86
[7]刘嫦,杨兴全.终极控制权和会计稳健性相关性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 :83-87
[8]赵德武,曾力,谭莉川.独立董事监督力与盈余稳健性一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8 (9) : 55-63
[9]朱茶芬,李志文.国家控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08 (5):38-45
[10]修宗峰.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会计稳健性[J].证券市场导报,2008(3) :40-48